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一辈子的老师

华文

<p class="ql-block">文/华文</p><p class="ql-block">图/网络.诚谢</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1969年5月,福州市的小学和中学开始复课闹革命,1966年在读的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一起进入中学上初中。那时还处在文革期间,中学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工、学农、学军活动,而最经常开展的还是学农活动。在当年,福州市的许多中学都在北峰山区建有分校(农场),学校每年都要组织各年段的学生轮流到校办农场参加劳动。</p><p class="ql-block"> 1969年5月~1971年5月,我在福州市第十九中学就读。在这二年时间里,我所在年段的师生每学期都要到北峰山区校农场参加学农活动。那时的年段和班级都以部队建制来命名,年段称为连,班级称为排,我所在的年段和班级称为三连一排。</p><p class="ql-block"> 记得,在1969年冬季,我们三连的全体师生都到北峰学校农场参加学农活动。山区气侯寒冷,那时我因为没有棉衣,只穿着一件旧毛衣和薄外套。在天寒地冻飘着雪花的一天,老师和学生们照常扛着锄头排队前往位于山凹中的农田劳动,在梯田的小路上行走时,我连冻带滑一下子摔倒在梯田上昏迷不醒。闻迅赶来的三连连长叶锦生老师连忙解开棉衣将我紧紧地抱在怀里,一股暖流让我苏醒并睁开眼睛。叶老师急切地问我为什么不穿棉衣?我说,连长我没有棉衣。当叶老师了解到我年少丧父,母亲没有工作,生活十分艰难时,他眼含泪花安慰我说,你会有棉衣的。第二天我就穿上了一位老师从学校送上山的补助给贫困学生的蓝色新棉衣,让我既感动,又高兴地留下眼泪,从心里感恩连长老师对我的关心。</p><p class="ql-block"> 我在农场积极劳动,在学校努力学习,不久就加入学校的红卫兵组织(那时的中学还未恢复共青团组织,学生想加入红卫兵组织要先写申请书,只有表现好的学生才会被学校批准加入红卫兵组织),胸前佩着用红色塑料制作的长方形红卫兵胸牌(牌子上印着金色框边,框中间印着金色的“红卫兵”3个大字,下方印着一行金色的校名小字),那时的中学生都为能加入红卫兵组织而感到光荣。</p><p class="ql-block"> 在1970年春季开学时,我从原先享受全免学费待遇变成了每月领取学校发给的4元钱助学金待遇,我知道这是连长叶锦生老师为我向学校申请到的,能遇到这么好的老师真是我的幸运!叶老师的善良让我感受到人间的温暖,母亲曾为叶老师雪中送碳般的关爱流下感激的泪水。</p><p class="ql-block"> 1971年6月,父亲生前工作的工厂招收贫困职工家属或子女,为了让我和母亲能摆脱生活的困境,未满16周岁的我,只能选择弃学而进国企当学徒工。我在离校前向叶锦生老师告别时,老师拍了拍我的肩膀说,文华同学,像你这样的年龄本该在校学习,但工作的机会难得,当工人后要努力工作和学习。我对叶老师说,老师我会努力的,谢谢您对我的关心和照顾,老师再见!</p><p class="ql-block"> 我成为国企工人后,积极工作,努力学习,终于在1980年重背书包成为福建电大机械专业全日制学生。上世纪八十年代,叶锦生老师荣升福州市第十九中学校长,我得知消息后感到十分高兴,善良的老师必有好报!好老师真能让人记住一辈子,感恩一辈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2025.03.29</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