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佛罗伦萨是意大利中部城市,托斯卡纳区和佛罗伦萨省的首府,有长达近3000年的建城史。距首都罗马230公里,西距利古里亚海100公里,位于亚平宁山脉中段西麓盆地中,为亚热带湿润气候,雨量适中,周边丘陵以橄榄树,葡萄种植业和牧羊业著称。阿尔诺河横穿市区,全市面积102平方公里,人口近46万。1865至1871年曾为意大利王国统一后的临时首都。它是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艺术与建筑的摇篮之一,拥有众多的历史建筑和藏品丰富的博物馆,也是欧洲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堪称意大利的“文化首都”。是极为著名的世界艺术之都,欧洲文化中心,欧剧的诞生地,举世闻名的文化旅游胜地。传统工业以玻璃器皿,陶瓷,高级服装,皮革为主,金银细工,艺术复制品也很出名。佛罗伦萨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与威尼斯双年展,米兰3年展并称意大利3大艺术展。全市有40多座博物馆和美术馆,世界第一所美术学院,世界美术最高学院学府佛罗伦萨美术学院裴声世界,是世界美术学院之母。罗伦萨乌菲齐美术馆是世界最著名的美术馆,也是世界最早的美术馆之一。意大利的绘画精华也汇翠于此。世界上第一座圆顶大教堂,佛罗伦萨大教堂于1296年由美第奇家族资助兴建。是托斯卡纳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城市,以及历史文化和商业中心。历史上有许多文化名人均诞生于此,包括“文学三杰”:坦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美术三杰”: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佛罗伦萨这一译名是根据城市的拉丁语名字而来,而中国诗人徐志摩则将其译为“裴冷翠”更为贴近现在意大利译名的发音,引发无数文艺青年的遐思。佛罗伦萨的意大利语意为“鲜花之城”。市花以及城市的标志是一朵紫色的鸢尾花。被誉为“花之都”。</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佛罗伦萨最早兴建于罗马共和国凯撒在位时期,前59年佛罗伦萨成为罗马的殖民地,当时只是安置罗马帝国退役士兵的小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公元4世纪开始设置罗马天主教教区,这里先后被拜占庭帝国,东哥特人,伦巴第人和法兰克人统治过。</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公元1115年开始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特许的自治城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13世纪时,因羊毛和纺织业的迅速发展而崛起,成为当时意大利的重要城市。从13世纪起,这里相继出现皇权与教权及教派之间的纷争,但大权很快落入美第奇家族手中,这个家族出过几任教皇,统治佛罗伦萨近300年。此间新建成改建了一系列教堂。1284年建筑师阿尔诺沃迪.坎比奥主持修建了一幢高大的砖石城墙。</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14世纪发展成为欧洲最大的工商业与金融中心,宫殿与宗教建筑大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15世纪时,佛罗伦萨这朵鸢尾花就被当地的巨商美第奇家族这只狮子所守护,这一守护就是300年,而美第奇家族的族徽也成了当时佛罗伦萨的市徽。</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15至18世纪中期,长达3个世纪的佛罗伦萨历史可以说是与美第奇家族的兴衰紧紧联系在一起。其家族掌握了当地实际的政治和经济权利,直到1737年,美第奇家族最后一个统治者去世之后,佛罗伦萨又陷于奥地利的统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经济发展催生了资本主义萌芽,随之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的新文化,新思想蓬勃发展,佛罗伦萨率先升起了文艺复兴的曙光,成为文艺复兴发祥地,并迅速波及欧洲多国。