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云山游记【2025.3.19】

六水

<p class="ql-block">  问道齐云山:</p><p class="ql-block"> 一次丹霞与道韵的心灵之旅</p><p class="ql-block"> 春日的齐云山,如同一幅被自然与人文共同绘就的山水长卷。作为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一,这里既有丹霞地貌的奇绝险峻,又有千年道韵的深邃绵长。2025年3月19日,六水一行16人踏上了这片被云雾与烟火点亮的土地,开启了一场自然与人文交织的探秘之旅。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离开新安江山水画廊,六水一行16人来到四大道教名山之齐云山。</p> <p class="ql-block">  在中国道教四大名山中,齐云山以其独特的丹霞地貌与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独树一帜。这座海拔仅585米的山峰,却因"一石插天,与云并齐"的壮丽景观而得名,更因明嘉靖皇帝御赐"天下无双胜境,江南第一名山"的美誉而闻名遐迩。本次游记将带您穿越时空,从历史传说到现实景观,从自然奇观到人文积淀,全方位领略齐云山的独特魅力。我们将循着徐霞客的足迹,漫步"霞客古道";探访道教圣地太素宫,感受皇家道场的庄严气象;徜徉月华天街,体验道士与村民和谐共处的"道教第一村"生活;欣赏摩崖石刻的艺术瑰宝,品味儒释道三教合流的文化精髓。这既是一次视觉的盛宴,也是一场心灵的修行,让我们共同开启这段问道齐云山的精神之旅。</p> <p class="ql-block">  我们把车停在半岭停车场,这样能节省40分钟的路程,这条古道又名"九里十三亭",因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两次登临齐云山(1616年、1618年)而得名。古道全长虽仅1.5公里(三里),却设有十三座风格各异的亭子,依次为第一仙关亭、步云亭、环峰拱秀亭、登高亭、中和亭、白岳亭、凌风亭、瞻敬亭、松月亭、海天一望亭、云水亭、渐入仙关亭、望仙亭。"九里十三亭"的命名蕴含着道家对长寿永生的渴望——"九"为易经中天数之最,代表至阳;"十三"取相龟背上的版纹,龟为水至精,象征至阴,二者相合,寓意阴阳和顺、健康长寿。漫步在这条古道上,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声,感受徐霞客当年探访此山时的惊叹与赞美</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凌风亭</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海天一望亭</p> <p class="ql-block"> 齐云山,古称"白岳",位于安徽省休宁县城西十五公里处,与黄山南北相望,素有"黄山白岳甲江南"之美誉。这座海拔仅585米的山峰虽不及黄山雄伟,却以其独特的丹霞地貌和深厚的道教文化底蕴,与湖北武当山、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山并称为中国四大道教名山。齐云山由齐云、白岳、歧山、万寿等9座山峰组成,分月华街、云岩湖、楼上楼三个景区,拥有奇峰36座,怪岩44处,幽洞18个,飞泉洞27条,池潭14方,亭台16座,碑铭石刻537处,堪称自然与人文的完美融合。</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望仙楼</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永乐古道</p> <p class="ql-block">  沿途的摩崖石刻令人目不暇接,这些跨越千年的书法艺术珍品,有的稳重端庄,大开大合;有的端秀清新,瘦劲清峻。行至"洞天福地"景区,一面平整的红色崖壁上刻着南宋理学大师朱熹所题的巨大"寿"字,字高九尺九寸,宽六尺六寸,与周易卦数相合,阐阴阳和合治理。当地流传着"齐云山上走一走,延年益寿九十九;寿字底下摸一摸,定能活到一百多"的民谚,引得游客纷纷上前触摸,祈求健康长寿。</p> <p class="ql-block">  齐云山的第一道天然门户——一天门。远看其形状犹如一头垂下鼻子的大象,故又称"象鼻岩"。