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 乐 心 情 漫 谈

盘庚武丁

<p class="ql-block">人们无疑都希望有一个快乐的心情,快乐人生是人们的不懈追求的“梦”。“但愿快乐永相伴”“与尔同销万古愁”“学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等就是对快乐的描述。</p><p class="ql-block"> 一、什么是快乐心情</p><p class="ql-block"> 一般来说,就是开心舒畅、无忧无虑、轻松活泼、自由自在等。具体来讲,就是做你热爱和喜欢的事,在做事中获得成就、实现愿望、满足需要、得到慰藉等。快乐心情可以反映外部事物,也可以反映内心事物;可以反映整体事物,也可以反映个别事物;可以反映相关事物,也可以旁及非相关事物。他的表现可以是手舞足蹈,也可以是潜默存在;可以是瞬间暂时,也可以持续数天;可以独有,也可以共创共享的。</p><p class="ql-block"> 二、怎样才能获得快乐心情</p><p class="ql-block"> 快乐心情只是事情的“外衣”</p><p class="ql-block"> 像:解决了婚姻住房、亲友久别重逢、获得自由解放、获得关爱褒奖、通过各种考验、取得各种成果等,使人志得意满、自尊自豪、愉悦兴奋、满足舒服的事,均可获得快乐心情的。当我们遇到困境难关,挫折失败、损失伤害、生死离别,那些焦虑忧愁、恐惧紧张、痛苦沮丧等则不可避免。这里我们可以懂得,心情是对相关事物的感受体验,不是空洞无物、无缘无故的单独存在。相关事物是主体,快乐只是事情的外衣,人生如奔流,快乐只是浪花而已。我们只能去把握操作相关事务,相关事务做好了,快乐心情才可能降临。如果抛弃相关事物说心情,把心情当客观对象去解决,那恰如“无米之炊”“无本之木”,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不仅做不到,还会平添迷茫混乱,失落失望,带来额外的痛苦。</p><p class="ql-block"> 快乐心情要靠自己去经营打理</p><p class="ql-block"> 有的人非常乐观、笑口常开,而有的人总是愁眉不展、忧虑重重,说明每个人对心情的处理大相径庭。快乐心情不是从天而降,生而有之,也不是自然而然瓜熟蒂落的事。从根本上讲,要靠自己去经营打理。因为缺乏规范的教育,耐心的培养,大多数对心情快乐这件事均处于不自觉的、任其自然的状态。在遭受不良认知、不良环境、不良事件的影响冲击下,很可能发生扭曲乖戾,尴尬无奈的状态。人们对其常常是若即若离、难以理喻,或更多被痛苦所折磨,难得一乐。要想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只能靠自己去经营打理,即通过学习领悟、知其必然,实践摸索、找出途经,学会选择、便利而行。更主要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如找到自己的认知、感觉、情结、状态,从而去提升、去理解、去解决、去突破、去完善等,方能赢得快乐。</p><p class="ql-block"> 学会发现美好。</p><p class="ql-block"> 快乐的事物并非少见,关键是缺乏发现。同样是半杯水,可以产生欣慰和沮丧两种心情,这就可以明显看出,人们在看待和解读事物时,方式上存在着巨大差异的。</p><p class="ql-block"> 方式的核心是我们对待事物的态度,也就是人民平常所说的心态。态度主要由人们对事物总的评价与稳定性的反应倾向组成。也就是说要改变方式就必须去改变态度,而改变态度则需要去改变评价与反应倾向。如果我们一直处在原认知水平、认知范围不变,一直处在习惯固定的反应倾向内不变,那么我们的态度及方式将一直处在原有状态,这样我们将永远不会有新的发现、新的起色。如果总是缺乏快乐,就需要去覚知与提升我们的认知,觉知与调整我们的反应倾向,从而打开广阔视野,打破原有的模式,进而去发现与走进快乐的新天地。</p><p class="ql-block"> 三、这样看待与处理苦乐心情</p><p class="ql-block"> 我们需要平等的认同、接纳、体验、关注、运用快乐与痛苦的心情。快乐心情可以起到激发鼓励促进的功能;痛苦心情可以产生克制磨砺启迪醒悟功能,都可以成为经神上的资源财富。不管快乐与痛苦,其实都是我们内在需要去运作的意识项目。如果以偏概全,失去公平,将会给我们的人格带来缺陷危机,从而造成人生的挫败与遗憾。</p><p class="ql-block"> 面对快乐要有所辨别有所选择。</p><p class="ql-block"> 快乐不是笼统的,它要体现在具体事物之上的。客观事物五花八门,必须有所辨识,有所选择,方能找到自己的重心,自己的出路。不能“挖到篮里都是菜”,如在事业上,以领导管理为乐、以具体业务为乐、以理论观念为乐、以实践作为为乐、以勤劳勇敢为乐、以本领能力为乐、以心怀情感为乐、以眼界见识为乐。在生活上,以婚姻家庭为乐、以自由自在为乐、以离群索居为乐、以交朋接友为乐、以节俭淡泊为乐,以大方丰盛为乐、以运动锻炼为乐、以休闲静养为乐等等。这些都要有所考量,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确定去安排,以防陷入混乱。更值得关注的是,不能被消极负面的东西所驾驭所笼罩,而成为它们的牺牲品,如执迷于低级趣味的快乐。将失去纯洁高尚;沉缅于肤浅庸俗的快乐,会失去远大理想;热衷于纸醉金迷,意味着醉生梦死;追求虚荣假象,将会走向衰败沉沦;滞留于狭隘偏僻的快乐,必将走火入魔;沉迷于神秘玄虚的快乐,就会脱离现实等等。</p><p class="ql-block"> 面对痛苦心情不能逃避</p><p class="ql-block"> 对痛苦心情不能讨厌、排斥、逃避。要学会与魔共舞,与烦恼为伴。