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从立春时的阴晴未定到清明时节的细雨纷纷,时间的脚步已经迈入春光明媚的阳春三月。</p><p class="ql-block"> 正月里还阴沉低矮的天空,到了清明,就像久久关闭的门窗被忽然打开,屋子一下子就敞亮了起来。天净得发蓝,山青得发绿,水清得发亮,徐徐上升的阳气在天地间生机勃发,人也格外的有精气神。</p><p class="ql-block"> “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勤快的农人把地已经翻了两遍,被太阳晒熟的土地犹如刚蒸出锅的发面馒头,水分合适,碱面适度,松软劲道,热气腾腾。地是好地,土是好土,肥是好肥,种子是精心挑选的优良品种:胖嘟嘟的洋芋籽、颗粒饱满的玉米粒、金银剔透的黄豆粒、白生生的番瓜籽、肚皮鼓胀的葵花籽,情窦欲开的韭菜籽都已埋在土里,一接触地气,这些种子心里激动得发痒,几场春雨下过,就开始酝酿一场变革。发了芽的苗儿,铆足了劲儿向上串,嫩黄的芽儿,像水灵灵的婴儿,让人心疼得无法下锄。</p><p class="ql-block"> 喜欢研读《易经》的张老汉在检查地膜时,发现有个别行列的玉米苗儿没有出齐。他跪在地上用手轻轻撕开地膜,发现盘曲的玉米芽儿上面压着石块,他“哈哈”一声,吓跑了地头啄食玉米新芽的山鸡。张老汉像发现了新大陆似的,终于弄明白了屯卦交互卦的意思。原来坤上面的艮,就是地上的一块石头;初九爻辞“磐桓”的磐就是石块,桓就是使劲绕着石块向上生长的新芽。于是他反复品砸着《彖辞》——“屯,刚柔始交而难生,动乎险中,大亨贞,雷雨之动满盈,天造草昧,宜健侯而不宁。”的涵义。那摇头晃脑的样子,像极了被风吹得摇摇晃晃的草人。</p><p class="ql-block"> 《说文解字》对屯的解释是“草木之初,屯然而难。” 屯字在甲骨文里,像一颗种子受到雨水的润泽后,开始膨胀发芽,正在破土而出,艰难长出地面的样子。象征着万物初创时期的艰难和能量的聚集与释放状态。屯字的一横代表大地,一横上面冒出的头像努力钻出地面的嫩芽,一横下面的部分像嫩芽的根须。钻研了半辈子《易经》的张老汉,在用双手抛开压在嫩芽上面石块的一刹那间,打通了通向天地阴阳变化的“任督二脉”。明白了圣人“设卦观象”“制器尚象”的道理。</p><p class="ql-block"> 野菜是清明时节的特产。春天雨水很勤,催生得苜蓿、水鸡娃、地帘子、芨芨菜、石根菜、野韭菜、野蒜苗、白蒿,竹笋一个劲儿比着疯长。山里人春天不用去赶集买菜,做饭的时候,空着手走出门去,蹲在水渠边上,随便掐几把拿回家洗了,都是无污染的绿色蔬菜,一端上桌子,吃起来别有一番风味。六零年前后,山外面闹饥荒饿死了人,唯独山里生长着野菜,菜一茬一茬的长,人一茬一茬地吃。水鸡娃、地帘子刚吃完,核桃纽、乌龙头、香椿、蕨菜又接了上了茬;乌龙头、香椿吃光了、苦苦菜、灰菜,羊肚菌又不失时机地冒出地面,从春天吃到秋天不断顿。中间还有不同季节漫山遍野熟透了的野果子——羊奶子、野樱桃、山杏儿、野桑葚、瓢子(野草莓)、红霉子、五味子、鬼子头(野香蕉)、山核桃、毛栗子,猕猴桃……人不但没挨饿,而且一个个脸色红润,神清气爽,硬是靠野菜和野果子扛过了三年困难时期。</p><p class="ql-block"> 现在的城里人吃厌了大棚里的反季节蔬菜,一到农家乐休闲娱乐,专点新鲜的野菜品尝。山里空气清新,无污染,长出的蔬菜虽然外表赶不上大棚里的蔬菜油光发亮,但质地纯净,这些从前上不了台面的乡村野菜,现在却成了饭店里的美味佳肴,吃着可口,看着可人。就像山里长大的乡下妹子,一副土生土长的胚子,脸蛋白里透红,纯朴得一尘不染。</p><p class="ql-block"> 山里盛产药材:柴胡、看灯花,半夏、黄风、蒲公英、百合、藿香、泡篸、党参、金银花、大黄、麻黄、桑叶、杜仲、断肠草、天麻、茯苓……应有尽有。一过清明,能叫上名字的和叫不上名字的药材有上百种,都争先恐后从土里长出来,大人孩子上山采回来,贵的一斤能卖几十块,是山里人不可多得的经济来源。</p><p class="ql-block"> 山里人都会小偏方,谁家老人牙疼了,张开嘴让人看一下,如果牙齿有小洞,知道那是蛆吃牙,采上几根断肠草,捣烂塞到鼻子、嘴里、耳朵里,虫子就从眼睛里爬出来,细得象丝线,用针鼻管挑了放在清水里,身躯不停地蠕动。等把蛆全部收拾干净,牙就立即不疼了;谁家孩子咳嗽了,刮点桑树皮,采上几粒看灯花,用蜂蜜熬了喝下去,孩子咳嗽就止住了;有人眼睛红肿了,拔几根柴胡草,摘几片金竹叶、掐几几瓣金银花,用水煮了洗眼睛,红肿马上就消了;谁患了偏头疼,摘些艾草晒干揉碎了,用火点着灸几次,头就不疼了,比在医院吃药打针还管用。