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银龄行动</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隔代养育助力成长(征文)</p><p class="ql-block">作者:刘娥</p><p class="ql-block">一、银龄行动:老有所为</p><p class="ql-block"> “银龄行动”是一项以老年人为主体的志愿服务项目,旨在通过他们的智力援助参与基层治理、社会服务等活动。该行动坚持“自觉自愿、量力而行”的原则,由全国老龄委领导,民政部、全国老龄办统筹协调,中国老龄协会组织实施。自 2003 年起,“银龄行动”已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开展,其内容涵盖教育、科技、农业、文化、卫生健康、体育等多个领域。</p><p class="ql-block"> 老年志愿者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技能,在这些领域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他们走进偏远山区,为当地学生带去知识的光芒;深入田间地头,传授先进的农业技术;走进社区,为居民提供医疗咨询和健康服务。这些行动不仅改善了受援地的教育和医疗条件,还促进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升了基层社会治理水平。</p><p class="ql-block"> “银龄行动”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老年人社会参与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它打破了传统观念中对老年人的固有认知,将老年群体视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源泉。通过参与志愿服务,老年人能够继续发光发热,实现自我价值,同时也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促进其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银龄行动”还得到了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和认可。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这一行动中来;社会各界也积极参与其中,为老年志愿者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和保障。</p><p class="ql-block"> 展望未来,“银龄行动”将继续发挥其独特优势,在更多领域发挥老年人的智慧和力量。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银龄行动”将成为推动社会进步、促进代际和谐的重要力量。目前,大批老年人走进老年学校,不断学习、提高和完善自我。</p><p class="ql-block">二、老年大学:提升自我价值</p><p class="ql-block"> 老年大学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新型教育机构,为老年人提供了继续学习和社交的平台。在这里,老年人不仅可以学习新知识、新技能,还能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丰富晚年生活。此外,老年大学也是老年人社交的重要场所,他们可以分享生活经验,交流学习心得,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友谊。</p><p class="ql-block"> 目前,市老年大学今年开设了 97 个班,清江浦老年大学共有 57 个班,两千两百多人在深造。授课老师中有多数人已入老人行列,课堂设置丰富多样:诗词班、书法班、国画班、舞蹈班、唱歌班、烹饪班、掼蛋班、时装班、电脑班、摄影班、健身班等,旨在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学习的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老年人学习文化知识已成为一种新风尚。这不仅有助于他们跟上时代的步伐,还能丰富晚年生活,提升个人素养。</p><p class="ql-block"> 老年人学习文化知识,能够拓宽视野,了解新事物、新观念。通过学习,他们可以更好地与年轻一代沟通交流,减少代沟。同时,文化知识的积累也能让老年人在精神层面得到满足。此外,学习还能激发老年人的学习兴趣和动力,让他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在学习过程中,老年人可以结交新朋友,共同参与文化活动,享受学习的乐趣。</p><p class="ql-block"> 以我为例,2016 年我先后报名了市老年大学诗词赏析班和清江浦老年大学诗词班,目前担任这两个班的班长。在这近九年的学习中,我学会了诗、词、曲、赋、联的创作,以及散文诗及赏析,作品散见于报纸、杂志和微刊,并在全国性诗词大赛中获奖三次。我现任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江苏省诗词协会会员、《中华诗词选刊》副社长兼总编、淮安市清江浦区诗词协会常务理事、淮安市老年大学诗词楹联学会副秘书长等职务。老年大学丰富了我的业余生活,让我结交了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今年,我还被江苏网校聘为评阅老师。</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老年大学不仅促进了老年人的学习,还保持了思维活跃,延缓了大脑衰老,提升了生活质量。另一方面,它缓解了老年人的孤独感,增加了社会归属感。老年大学是构建和谐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同时也为银龄隔代教育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三、银龄隔代教育:科学助力成长</p><p class="ql-block"> 银龄隔代教育,即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承担主要育儿责任的教育模式,在现代社会中日益普遍。这一模式背后,蕴含着多种社会与家庭因素,同时也带来了丰富的教育影响。银龄隔代教育的兴起,与经济压力、单亲家庭增加、父母健康问题以及文化传统等因素密切相关。许多年轻父母因工作繁忙或健康原因,无法亲自照顾孩子,而祖父母则成为理想的育儿替代者。