人们因为缺乏相关意识及意志,面对痛苦常常不愿接受或难以接受,出現愤恨不满、悲怜哀叹等,并做出各种麻痹、隔离、转移、躲绕等逃避行为。逃是逃不掉的,越想了断它越纠缠,越想逃离它越追赶,越怕它它越逞威,越对抗它越强大。因为施加者与逃避者双方都是你自己的意识。所谓逃避,其实是在无意中给痛苦的心情输入了能量与滋养,变相助长了它的气势。我们只能通过接纳、理解、认知、安置、转化、超越等方法来解决。其实这不是喜欢与讨厌、支持与排斥的态度问题,而是一件需要去修炼的问题,即去拓宽心理空间,完善心理机制,增加心理能量的事。只有功夫下到,痛苦才会悄然离去,快乐才能欣然莅临。至于那种长期郁郁寡欢的抑郁心情,自己一直解决不了,则需要专业人士帮助疗愈的。</p><p class="ql-block"> 四、追求快乐面面观</p><p class="ql-block"> 人需要去追求“热爱与快乐”</p><p class="ql-block"> 人需要有热爱的对象,有让自己快乐的事物,才能激发出人的精神热情、动力潜能,也才会产生各种行动作为。它如同“树种”可以孕育生成我们的信仰理想,目标事业的“大树”。如同火种,可以燃起我们生命的燎原烈火。专心致志、魂牵梦萦、孜孜不倦、坚韧不拔、战胜一切、奉献所有等精神状态,无不源于它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讲,人若没有了热爱与快乐,就等于丧失了人生的根基。丧失了生活的动机与兴趣,生命一定会走向枯竭的,“哀莫大于心死”就是这个意思。很多人出现心情抑郁、淡漠、消沉、疲惫等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缺乏以及丧失了热爱与快乐这份意识,是长期情感隔离造成的。</p><p class="ql-block">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应该拥有热爱与快乐这份财富,包括对人生,社会,家庭,工作,学习等各种理念知识,角色技能。人们所说的“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爱护事物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同呼吸共命运”等,就包含着这个意思。爱与快乐不是自私,而是一种态度;它是一种温柔,更是一种坚强;它是一片云朵,更是一缕阳光。我们需要去懂得、去学会、去培养、去爱护“热爱与快乐”这个事物。</p><p class="ql-block"> 要从根本上解决热爱与快乐的问题</p><p class="ql-block"> 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具体问题就会纠缠不清,根本问题弄明白,才能高屋建瓴,一览众小。根本就是自己的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三观就是人们对世界、人生、价值的认知与态度。主要内容就是,世界是怎么会一回事?谁来主宰;人生是怎么一回事?希望自己人生成为什么样;即你是谁,为了谁,做什么,为什么的问题;对相关事物的价值意义的评价考量。三观是一个综合体,是人生的基石,“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明了并确立了自己的三观,拥有了自已的信念愿望与价值取向,才能具有独立的人格,成为自己的主人。这样,人们才可能以全部身心卓有成效的去做人做事。再没有“我不知道我是谁”“不知道我究竟该做什么”“不知道我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等问题的纠缠。不解决好这个根本问题,应该是说人最大的无明无奈了,真可能去糊涂一辈子,去躺平不干或胡干乱干。更大的问题是,不管干什么事,内心都会产生严重的纠结冲突、分割撕裂,以致痛苦折磨一辈子。所以我们必须明了并端正自己的三观,从而找到自己的真正需要、真正热爱的最为有价有效的目标事物,并为之奋斗。那时我们才可能真正去乘风破浪、一往无前,真正的成功胜利、实现自我,才能真正拥有那份发自心底,美好无比的快乐心情。</p><p class="ql-block"> 比如以什么为快乐这件事,人们可以以人类的发展进步为乐;以建功立业为乐;以婚姻家庭为乐;以金钱地位为乐;以吃喝玩乐为乐;以损人利已为乐,以为非作歹为乐等等,若三观不明,与它们的“交接来往”会一直址不清。若三观清晰,对它们的取舍定夺将是瞬间完成的事,何须去犹豫不决、大费周折呢?</p><p class="ql-block"> 觉知有关问题,防止带来危害</p><p class="ql-block"> 像空想快乐,不想付出,不想去克服阻碍我们走向快乐的艰难险阻,那么只能在现实面前告退,与快乐无缘;不想获得“自我实现”这个真正的快乐,只是以随波逐流来敷衍,以外部恩赐来偷安,以致庸庸碌碌、浑浑噩噩,活的将毫无意义与生机可言;没有自己所追求的真爱,没有其核心的目标,心里茫然散乱,却到处寻找快乐之事,啥都想沾,啥都不粘,浅尝则止,见异思迁,最后将一事无成,魂归“失乐园”;把别人的认同、赞美作为快乐源,于是戴上面具、施以虚伪,去讨好攀附别人,那将会丢掉自己,走向空虚;遭遇逆境打击挫折,情绪低落精神失守,企图用外在刺缴来改变心情,如去酗酒,吸毒,鬼混等,不仅不会改变,只会雪上加霜;原来有幸福快乐的生活,因忘乎所以,不再去防范与抗拒外在的浸蚀与诱惑,结果被“糖弹”打倒,成为坠落的“天使”,心情必然跌近谷底。从上可以看出,快乐不仅是一种感受体验,更包含着觉悟、能力与作为,要获得快乐,还需要我们不断成长,砥砺前行。</p><p class="ql-block"> 二O二五年三月二十九日</p><p class="ql-block"> 写于安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