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球室,听球友们兴高采烈地分享他们一行九人前往永嘉丽水街的美妙经历,我的心瞬间被点燃。平日里,我们在乒乓球桌上交流技艺,很少谈及旅行的感悟。可这次,他们口中的丽水街像有着无形的魔力,勾起了我对远方的向往。我本就热爱旅行,当下,去永嘉丽水街看一看的念头愈发强烈。正如徐霞客所言:"不探奇,不知天地之大。" 丽水街的召唤,恰是一场与山水人文的奇妙对话。</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清晨,吃过早饭,一看时间尚早,约莫 7:30 左右。天气格外宜人,风和日丽,正是出游的好时机。对于这种近距离的旅行,我向来不喜欢做繁琐规划,说走就走才是旅行的真谛。毕竟,旅行的理由,一个 "走" 字便足以概括。我钟情于独自旅行,一个人,一条路,在途中,心随景动。从起点迈向尽头,或许快乐,或许偶尔孤独,但只要心向远方,勇敢前行,梦想自会照亮前路。诗人艾青曾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此刻,这份对未知的渴望,正催促我踏上征程。</p><p class="ql-block">7:45,我抵达安澜庭码头。扫码进入后,前往瓯北的渡轮不到一分钟便启航了。到达瓯北后,十分幸运,恰好有一辆前往鹤盛且途经岩头的车,我上车后,车子即刻出发。今日运气颇佳,无论是在渡轮还是车上,都没怎么等待,再加上这般风和日丽、春光明媚的天气,只觉一切都是命运最好的安排。</p> <p class="ql-block">一路上,风光旖旎,美不胜收。尤其是永嘉楠溪江边,油菜花肆意绽放,茂盛得如同一片金色的海洋。远处的青山连绵起伏,峻峭而不失灵秀,好似一幅徐徐展开的山水画卷。大约一个小时后,我来到了岩头镇。此时,我的旅游体验师证件发挥了作用,凭借它,我得以免费进入景区。丽水街,我已来过数次,可每一次到访,都能发现新的变化,感受截然不同的韵味。宋代诗人陆游曾赞:"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丽水街的每一次重逢,都印证着这份惊喜。</p> <p class="ql-block">丽水街坐落于岩头镇东南面,全长 300 多米,拥有 90 多间店面。每间店面面宽约 3 米,进深 10 米,均为两层楼建筑。街巷道路宽 2-2.5 米,上方有屋檐披盖,为行人遮阳避雨提供了便利。街头的蓄水堤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当时地方宗族规定,堤上只允许莳花种树与建亭,严禁筑屋经商。到了清代,岩头村长堤成为担盐客的必经之路,至清末逐渐发展成为初具规模的商业街。正如《永嘉县志》所记:"丽水之堤,耕读之基。" 这条长堤不仅是商贸要道,更是文化传承的载体。</p> <p class="ql-block">走进丽水街,已有一些旅游团的成员在里面游玩。好在游客不算太多,一切井然有序。走着走着,我惊奇地发现,陆陆续续有不少年轻人前来游玩。要知道,平日里非双休日,在景点鲜少有这么多年轻人,一般旅游团中多是中老年人。看来,如今的年轻人也越发注重休闲放松,懂得在繁忙生活中寻找一片宁静天地。年轻人似乎对街边的商店格外感兴趣,随手拿起的都是各式各样的小零食,脸上洋溢着轻松愉悦, 丽水街的年轻身影,恰是这烟火气的生动注脚。</p> <p class="ql-block">丽水街地面由鹅卵石铺就,颇具特色。岁月悠悠,这些鹅卵石被磨得光滑无比,每一块都仿佛诉说着过去的故事,透着浓厚的时代沧桑感。长廊全长 300 多米,旧时 90 余间店面长廊相连。长廊依水而建,随着水势蜿蜒曲折,廊下悬挂着一个个红灯笼,与参天古树的绿影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如今,街面上林立着黑胶馆、咖啡馆、小酒馆等数十家店铺,一步一景,为古老的丽水街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活力。古诗韵与现代风在这里相互交融,形成了丽水街独有的迷人风貌。不得不说,丽水街在保留古老岁月痕迹的同时,巧妙融入现代元素,做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结合。正如建筑学家梁思成所言:"建筑是石头的史书。" 丽水街的一石一瓦,都在书写着时光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文峰塔的倒影清晰地映在水面上,为整个景点增添了几分诗意与韵味,仿佛在默默诉说着丽水街的过往与今朝。乘风亭前的丽水古桥,又名永庆桥,是一座三孔拱券式石板桥,建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 年)。历经数百年风雨的洗礼,它依然坚固如初,见证着岁月的变迁。丽水古街始建于明嘉靖年间,就建在岩头村村落东的蓄水堤上,清末发展成初具规模的商业街。今日,看着众多年轻人穿梭在这条古街上,让这条古街焕发出勃勃生机,充满了希望,这无疑是古街重焕活力的美好缩影。丽水街不仅因其古朴典雅的长廊和独特的木制结构闻名遐迩,更因其保存完好的古村落风貌和传统建筑风格,吸引着五湖四海的游客前来参观游览。</p> <p class="ql-block">继续往里面游玩,经过轮盘水车后便到了水亭祠。水亭祠原是楠溪江流域规模最大的一座书院 —— 琴山书院,后为纪念桂林公(金永朴)而改名。它与文峰塔同时建造于明嘉靖年间,2002 年由金氏后裔捐资重建。这里文化氛围浓郁,传承着古老的儒家文化,倡导做人要善良孝顺,淋漓尽致地体现了耕读文化的精髓,彰显着中国人的美好传统。走出水亭祠,往山上走便是文峰塔,又名金氏塔,这是一座六角七层的石塔,位于进宦湖边的汤山上。原塔系金姓第八世祖桂林公所建,2008 年由各界捐资重建。教育家陶行知曾说:"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水亭祠的书香文脉,正是对这一理念的千年传承。</p> <p class="ql-block">丽水街依旧保留着明清建筑的风貌,古村中的亭台楼阁、石桥牌楼,古韵悠悠,原汁原味,散发着远离尘嚣的宁静与美好。外地旅游团的游客们纷纷拿起相机,不停地拍照留念,想要将这美丽的风景永久保存。看着他们,我不禁感叹,如今的人们生活富足,有时间、有金钱出来游历大好河山,实乃幸福之事。丽水湖湖水清澈见底,水面平静得像一面镜子,远处的险峰奇岩、岸边的村屋古树,都一一倒映在水中,宛如一幅天然的水墨画。这里无疑是摄影爱好者们的天堂。画家吴冠中曾说:"风景是凝固的诗,诗是流动的风景。" 丽水湖的倒影,正是大自然最生动的诗篇。</p> <p class="ql-block">不知不觉,我已在丽水街逛了一个多小时。在岩头镇吃过中饭后,我便马不停蹄地前往楠溪江非常有名的狮子岩景区。丽水街的人文古建筑宛如一位位无声的史官,见证了丽水街的历史变迁,也承载着当地居民的记忆与情感。漫步在这些建筑之间,能真切地感受到那份厚重的历史底蕴,仿佛能听到岁月的轻声呢喃。正如人们常说的 "不游丽水街,不算来楠溪江",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偶尔放慢脚步,探寻那些隐藏在繁华背后的古朴风情,着实是一种难得的享受。每一次来到丽水街,都能收获全新的体验,这一次,亦是如此,让我感到收获满满,不虚此行。旅行家余秋雨曾说:"文化的密码,藏在山水之间。" 丽水街的每一处风景,都在诉说着属于这片土地的独特密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