他们拥有充裕的时间、精力和耐心,能够为孙辈提供全方位的照顾与教育。</p><p class="ql-block"> 银龄隔代教育的优势在于,祖父母具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生活智慧。他们历经沧桑,对抚养和教育孩子有着独到的见解和方法。从日常生活常识到社会经验传授,祖父母都能给予孙辈宝贵的指导和支持。此外,祖孙之间的深厚情感纽带,也为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心理基础。然而,银龄隔代教育也面临一些挑战。一方面,祖父母的教育观念可能与现代教育理念存在分歧,导致在家庭教育中产生矛盾;另一方面,过度的隔代教育可能影响孩子与父母之间的亲子关系,使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缺乏与父母的直接沟通和互动。此外,部分祖父母可能存在过度溺爱或保护的情况,影响孩子的独立性和责任感培养。</p><p class="ql-block"> 针对这些挑战,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一方面,年轻父母应加强与祖父母的沟通与合作,共同制定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家庭教育计划;另一方面,社会应提供更多支持和服务,帮助祖父母更新教育观念和方法,同时鼓励年轻父母在忙碌之余,更多地参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过程。</p><p class="ql-block"> 我亲身经历了这些过程,我的外孙子就是我一手带大的,吃喝拉撒我全包了。记忆最深的有两件事:有一天早上,我做了早餐,外孙子摇头不吃。不吃饭怎么行呢?我换花样再做,他还是不吃,继续做,他还是不吃,一共做了五遍,他才终于开口。还有一次,外孙子结识了一个小朋友,他很想和他玩。那天正好是星期天,我想让他尽情地玩个够。当时我家住在四楼,我用心数了一下,我背外孙子上下楼一共十六趟。我把全部的精力和爱都给了外孙子,他对我依赖性很强,我成了他心中的偶像。我喜欢看书,他也喜欢看书;我喜欢做家务,他也喜欢做家务。有一次我生病,他哭得像个泪人似的。如今他长大了,在饭菜上还要找找外婆的味道。</p><p class="ql-block"> 俗话说:“隔代亲。”现在回忆起带外孙子的那段时光,历历在目。有一段小故事当时在我们同学中传为佳话:在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外孙子在咬自已的手指,咬疼了,就哭,不一会继续再咬,再哭,怎么回事,也搞不清楚。我不忍心看到他这样折腾自己,一计之下,把自己的膀子用清水洗干净,让外孙咬,膀子上留下了一道道紫斑,不久,外孙子两颗小牙露出来了,原来是要长牙,牙板痒了才这么干的,迷团打开了。隔辈亲,是一种跨越年龄的深厚情感,在祖孙之间,这份亲情尤为浓烈。老人们历经沧桑,对孙辈充满疼爱与期望,愿倾尽所有,只为那一抹纯真的笑容。隔辈亲中,老人们以丰富的阅历为孙辈指引方向,传承家族文化与智慧。孩子们的天真烂漫,也让老人的晚年生活充满欢乐与活力。然而,隔辈亲也需注意适度。过分的溺爱可能会阻碍孩子的成长,老人们应把握分寸,让孩子在关爱中学会独立。总之,隔辈亲是家族情感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珍惜与传承。</p><p class="ql-block"> 综上所述,银龄隔代教育作为一种重要的家庭教育模式,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应充分认识和发挥其优势,同时积极应对其带来的挑战,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p><p class="ql-block">四、树立良好家风:传承美德</p><p class="ql-block"> 家风,是家族世代相传的精神风貌与道德准则。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家族成员的性格形成与行为方式。良好的家风,如同春雨般润物无声,滋养着家族成员的心田,促使其成长为品德兼优之人。诚信、勤劳、节俭、尊老爱幼等,常为优良家风之体现。诚信立人,勤劳富家,节俭持家,尊老爱幼显温情。这些传统美德,在家风的传承中得以延续,成为家族成员共同的精神财富。</p><p class="ql-block"> 家风建设需长辈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家族成员亦应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让优良家风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为家族繁荣与社会和谐贡献力量。以周恩来总理的家风为例,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杰出领导人,他的家风如潺潺流水,清澈透明,影响深远。他的家风不仅体现了个人品德的高尚,更彰显了共产党人的清正廉洁和大公无私。周总理的家风,是共产党人优良传统的缩影,是后人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地位,都应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道德底线,不忘初心,矢志前行。在今天这个物质充裕、诱惑众多的时代,我们更应该铭记周总理的家风,传承和发扬这种大公无私、清正廉洁的精神品质。</p><p class="ql-block">结语</p><p class="ql-block"> 在当今社会,银龄行动、老年大学学习和科学隔代教育相互交织,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增添了丰富的色彩,也为社会的和谐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家风的传承更是这一切的基石,它在代际交流中不断升华,成为家族成员共同的精神纽带。</p><p class="ql-block"> 展望未来,我们应继续弘扬银龄精神,支持老年大学发展,倡导科学隔代教育,重视家风传承。让我们携手共进,为老年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为孩子营造健康成长的环境,为社会的繁荣稳定贡献力量。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能够构建一个充满爱与温暖、传承与创新并存的美好家园,让每个家庭都成为幸福的港湾,让每个人都能在爱与被爱中茁壮成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