</span></p> <p class="ql-block"> 佛罗伦萨主教堂,位于佛罗伦萨市中心老城区,也称为“圣母百花大教堂”,由于它异常宏伟,被称为世界第3大教堂,为一哥特式的建筑,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座伟大的建筑,也是世界上第一座大圆顶建筑的教堂。百年之后,米开朗基罗也在罗马梵蒂冈建了一座圣彼得大教堂类似的大圆顶,却自叹不如。它建在4世纪圣雷帕拉教堂的基础上。为了展示当时佛罗伦萨的兴盛,教堂以最大限度的展示其庄严和豪华的目标。从1296年开始动工,1431年建成穹顶,历经172年后才完工。两端各为一钟楼和一穹窿顶,有着优雅的外观轮廓,是许许多艺术家工作的成果。佛罗伦萨主教堂的穹顶被公正的认为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建筑的第一个作品,新时代的第一朵报春花。</p><p class="ql-block"> 佛罗伦萨主教堂是一处建筑人心中的圣地,《花之圣母玛丽亚》才是她的芳名。因为这座城市的市花乃是百合,如果说梵蒂冈的圣彼得是地道阳刚之气的象征的话,那么菲冷翠的这一位倒更像是一朵纯洁的百合花,悠悠散发着母性的光辉。穹窿坐落于高达55米的鼓座之上,8边形,对边跨度42米,拱矢高度超过30米,呈柔和的尖拱形状,在群山环抱的阿尔诺河水映衬下,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耀着这一座文艺复兴圣城已逾567年了。这座教堂的光辉也将永远伴随着一个闪闪发光的名字:菲利珀.布鲁内莱斯基,他于1418年赢得了工程委员会为穹顶组织的设计竞赛,它设计的方案要点在于用类似哥特式的办法给这个穹顶的角部施加8根主肋,辅以16根间肋,再用若干层水平的环拱把它箍牢。</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工壳分内外两层,中间的夹缝藏起一条通往穹窿天顶采光亭的通道,总设计463步台阶儿,这个穹窿1420年8月开始动工。到1436年8月完工,费时整整16年。大教堂有三扇铜门为出入口,其中东门被米开朗基罗称为“天堂之门”,内部圆屋顶上装饰着以“最后的审判”和“创世纪”为主题拜占庭风格的镶嵌式壁画。教堂南墙上的大理石贴面白,绿,红三色相间,这种搭配方式是佛罗伦萨城的一种传统。采光亭是在鲁内莱斯基过世(1446年)以后,由米开罗佐等人根据他生前的设计模型完成的。亭子本身的高度就超过了20米,合起来教堂总高107米,比圣彼得大教堂矮一些。另外,这座教堂东面的三个半圆形后殿也要归功于鲁内斯基(1438年)。十字架下面的铜球还是达芬奇帮忙想了个点子,才给安装上去的。1600年被雷击落,后来的这个更大一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 1, 1);"> 佛罗伦萨主教堂在1296年动工之前。它所在的地段本是污浊不堪的垃圾场,它的形制很独特,虽然大体还是拉丁式的,但是突破了教会的禁制,把东部歌坛设计成为近似集中式的,它内部空阔敞朗,西段的大厅长近80米,只分为4间,柱墩的间距在20米左右,中厅的跨度也是20米,内部空间极为高敞。东部的平面很特殊,歌坛是8边形的,对边的距离和大厅的宽度相等,大于42米多一点。在它的东,南,北三面各突出大半个8角形,明显呈现了以歌坛为中心的集中式平面,这是一个形制上的重要创新。教堂的内部很朴素,主教堂西立面之南有一个13.7米见方的钟塔(1384至1387年建),高达84米,是画家乔托设计的。教堂对面还有一个直径27.5米的8边形洗礼堂(1290年建),内部由穹顶覆盖,高约31米多,顶子外表则是平缓的8角形锥体,内部由穹顶覆盖高约31米多,从主教堂正面看它,有着一个由洗礼堂和钟楼组成的一个不大的街面广场。与比萨的一样,建筑群也包括主教堂,洗礼堂和钟楼。在主教堂附属建筑中是西南面的钟楼,高约85米,1384年开始动工,3年后建成。它的设计者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一位大壁画家乔托,故钟楼又称“乔托钟楼”。</span></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附近的街道。</p> <p class="ql-block">大教堂内部</p> <p class="ql-block"> 美第奇的府邸是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贵族宫殿之一,由米开朗基罗设计并于1444年始建,展现了美第奇家族的政治权势与艺术影响力。其建筑融合中世纪防御特征与文艺复兴的创新风格,成为佛罗伦萨城市发展的重要见证。