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英伦

<p class="ql-block">  两年一次的湖南省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文学艺术奖评选揭晓,我的作品首次入选第三届文学艺术奖“优秀奖”,我也是第一次作为获奖嘉宾应邀参加颁奖典礼。</p> <p class="ql-block">  申报本届文学艺术奖评选的作品共有76件,经过初评、终评、公示,最终有39件作品获奖,其中一等奖1件,二等奖5件,三等奖6件,优秀奖27件,涵盖文学、音乐、舞蹈、美术、书法、摄影等多个领域。我接过猩红的证书,里面的文字“您的作品《疫情下的边城》荣获新晃侗族自治县第三届文学艺术奖‘优秀奖’”仿佛在我眼前跳跃起来。</p> <p class="ql-block">  时光追回到新冠疫情肆虐的岁月,单位安排我与老肖、王丽亚来到湘渝黔交邻、沈从文先生笔下的边城出差。疫情的笼罩,边城往日的热闹戛然而止,曾经熙熙攘攘的大街小巷门可罗雀,石板路不再有摩肩接踵的人群,家家店铺大门紧闭,宽阔的广场长出了斑驳的杂草,“拉拉渡口”没有一丝生机,“三不管”岛上静谧得连掉根针都能听得到,只有在路口处穿着防护服的志愿者和断崖上那两个“边城”血红大字才体现出生命的色彩。疫情改变了边城的生活节奏,但无法改变这座小城的坚韧与执着,都在等候“守得云开见月明”的那一天。</p> <p class="ql-block">  颁奖典礼上,舒维秀先生的一番发言激发起我的共鸣。他说,要感谢这个时代以及在这个时代下向往美好生活的父老乡亲,是他们的勤劳,用汗水作墨,用手脚作笔,把时代的作品写在了大地上、田野里、岗位上、车间头,我们才有机会成为这个时代的记录者、描绘者、书写者、歌舞者。</p> <p class="ql-block">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从事文学创作时间不长,但凭着50多年的经历,依然有述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余生愿做袁枚笔下的苔花,虽微小如粟,也要尽显生命的蓬勃力量,即便平凡渺小,也要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