</p><p class="ql-block"> 山里不用专门植树,歇工的时候,随便砍几根树枝,插在田间地头,不用挖坑,不用浇水,有天然的雨水灌溉,几天的功夫,就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绿树成荫。</p><p class="ql-block"> 山里人习惯在房前屋后栽种果树,一到三四月间,梨花、杏花、苹果花、李子花竞相绽放,小小的村子绿树掩映,花海如潮、妖娆芬芳、馨香袭人。但山里人讲迷信,忌讳多,认为盖房的风水要前有照,后有靠,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白虎压青龙,辈辈出穷人。意思是房子的右边白虎位如果高过左边的青龙位,这家主人辈辈受穷,不得翻身。而且正对着门口不能有树。因为门是口,树是木,门里有木是个“困”。谁家门口长棵树,这家人肯定日子过得贫困凄惶,极不顺当。树小了用斧头砍掉,树大了砍起来费劲,就往树身上打进去一根钉子,钉子属金,五行金能克木,树不用人砍,自己慢慢死了,这家人的日子就开始旺了。</p><p class="ql-block"> 山里人房前屋后也不栽金竹,金竹虽然一年四季竹叶青青,郁郁葱葱,但金竹是一种灵性植物,家要败时竹叶最先枯黄,人心里害怕。所以竹子生长在野外,山里人割了竹子回来起成篾条,编成席子,是挣钱的副业。</p><p class="ql-block">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山是山里人的魂,地是山里人的魄,水是山里人的精,风是山里人的气,树是山里人的胆,石头是山里人的神。山里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林木山货搞副业挣钱,靠水滋养女人,靠女人滋养男人,靠玉米土豆提供养分生儿育女繁衍后代。热了不用电扇空调,山风一吹,从头凉到脚底;冷了不用暖气,炭火一烤,浑身发热冒汗;渴了不用买饮料,罐罐茶一煮,既解渴又解乏气。山厚实稳当——山里人憨厚老实,地生长庄稼——山里人勤劳朴实,水利万物——山里人心底无私。山里人常吃野果、野菜、野味,骨子里有股子野性。他们不怕风,不怕雨,不怕打雷,不怕鬼,就怕庄稼欠收没有米。</p><p class="ql-block"> 世上的事都是一体两面,有阴就有阳,有柔就有刚,有一利就必然有一弊。山里虽然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但世面太小,交通不便,目光短浅,眼界狭窄,消息闭塞。改革开放之前,没出过远门的山里人认为张铁匠的儿子就是美男,王木匠家的闺女就是靓女,大队书记就是高官,房后的大山就是泰山,门前的沟渠堪比西湖。孩子上学翻山越岭,放学回来割草放牛,没有城里孩子各种娱乐的玩具,也不用报各种辅导班,补习班,他们娱乐的方式是老鹰抓小鸡`荡秋千。 放风筝受空间限制,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放学归来早,忙乘东风放纸鸢”的游戏,只能在课本里遇见。</p><p class="ql-block"> 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也是国人祭祖的节日。从清明前一个礼拜,人们就开始陆续上坟烧纸,追念祖先。坟地上,烧化的纸灰像黑色的蝴蝶翩翩起舞,在空中打着旋儿四处散落,白黄两种颜色的纸条在坟头被风吹得哗哗作响,地下的先人享受着后人的祭奠。而与寒食节有关的介子推的故事,山里人很少提起。只有张老汉给村子里娃娃讲古经的时候,才把介子推与重耳的恩怨情仇演绎得跌宕起伏,唏嘘不已。</p><p class="ql-block"> 清明时节,风和日丽,山清水秀,村庄被烂漫的花丛包围。山里人吃饭也是别具一格,男人蹲在门槛上边吸溜面条,边听蒋大为《桃花盛开的地方》;女人半个屁股耽着炕沿吃着搅团,说些家长里短;孩子们端着碗在村子里乱窜;牛在山坡上肯吃青草,鸡在垃圾堆里啄着虫子,一只猫头鹰叼着一只死老鼠向山顶飞去,青蛙在渠边上嘎嘎地叫着,蚂蚁忙着搬家,屎壳螂飞进屋里,蛇从路的这边穿到那边,燕子擦着房檐低飞,一朵黑云从西天涌动,头顶响起几声炸雷,天上就发起了白雨。鸡和狗浑身被雨淋湿,鸡扑腾了几下身上的雨滴,狗打了几个冷颤,都躲在屋檐下站着不动。放牛娃正在山坡上割草,旁边有座草搭的庵房,想进去躲雨,刚走到门口,看见庵房顶上吊着一个碗大的马蜂窝,急忙又转身折了回去。雷雨来得快,去得疾,一袋烟的工夫,雨住了,山头上缠绕着烟雾,南北两山中间搭着一条彩虹,架起了清明通向谷雨的桥梁。</p> <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