</p><p class="ql-block">分层石工与防御设计</p><p class="ql-block"> <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1,外立面采用3层递进式石砌工艺:底层由粗凿石块砌成,表面起伏达20厘米,砌缝宽大,模仿中世纪堡垒式风格,增强防御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二层石块平整,但保留8厘米宽砌缝。三层则为无缝磨石对缝,形成由厚重至轻快的视觉过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2,窗洞设计反映时代背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底层最初仅设门洞,无开窗,窗台高度接近成人胸口,勒脚处凸出可供亲兵驻守,体现佛罗伦萨内部斗争环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内部空间与装饰艺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1,中央庭院环绕连续券廊,采用粗壮柱式与外立面呼应。庭院内曾陈列多纳泰罗的青铜雕像《大卫》象征古典艺术的复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2, 126, 251);"> 2,小礼拜堂保存着1459年贝诺佐.戈佐利的壁画《三王的行列》,以美第奇家族成员为原型描绘宗教场景,彰显家族与宗教权力的交织。</span></p> <p class="ql-block"> 美第奇府邸(维奇奥宫)外面市政厅广场上的雕塑像主要是包括以下几尊:</p><p class="ql-block">1,大卫石像:由26岁的米开朗基罗于1501年雕刻,原作现藏于学院美术馆,广场上的是复制品。</p><p class="ql-block">2,赫拉克勒斯制服卡库斯雕像:由雕塑家巴乔.班迪内利于534年雕刻,纪念美第奇家族的功绩。</p><p class="ql-block">3,海神波塞冬喷泉:由巴托洛米奥.阿曼纳蒂于1565年创作,广场上的是复制品,原作品存在国家博物馆。</p><p class="ql-block">4,柯西莫一世骑马像:纪念第一任托斯卡纳大公,由詹波隆那与他的学生塔卡于1587年雕刻。</p><p class="ql-block">5,珀尔修斯和美杜莎的首级:由本韦努托.切利尼创作于1545年的青铜雕像,底座上有四尊青铜雕像,分别是:朱庇特.宙斯,墨丘利.赫尔墨斯,弥涅耳瓦.雅典娜和幼年的珀尔修斯和母亲达那厄。</p><p class="ql-block">6,阿喀琉斯劫持玻莉塞娜:由欧.费迪创作于1865年。</p><p class="ql-block">7,掠夺萨宾妇女:由詹波隆那创作于1583年。</p><p class="ql-block">8,赫拉克勒斯杀死半人马:由詹波隆那创作于1599年。</p><p class="ql-block">9,莫涅拉俄斯扶起的帕特罗克洛斯的身体:雕像本身是罗马帝国弗拉维王朝时期的复制品,原创作于公元前三世纪。</p><p class="ql-block">10,佛罗伦萨标志狮子雕像:右面的一尊源于古罗马时代,左面的一尊雕刻于1598年。</p><p class="ql-block">11,五尊女性大理石雕像:作于古罗马从图拉真到哈德良时期,发现于11541年。</p><p class="ql-block"> 这些雕塑不仅展示了美第奇家族的权力和财富,还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风格和历史背景。</p> <p class="ql-block">市政广场上的鸽子正在啄食游客们投给它们的食物。</p> <p class="ql-block"> 圣十字教堂由阿莫尔福.迪坎比奥于1294年开始设计和建造,属于哥特式建筑,直到1443年初步完工启用。但整个立面是1863年才增建的。1842年建教堂后面的哥特式钟楼。教堂内有一些重量级名人的纪念碑和陵墓,例如:但丁,米开朗基罗,伽利略,马基维利,罗西尼等。教堂里宽大的正偏3殿间以8棱列柱,列柱上飞起大跨度的双檐尖顶连拱。经过16世纪部分改建以后,这座教堂变得更加美丽。从入口到3大殿尽头,整个地板用旧墓石铺就,教堂的窗玻璃彩画都是14世纪末期作品。教堂的圆顶帕奇礼拜堂由布鲁雷斯基所设计,礼拜堂里有阿鸟洛.加迪的壁画《圣十字架传说》,祭坛上有杰里尼做的画作《圣母和圣徒》。</p> <p class="ql-block">圣十字大教堂内部</p> <p class="ql-block">阿尔诺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