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与杨老师的几多事

启航(吴章裕)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生真如白驹过隙。3月27日晚上,我们三北银辉支部的周书记,在群中发布了一则讣告:尊敬的楊老师于昨晚凋零了,享年83岁。我是一下楞住了,他是体弱多病所致,还是气侯反常影响的缘故?捶胸顿足,双眼泪水潸然。</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噩耗传来,群里哀叹声声,皆愿杨老师一路走好!我的思绪陷入了深深的沉思。</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66年9月1日,我升入五年级,楊老师好像刚从部队复员不久,担任了我们的语文老师。那时的村校极度艰困:学校是草舍房子,教室内仅有一块黑板,几排课桌,再无其他。没电没自来水,也没做饭的地方,不知杨老师住那里、吃什么及怎么煎熬度过的。幼小的心灵中,对杨老师的第一印象:个子不高,身体瘦削;性格内向,言语不多,说话轻柔温和;他敬业爱岗,为人诚实不虚;克己自律,平素生活俭朴。其实,杨老师的一生就是如此写照。</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后两年的学习里,即便处于文革的动荡之中,杨老师秉持初心,尽心尽责教书育人,为我们混沌的重年,开启知识的光芒,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78年,我调公社中心学校任代课教师,他已是校长。师生相见,情感依旧,用不着赘言多语。事实上也没有什么沟通,心里踏实,无所顾忌,工作顺遂。我结婚时,邀楊老师前来喝了喜酒,他握着我娘的手说:“章裕在学校里,尽管放心!”其言谆谆,至今犹在耳畔。</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83年体制改革,废除公社,建立乡镇政府,我转身为行政干部,楊老师转为乡分管学校的教育干部。我们一块相处了许多年,非常愉快。这段岁月里我认识了他的夫人叶秀芬——村上的大美人。在乡政府,楊老师与工办的范鹏祖主任趣味相投,交上了好朋友。期间,产生了一段机关内人人皆知的佳事。因楊老师生养了两个儿子,长得俊俏活泼,范主任正好养了一对女儿,美若天仙,还都是十岁上下的年龄。楊老师与范主任半是玩笑半当真,将大的一对儿女订下了娃娃亲。最终虽然诺言未兑,但两“亲家”弥足珍贵的友情,几十年如潺潺流水,长流不止。去年范主任因病去世,而今好朋友在泉下重逢,又会把酒话旧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到了1990年开春,我调任田央乡,杨老师随后也调来了,分管经营管理一职,师生的情谊如影随形。印象最深的一次活动,是在1991年冬,我们龙山区八个乡镇搞围海筑塘“人海战”,全体干部自然参加劳动。楊老师的行动不是挂在嘴边,他默默地做起了后勤服务,每天挑着两塑料壶白酒,行走十余里,送到工地上,为同志们御寒鼓劲。</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时间很快到了2018年冬,有一次我俩相遇,杨老师正好有事与我商量:想请当年小施山村教书的同事们聚个餐,联络一下感情。因年久失联,他又不擅筹办,望我给予帮助。这分明是在怀旧了,人老了情谊永恒,我当即答应照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次年6月2日,天气清朗,美丽温暖,我邀来了小学老师及部分同学,在滕头大酒店,大家欢聚一堂,推杯换盏,拍照留念,完成了楊老师的一大心愿。岳根同学买单并带来了好酒,那天的楊老师特别兴奋,52度的白酒竟然喝三四两之多。</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23年6月6日,我们银辉支部组织了岱山一日游。在双合石壁景区的山脚下,我与楊老师有了一番简短的交流:他说自己身体虚弱,血小板减少,常觉有些累。我说:你要改变活法,该喝得喝,喜欢的就吃,虽然已谈不上须尽欢了,也要使金樽满对月,切不可节俭!可叹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天中午在一家海鲜酒家用餐,由于走了不少路,爬过小山坡,杨老师心情舒畅,高梁烧也喝了二三两。酒喝到了他的肚里,但欣慰装进我的心里。</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后一次会面,是2025年1月10日,那天支部召开年会,我写的《年会的味道》一文中,就写到了楊老师,他下三楼走路稳稳当当。我一直关注楊老师,愿他的就是平平安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年底,我们支部几位领导去杨老师家中看望慰问,也说健康状况不错,从照片中可以看出,精神状态尚佳。岂料春节过后,身体出状况了,血小板指标更低,两儿子随即送往宁波二院主院治疗。无奈久病非一日之寒啊,经历一个月多的医治抢救,仍无力回天。</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生一晃,转眼即逝。人之老死,最后都有一个痛苦的过程,长是悲,短是福,得想通透。杨老师发觉身体不适,即奔医院,痛苦减轻,也算处置得当。天堂不再有病痛了,唯愿老师安息!也望秀芬师母节哀顺变,日后多加保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