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与应对策略”---《“留住黎苗族记忆”非遗课程进校园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简报

零星雨

<p class="ql-block">  时光荏苒,自课题立项以来,我们已经在非遗课程进校园的道路上探索了数月。2024 年 11月上午,我们迎来了“‘留住黎苗族记忆’非遗课程进校园的实践研究”课题中期汇报活动,共同回顾课题的研究历程,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探讨未来的发展方向,同时让大家对我们的课题有更深入的了解</p> <p class="ql-block">本次活动有由学校副校长于萍萍主持</p> <p class="ql-block">  本次活动邀请到了热带海洋学院附属中学、省级课题专家库成员吉献忠、赵中华老师,及海南省人才引进、五指山市红星学校总督学王继民担任本次课题指导专家。</p> <p class="ql-block">  会议第一项议程是课题主持人王红霞进行汇报,她从三个方面展开汇报:一是课题实施阶段情况。王红霞老师围绕课题研究进展、成果与方向、过程性材料情况等,详细介绍了课题开题后至本次中期汇报的进展情况。自课题立项以来,研究工作整体推进顺利,基本按照预定计划稳步开展。目前课题已进入实验阶段,任务完成度约达 60%。课题组在前期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实际教学情况,初步形成了非遗课程进校园的实施策略,精心设计开发了部分教学案例,苗族盘皇舞、黎族竹竿舞等项目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设计已基本完成。二是课题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部分非遗课程因师资不足和专业技能限制,教学效果未达预期;部分学生对非遗课程兴趣不足,参与度有待提高;研究过程性材料整理不够规范,部分数据记录不够详细。三是课题下一步开展的工作思路。加强师资培训,邀请非遗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指导,提升教师教学能力;优化课程内容、评价和形式,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提高学生参与度;规范研究过程性材料的整理,确保数据记录完整、真实。</p> <p class="ql-block">  会议第二项议程:课题成员及参会人员对课题进行提问。课题成员邢灵灵老师指出:“这些教学案例已在部分班级进行了试用,取得了初步成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但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例如部分课程内容与学生的认知水平衔接不够紧密,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有待进一步丰富,学生参与度在不同班级和不同教学环节存在差异等。”课题成员吴真真也提出:“部分学生对非遗课程的兴趣激发还不够充分,课程的影响力和辐射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等。”针对这些问题,课题组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积极分析原因,探寻解决方案,持续优化课程实施环节,以确保非遗课程在校园中能够更好地落地生根。</p> <p class="ql-block">  会议第三项议程:课题专家进行评议和指导。三位课题专家认真听取了课题主持人的汇报,并针对问题与课题成员进行了专业指导,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加强师资培训,邀请非遗专家对教师进行专业指导;二是优化课程内容和形式,增加互动性和趣味性;三是规范研究过程性材料的整理,确保数据记录完整、真实;四是加强与非遗传承人的合作,丰富课程资源;五是定期开展课题研究总结和反思,及时调整研究策略;六是组织课题成员主动阅读相关非遗书籍、文献,为课题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持。</p> <p class="ql-block">  回顾过去的这段时间,我们在非遗课程进校园的实践中,虽然遇到了诸多挑战,但也收获了满满的希望与信心。每一次的尝试和探索,都让我们离目标更近一步。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的努力和坚守。我们深知,非遗课程进校园的路还很长,但只要我们心怀热爱与责任,持续优化课程设计,提升教学质量,就一定能让黎苗族的非遗文化在校园里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让更多的学生感受到非遗文化的魅力,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