洞内陈列着众多文人墨客的碑铭,这个洞传说是道教正一派创始人玄武大帝一脚踢开的,虽然难以考证,但洞口那形似脚印的奇特形状确实引人遐想。穿过一天门回头望去,赤红色的岩壁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丹霞地貌的特征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p> <p class="ql-block"> 继续前行便来到了真仙洞府,这里是齐云山精致的人文景观之一。崖壁下有许多天然洞穴,古时道士在此筑室居住,供奉各路神仙,依次有八仙洞、雨君洞、文昌洞等。最为醒目的是崖壁上"天开神秀"四个楷书大字,遒劲有力,气势恢宏,成为洞府的标志。崖顶有泉水飘洒而下,似银丝舞动,如珍珠飞溅,称之为"珍泉",泉水常年不断,注入崖下的碧莲池,红莲翠荷,碧潭如镜,真仙洞府倒映池中,如诗如画。</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八仙洞</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象鼻岩</p> <p class="ql-block">  随着海拔升高,我们来到了二天门,这里地势比一天门更加陡峭。向右望去,著名的月华天街已隐约可见,这条只有二十八户人家、一百多人口的老街却有着"中国道教第一村"的美誉。左边崖壁上的摩崖石刻愈发密集,其中最著名的是"天开图画"四个大字,苍劲有力,入石三分,神奇的是历经数百年风雨,颜色依然鲜艳如故。</p> <p class="ql-block">  登山问道的过程不仅是体力的考验,更是一次心灵的净化。每踏上一级石阶,仿佛就离尘世的喧嚣远了一步,离内心的宁静近了一分。齐云山不高,却因"道"而显其峻;路不长,却因"问"而显其远。正如山间随处可见的"慎独"二字所启示的——在独处中谨慎不苟,在闲居独处无人监督之时,更须自觉遵守道德准则。这种修身养性的道家智慧,正是齐云山给予每一位登山者最珍贵的礼物。</p> <p class="ql-block">  穿过三天门,眼前豁然开朗,一条古朴的街道蜿蜒于山腰之上,这便是被誉为"中国道教第一村"的月华天街。这条东起白岳峰,西至青狮峰,方圆32平方公里的天街,是齐云山道观最为集中的区域。漫步其间,道观与商铺错落有致,道院与民居相互连接,香烟与炊烟交织升腾,构成了一幅"天人合一"的和谐画卷。齐云山道教以正一派为主,这一派别组织松散、戒律不严,道士平日里与常人无异,只有在盛大节日或为香客祈福时才会穿上道服,举行道教科仪。与其说他们是修道之人,不如说是凭手艺吃饭的普通人,这种质朴的道教形态,使得月华天街充满了生活气息与乡土情怀。</p> <p class="ql-block">  我们开始向齐云山的自然奇观进发。首先来到的是著名的香炉峰,这座奇峰四周是陡峭的峡谷,游客无法登顶,只能远观其雄姿。香炉峰孤峰独立,形如其名,特别是在云雾缭绕时,峰顶若隐若现,宛如香炉中升起的袅袅青烟,为齐云山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其游记中曾盛赞此峰之奇,使其成为齐云山的标志性景观之一。</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香炉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云上天街</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小壶天</p> <p class="ql-block">  离开太素宫,我们来到了月华天街另一处重要景点——小壶天。这座筑于明代的石坊门洞呈葫芦形,进门后是一个长20米、宽3米余、高2米多的石窟,石窟的一侧为万丈深渊。据传这里是道士飞升成仙的地方,如今仍有人特意在此修炼。石窟左侧的岩壁上刻有"退思崖"、"一线天"、"飞升所"等石刻,最珍贵的是崖顶上的恐龙化石,清晰可见几个脚爪和一个粗大的尾巴。站在小壶天的悬崖边凭栏远眺,云雾缭绕中横江如带,田园如画,令人心旷神怡。</p> <p class="ql-block">  月华天街的中心坐落着齐云山最重要的道教建筑——玄天太素宫。这座始建于南宋宝庆二年(1226年)的宫观,原名佑圣真武祠,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因皇帝求子灵验而敕建扩建,改称为"玄天太素宫"。宫中供奉的真武大帝神像据说是"百鸟衔泥"雕塑而成,非常灵验。