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干 印象

渊源流长

巴尔干半岛,如同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静静地横卧在欧洲的东南隅,在其饱经风霜的脸上,记录了历史的印记:每一寸肌肤都布满了巴尔干的文明与辉煌,每一缕皱纹都镌刻着战争的苦难与伤痕。 <p class="ql-block">去巴尔干旅行,那是年轻时的一个梦想:踏足前南斯拉夫的“一抔黄土”,去看欧洲的“一盏明灯”,再去看看记忆中的那座《桥》…。</p> 如今的巴尔干半岛,它像一块磁石:吸引着世界上大量的旅行者,去欣赏自然秀丽的风光,去品味醇厚的文化积淀,去探秘“血与蜜”的深邃和魅力。 <p class="ql-block"><b>一、穿越“血与蜜”的巴尔干</b></p><p class="ql-block">阅读了刘子超的散文《血与蜜之地:穿越巴尔干的旅程》,加深了对巴尔干半岛的印象,书中详细地记录了作者在该地区的考察经历。作者指出巴尔干具有“血与蜜”的双重性:这里是“蜜之地”,拥有了自然禀赋和多元文化的积淀,以及善良好客的民众;这里是“血之地”,这是欧洲的火药桶,历史上曾多次成为战争的发源地,至今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累累伤痕和战争记忆。</p> 巴尔干半岛,一个集多宗教、多民族和多文化的交汇点,这里既充满了多文化共存的魅力、也是多宗教发生冲突的焦点。<br>现实中的巴尔干,仍面临着诸多困境与挑战,尽管战争已经结束,但是保障民生福祉、保持政治稳定和民族和谐,或还有待时日。<br> <b>二、穿越巴尔干四国</b><br>从2025.1.11起,上海开通了到贝尔格莱德的直飞航班,飞行时间为13小时20分。<br>初春时节,我们踏上了巴尔干这片神秘而充满魅力的土地,开始了为期10天的塞尔维亚、波黑、黑山和阿尔巴尼亚四国旅行。 <b>第一站:塞尔维亚——历史与现代的交融</b><br>贝尔格莱德是塞尔维亚的首都,也是本次旅程的起点。这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古城,位于多瑙河与萨瓦河交汇处,是多瑙河的航运中心,也是巴尔干半岛的交通枢纽,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p class="ql-block">贝尔格莱历史上曾经遭受长期的异族奴役,遭到过40次严重破坏,最后一次是20年前的科索沃战争。尽管如此,这个城市赓续了东正教堂的庄严,还充满了现代城市的活力。</p> 漫步于城市中心的共和国广场,可以看到塞尔维亚地标性雕塑米哈伊洛大公铜像。 <p class="ql-block">位于主城的东北部是铁托纪念馆,后面是他的陵墓。在陵园里建造有六边形喷泉,这或是民族团结的寓意。而如今的前南斯拉夫已经分裂成6个国家了...,可谓百年一叹。</p> 圣瓦西里教堂闻名遐迩,也是世界上最大的东正教教堂之一,而且至今仍未竣工。教堂始建于1935年,于二战期间中断,在前南时期也未能继续建造,其内部金碧辉煌,令人肃然起敬。 贝尔格莱德要塞和卡莱梅格丹公园内的历史建筑可以完美的成为历史博物馆。要塞坐落于萨瓦河与多瑙河交汇处,与胜利者雕像遥相呼应,构成了贝尔格莱德经典景象。 <b>第二站:波黑——多元文化的熔炉</b><br>波黑是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国家,伊斯兰教、东正教和天主教在这里和谐共处。 <b>萨拉热窝</b>:这座城市被称为“欧洲的耶路撒冷”,充满了历史感。萨拉热窝广场的鸽子与游客和谐相处。 电影《瓦特尔保卫萨拉热窝》的拍摄地 当年的电影海报 <b>拉丁桥</b>(Latin Bridge)位于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的首都萨拉热窝,是历史上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发生地附近。这一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直接导火索。 而老城区的巴什查尔希亚广场则充满了奥斯曼风情。 <b>莫斯塔尔</b>:莫斯塔尔古桥是波黑的象征,桥下的内雷特瓦河清澈见底,两岸的古老建筑让人仿佛置身于中世纪。 <b>第三站:黑山——山海之间的瑰宝</b><br>从塞尔维亚南下到达黑山。这个国家虽小,却拥有令人惊叹的自然风光。 <b>波德戈里察</b>,夜游老里布尼察河大桥,看到了不一样的风景。 基督复活教堂 <b>科托尔湾</b>:被誉为欧洲最南端的峡湾,群山环绕,海水碧蓝。 <b>科托尔古城</b>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狭窄的街道和中世纪建筑让人流连忘返。 <b>杜米托尔国家公园</b>:这里是徒步爱好者的天堂,湖水清澈见底,周围雪山环绕,宛如仙境。 <b>布德瓦</b>:亚得里亚海沿岸的度假胜地,阳光、沙滩和古老的城墙相得益彰。 <b>电影《桥》取景地</b>。黑山自2006年独立后,该桥区域成为黑山领土的一部分,塔拉河峡谷及大桥现在是著名旅游景点,周边被列为杜米托尔国家公园。 <b>第四站:阿尔巴尼亚——地中海的隐秘天堂</b><br>阿尔巴尼亚是这次旅行的最后一站,这个曾经封闭的国家如今正逐渐向世界敞开大门。奥斯曼风格的白色房屋依山而建,景色如画。 地拉那普雷扎城堡 <b>地拉那</b>:阿尔巴尼亚的首都,色彩斑斓的建筑和充满活力的街头艺术让人耳目一新。 <b>萨兰达</b>:位于爱奥尼亚海沿岸,是阿尔巴尼亚最受欢迎的度假胜地。附近的布特林特古城历史悠久,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目录。 <b>三、巴尔干之旅印象</b><br><b>十天行程,经典路线,记忆了几个关键词</b>:地理交汇,历史交融,风光旖旎,民众淳朴,这些词汇构成了巴尔干的主要元素。<br> <b>塞尔维亚的历史厚重与现代活力</b>:一个充满韧性的国家,经历了战争与动荡,却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贝尔格莱德的街头充满了活力,人们热情而友善。 <b>黑山的自然风光与悠闲生活</b>:自然风光令人震撼,尤其是科托尔湾的壮丽景色,是大自然的杰作;那里的慢节奏生活,让人们可以放松身心。 <b>波黑的多元文化与历史伤痕:</b>波黑的历史让人深思,尤其是萨拉热窝的战争伤痕依然可见。但这里的人民却乐观坚韧,多文化的共存让这个国家充满了魅力。 <b>阿尔巴尼亚的隐秘美景与好客的民众</b>:一个有自然禀赋的国家,其自然风光优美、文化独特;虽然其经济建设还在发展之中,但这里的人民热情好客,让人感受到了地中海的温暖。 巴尔干半岛,一个地域性的名词,恰汇聚了历史、宗教和民族的交织,形成了独特的巴尔干的美丽。可以设想,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越发对这片土地充满好奇、探秘与遐想;同时也期许巴尔干的未来是和平、祥和与幸福。 <p class="ql-block"><b>十天行程,走马看花,留下了旅行印象</b>:巴尔干的历史沧桑与自然风光、人文传统与民族民风,都令旅行者流连忘返。</p><p class="ql-block"><b>一是</b>厚重历史与沧桑</p><p class="ql-block">巴尔干地区有着悠久而复杂的历史,漫步在古老的城市街道,能看到被战争摧残过的建筑,它们虽伤痕累累却依然屹立,仿佛在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让人深刻感受到历史的沧桑变迁。</p> <p class="ql-block">这里的每一块石头、每一处古迹都承载着岁月的记忆,提醒人们珍视和平。例如遭美国轰炸的中国驻南大使馆遗址,会让国人铭记那段伤痛的历史。</p> <b>二是</b>多元文化与交融<br>巴尔干地区处于欧亚大陆的交汇点,不同文化在这里碰撞交融。从建筑风格上能看到拜占庭式、奥斯曼式、欧洲古典式等多种风格并存。在一些城市的街头,既能看到东正教的教堂,又能看到伊斯兰教的清真寺。 <b>三是</b>美丽风光与自然<br>该地区拥有令人惊叹的自然景观。有斯洛文尼亚的阿尔卑斯山脉的余脉,山脉蜿蜒起伏,与碧绿的湖泊相互映衬,构成如诗如画的美景;还有克罗地亚的美丽海岸线,阳光沙滩、湛蓝的海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度假;黑山的峡谷、瀑布等自然景观也别具特色,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div>身临其境,能让人忘却尘世的烦恼,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div> <b>四是</b>淳朴民风与传统<br>当地居民大多热情好客、淳朴善良,还能感受到那种未经商业气息沾染的纯粹与质朴。当地人们会真诚地欢迎远方的客人,让人感受到温暖与亲切。 <p class="ql-block"><b>四、重塑旅行的意义 </b></p><p class="ql-block">巴尔干之旅,留下了记忆和印象,既看到了多文化交融与历史交汇的魅力,又启迪于多民族的理解与和平共处的珍贵,也促使人们反思人类社会的共性与人性的本质。</p> 巴尔干之旅,让我们感到《血与蜜之地:穿越巴尔干的旅程》是一本充满深度与温度、哲学与思考的纪实性文学读本。它不仅为读者提供了全面了解巴尔干历史文化的窗口,也通过对人性的追问与思考,引导读者在旅行中咀嚼“血与蜜之地”后,倍感和平的珍贵和幸福。 虽然时过境迁,没有了印象中的“一盏明灯与一抔黄土”,但是曽经让人记忆深刻的那座《桥》,还是那样的物理存在…。 因此旅行不仅是一次地理上的到达,也是一次思想上的初心回归;旅行不仅是看外在的风景,也是一次修内心的历练。 重塑旅行的意义,意味着将旅行从一种简单的休闲活动提升为对人生意义的思考。 <b>通过旅行</b>,让人们不仅能够看到世界的精彩,了解人类的共性,还能窥视自己的内心世界; <b>通过旅行</b>,让我们有机会阅读社会人文,启发通透内心,淬炼内外兼修; <b>通过旅行</b>,既探索世界,又重塑自我。 <b>本次美篇</b>:感谢程卢先生提供了大量图片<br><b>本次美篇</b>:图片后期 文字 编辑 渊源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