<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敬筑汾阳殿 虔诚尽孝心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郭省非</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个题目修改了两次。最初是“表孝心”,一想,“表”是给别人看的,但“孝”不是给人看的,而是让祖宗享受的,所以改为“献孝心”。</p><p class="ql-block"> 又一想,“献”虽是奉献给祖宗的,但“献”多少呢,这就有个量的问题,量多量少这是计较,而孝心是不能计较的。</p><p class="ql-block"> 最终改为“尽孝心”。“尽”作为动词,就是“尽心尽力”;作为形容词就是“所有的全部的”;作为副词就是“应有尽有”。这里的“尽孝心”,应该是既有动词的意义,又有形容词的意义,还有副词的意义。“尽孝心”,就是有十分不留一分,也就是百分之百地尽孝心。即使如此,也是唐孟郊所说的“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也就是说,即使尽了百分之百的孝心,同祖宗给予后人的恩德相比是微不足道的。</p><p class="ql-block"> “尽孝心”,“尽”给谁?这里当然是“尽”给汾阳王郭子仪先祖。“尽孝心”的形式是“敬筑汾阳殿”。</p><p class="ql-block"> 首届浠水璁公后裔联谊会做出了英明的决定,在蔡河下石港兴建郭氏宗祠,此乃郭氏璁公后裔总祠堂。2014 年的总体设</p><p class="ql-block">计是一进三重大殿:一重为郭氏宗祠门楼;二重为璁公殿;三重为汾阳王殿。</p><p class="ql-block"> 一重、二重已在 2016 年清明节前建成竣工。而三重汾阳王殿因缺乏资金至今无法动工,以至成为广大璁公后裔的一块心病。</p><p class="ql-block"> 2025 年春,联谊会进行了成功换届。新的领导班子组成后明确提出了两个目标:</p><p class="ql-block"> 一是合修璁公后裔总谱,这是璁公自公元 1004 年由山东东平迁来浠水 1020 多年来的第一次,是开先河的创举;</p><p class="ql-block"> 二是继续完成首届留下的未竟事业,建成郭氏宗祠第三重汾阳王殿,这更是 1020 多年来的第一次,具有开拓性,具有创新性,如能心想事成,那将是璁公后裔尽孝心的煌辉里程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p><p class="ql-block"> 古人的对联说得好:“慎终追远承先志;继往开来启后昆。” “追远”从璁公向前延伸了八代,追到了以郭子仪为第一世祖的汾阳世第里,这是正根,这是总根。我们作为汾阳王后裔,应该以此为荣耀,为此而骄傲。</p><p class="ql-block"> 汾阳王郭子仪,功高至伟,善始善终,福寿双全,史无前例,全心为国,震古烁今。</p><p class="ql-block"> 公元 755 年“安史之乱”后,郭子仪凭他的卓越军事指挥才能,取得辉煌胜利,挽救了即将亡国的唐王朝。因功升中书令,任“三公”之一的司徒,居宰相位,并于 761 年被晋封为汾阳郡王。</p><p class="ql-block"> 僕固怀恩叛变,纠合回纥、土蕃攻唐,汾阳王以其武威单骑说退回纥,并击退土蕃,稳住关中。 </p><p class="ql-block"> 唐德宗即位后尊为“尚父”,781 年 85 岁高龄仙逝,获赠太师,谥号“忠武”。将郭子仪功勋概括为收复两京,匡扶四帝,是最恰当不过了。</p><p class="ql-block"> 古人云“一朝天子一朝臣”,忠武汾阳王做到了四朝天子一朝臣,创造了古今中外独有的即唯一的“郭子仪现象”。</p><p class="ql-block"> 孔子被称为“文圣”,司马迁被称为“史圣”,杜甫被称为“诗圣”。如果说中国历史上真有“武圣”的话,那非汾阳王郭子仪莫属,其他任何人都不配。</p><p class="ql-block"> 正因为如此,我们作为郭子仪的后裔,敬筑汾阳殿是天经地义的事,也是虔诚尽孝心题中应有之义。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上亲自建成汾阳王殿,是我们的责任,是我们的义务,是我们的使命,更是我们三生有幸。如果真能建成,那将是我们的问心无愧,也是我们的终身荣耀。</p><p class="ql-block"> 但也有一种声音,说汾阳王有八个儿子,为什么偏偏映公后裔建汾阳王殿?其他的后裔是不是没有建汾阳王殿还真说不准。但即使是如此,也不能成为映公后裔不能建汾阳王殿的理由。</p><p class="ql-block"> 我们知道,汾阳王弟兄共有九人,依次是子琇、子仪、子云、子瑛、子珪、幼贤、幼儒、幼明、幼冲。公元 764 年,子仪公为其父寿州刺使郭敬之立“郭家庙碑”,碑文邀平息安史叛乱的战友颜真卿撰并书,成为炉火纯青的颜体书法杰作。代宗皇帝亲赐“御题额”,更增添了此碑含金量。据载,此碑原先立于陕西西安府布政司署内,相传此处正是唐汾阳王府第故址。1950 年移入西安碑林。“郭家庙碑”顾名思意,也就是“郭家庙”的碑。所谓“家庙”也就是今天所说的祠堂。如此说来,子仪公为父亲所建家庙,就是我们汾阳支脉所建的第一座祠堂。九个儿子,祠堂是其中一个儿子所建。这有力地证明,我们作为子仪公八子之一的映公后裔建筑汾阳王殿也是应该完成的历史使命。</p><p class="ql-block"> 有人会说,敬之公九子中子仪公功勋最卓著,由他为父亲建家庙理所应当。这个说法是否站得住脚暂且放下。我们还可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p><p class="ql-block"> 大家知道,世界上最有名的纪念文圣的孔庙,除孔子故里曲阜的外,全国共有1600 多座,几乎每个建制县都建有孔庙,有的地方叫文庙。浠水县的文庙建在县城南门河,现在加挂了浠水博物馆的牌子。由此,可不可以说,既然纪念文圣各县可建孔庙,那末,敬筑纪念武圣汾阳王祠堂,我们作为子仪公第八子映公后裔是不是更加责无旁贷呢?</p><p class="ql-block"> 我们在郭氏宗祠建汾阳王殿的初衷是尽孝心,而尽孝心是不能讲价钱的,是不分兄弟的,也是不分代数的。</p><p class="ql-block"> 这里要庄严地纠正一个错误,璁公是子仪公的第九代孙,而不是以前有的地方所说的第八代孙,璁公的父亲全公才是子仪公的第八代孙。以迪字辈为例,是璁公的三十一世孙,加上山东东平全公以前的八世,就是汾阳王的三十九世裔孙。不论是三十代还是四十代,即使是将来到了一百代,尽孝心是千秋万代不变的。</p><p class="ql-block"> 孝,是中华文化的源头和本质,宗祠是祭祀祖宗的平台。在郭氏宗祠建汾阳王殿,就是对子仪公尽孝心的本质体现。</p><p class="ql-block"> 没有汾阳王的善始善终,就没有我们的生命,就没有我们的一切。为了感恩,我们建汾阳王殿,有一百个理由赞成,而没有一个理由不赞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 年 4 月 1 日</p><p class="ql-block"> 于武汉市南京路汾阳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