现存建筑及遗址总占地面积1600平方米,有宫观殿宇300余间,分三进,均为木石结构,主要由玄天金阙石坊、山门、前殿、玄帝殿、王灵官殿、赵元帅殿、三天门、十将台、客堂、钟鼓楼、道舍、配殿等构成。石坊上雕刻着神鸟神兽浮雕,宫内洞窟相连,每尊神像后面都雕刻着相关神仙的传说,可谓"洞洞有神仙,窟窟显神灵"。</p> <p class="ql-block">  太素宫的风水格局被公认为中国风水第一宝地。它背倚钟鼓峰、玉屏峰,左右有真武殿和浮云岭护持,形如御用宝辇;宫前香炉峰仙烟飘渺,东西白象青狮分列,连绵起伏的黄山山脉如群臣礼拜朝拱;横江自西向东清流碧水,状若玉带。1983年,清华大学周维权教授将太素宫的风水案例收入《中国建筑园林史》,使其成为研究中国道教建筑与风水文化的经典范例。</p> <p class="ql-block">  月华天街上的另一处重要道教遗址是**玉虚宫**,位于紫霄崖下,明正德十年(1515年)由养素道人汪泰元创建,依崖而建,与太素宫并称为齐云山"双子宫",主祀真武大帝。宫前建有四柱三层楼阁式石坊一座,高17米,以红色砂岩镌刻而成,由"太乙真宫"、"玉虚阙"、"治世仁威宫"三个部分组成。石坊上雕刻着神鸟异兽图案浮雕,古朴典雅,独具特色。宫左立有明代才子唐寅(唐伯虎)撰书的《紫霄宫玄帝碑铭》碑,这是唐伯虎仅存的传世碑刻之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与历史价值。</p> <p class="ql-block">  继续向山顶进发,我们终于抵达了齐云山的最高点——廓岩峰,海拔585米。峰顶建有赏月亭,是观赏齐云山全景的最佳位置。站在亭中极目远眺,齐云山的丹霞地貌尽收眼底——赤如朱砂的崖壁、灿若红霞的山岭、形态各异的奇峰怪石,在云雾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巨大的水墨画卷。若是晴朗的夜晚,在此赏月更是别有一番意境,据说月光下的齐云山丹岩会呈现出梦幻般的紫红色,故有"白岳"之称。</p> <p class="ql-block">  经过五老峰,这座由五座形似老人的山峰组成的景观栩栩如生,令人叹服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沿途还能看到不少珍稀植物,如国家珍贵树种等,偶尔还能遇到弹琴蛙、蝾螈、果子狸等野生动物,为登山之旅增添了意外的惊喜。</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五老峰</p> <p class="ql-block">  站在齐云山顶俯瞰全景,才能真正理解为何这座不算高的山峰能与黄山齐名,享有"黄山白岳甲江南"的美誉。它不是以高度取胜,而是以独特的丹霞地貌、深厚的道教文化和丰富的历史遗迹构成了无可替代的整体魅力。正如清乾隆皇帝所赞:"天下无双胜地,江南第一名山",齐云山的美,在于其将自然与人文、历史与现实、神圣与世俗完美融合的独特气质,这种气质在登顶揽胜的过程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展现。</p> <p class="ql-block">  齐云山的丹霞地貌在此次登顶过程中得到了充分展现。整座山由层积砂岩构成,紫衣赭裳,赤如朱砂,灿若红霞。山中36座奇峰峰峰入画,72处怪岩岩岩皆景,加上幽洞、飞瀑、清池、垂壁古洞,构成了"山奇、水秀、石怪、洞幽"的独特景观。特别是在阳光照射下,红色岩体与绿色植被形成鲜明对比,色彩绚丽,美不胜收。</p> <p class="ql-block">  从最高峰下来,我们探访了神秘长廊,这是一条沿着悬崖开凿的栈道,一侧是丹霞绝壁,一侧是万丈深渊,行走其上既惊险又刺激。长廊连接着方腊寨、悬崖栈道、紫云关等景点。</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丹霞长廊</p> <p class="ql-block">  道观的飞檐翘角在晚霞映照下显得格外庄严。香烟袅袅升起,与暮色中的山雾融为一体,仿佛真的进入了道家所说的仙境。此刻才真正体会到,为何齐云山虽不高,却能跻身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列——不是因其险峻,而是因其"道韵四溢,仙气飘渺"的独特气质,因其将道教精神与自然山水、民间生活完美融合的智慧。</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最高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