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三部曲【三】

落雨闲花

<p class="ql-block">第三部: 股票中"人性"的思维</p><p class="ql-block">个人认为,只有真正理解了中国股市的定位、维度以及人性的玩家,才能在交易中持续赚到钱,成为一名合格的三维玩家。所以对人性的理解,是划分高维玩家与低维玩家的最后一道坎,也是最难的一道坎。</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心理学中有个“自我”与“本我”的概念。简单说啊,自我、就是传统意义上,你认为的那个“你”。而本我,则是你内心深处,那个最接近原始本能的真实的“你”。本性有两个特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它是基因决定的。早在原始社会,基因为了生存繁衍,会让它的载体,比如我们人类,本能的趋利避害。所以当人类面对未知事物的时候,会本能的产生恐惧或排斥心理。比如看到带刺的毛虫,会害怕并躲开;比如听不懂我上面说什么的,会(本能的)认为我在胡说八道。</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本性是很难改变的,因为它刻在了人类的基因里。比如有的人很容易因为一点小事生气,尽管他也觉得不该随便发脾气,但他就是控制不住自己,这就是所谓的“本性毕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本性的这两大特点,决定了我们作为人类,既有先天性的(本性)优点,也有先天性的(本性)缺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们常说性格(本性)决定命运,反映到股票交易中,就是什么样的性格,会产生什么样的(认知)思维,最终执行什么样的(交易)操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股票市场是个充分博弈的市场,在认知、专业和技术对等的前提下,玩家之间的博弈,最终会收敛到人性的层面,也就是互相拿捏对方的想法。所以才会有“炒股需要反向思维”的说法。但这个反向思维,其实就是反人性(本性)思维。所以绝大多数人,很难在股票市场赚到钱,因为绝大多数人,根本不了解人性,更谈不上去改变人性了。巴菲特、利弗摩尔、徐总舵主,这样的四维玩家之所以非常少,本质上是能够理解并改变人性的人非常少。他们是基因在亿万次随机组合的过程中,发生“意外”的结果,即所谓的天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你想在股票市场中保持“常胜”,那么人性,就是你必须穿越的那道“窄门”。就算最终无法改变(人性),但至少要做到了解(人性),比如股票玩家身上最常见的6种“本性”思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一种:站队思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多人买入一只股票后,喜欢到网上去看别人,尤其是大V的观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大V也看好这支票(上涨),他们会感到欣慰,然后美美的睡一觉。如果大V不看好,他们就会翻大V的“历史记录”,希望找到大V判断错误的例子,来证明大V“没有眼光”。</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于是对这支股票的分析判断,就变成了对大V认知和立场的分析判断,从一个高难度跳到另一个高难度。</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其实是一种给自己加难度的“本性”思维,会大幅降低股票交易的胜率,因为人性是最复杂的东西,你无法客观评估大V的真实水平和他背后的立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们之所以想看大V的观点,是因为人们在潜意识中认为,大V的水平比他们高。所以人们希望知道大V怎么看,然后潜意识里呢,又希望大V的观点是他们想看到的观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不论是自己的期望,还是对大V(观点)的期望,这跟股票的涨跌其实没有任何关系。所以拿别人的意见来作为自己交易的依据,本质上是投硬币,正确的概率一定会回到50%上下。</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站队思维的另一种方式,体现在“党同伐异”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古时候人类为了生存繁衍,必须团结起来对抗猛兽,这种本性特征被刻在了基因里,一直延续到今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在炒股这件事情上,对喜欢“抱团”的散户来说,”党同伐异“反而是有害的。因为多空的情绪对立,是让你陷入情绪化争论,失去理性分析的原罪。</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经常在网上看到人们因为股票的涨跌而争吵,大部分争吵的原因其实就是买了的看多,没买的看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请注意,在股票市场多空是动态变化,且相互转化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些手里没货看“空”的,无非是希望股票跌下来给自己一个“买入”的机会,本质上是多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那些手里有货看“多”的,无非是希望股票涨上去给自己一个“卖出”的机会,本质上是空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行情才会在绝望中产生(所有人看空),在分歧中上涨(多空均衡),在狂欢中结束(所有人看多),这是多空平衡和多空转换的结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你想在这个过程中赚到钱,那你必须摒弃站队思维,不要把自己放在多,或空的一边,而是要想尽办法让自己始终站在“对”的一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怎么做才能让自己始终站在“对”的那边呢?可以写一本书了,但如果用一句话总结就是:多琢磨高维玩家在想什么,会做什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二种:急功近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股票交易中,急功近利是非常典型的“本性”思维,跟雷厉风行、杀伐果断完全不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多人买入一只股票,不是先想着怎么不亏钱(设置止损),也不是思考未来怎么赚钱(制定交易策略),而是希望明天大涨、最好涨停,让他卖出获利,好像股市就是他们家开的,你觉得这可能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一些朋友,他们买辆十几万的车,都会看几十篇车评,逛十几家4S店,再跟销售大战“三百回合”(砍价)。而一旦买股票,几十上百万的仓位,眼睛都不眨一下,几分钟就把单点下去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本质上,他们是把股票交易当成了“抢红包”,而不是一项可能产生巨额亏损,需要非常审慎决策的风险投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就连一些久经沙场的老手,也会败给急功近利,比如在2015年7月“暴跌”和2016年初“熔断”中,那些抄底抄在半山腰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性子急的朋友啊,真的不太适合玩股票,除非你把自己当做“金融消费者”,把股票交易当成丰富业余生活的娱乐消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面对急功近利的“本性”思维,高维玩家是怎么做的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历史上有个著名的案例:1908年,著名的四维玩家利弗摩尔,因为违背自己定下的交易规则,在棉花期货交易中亏光出局,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三次破产。在之后长7年的时间里,因为市场环境和个人债务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他一直没有翻身的机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直到1915年2月,利弗摩尔得到一笔体量不算大,但足以让他翻身的本金。随后他选好标的,开始了耐心等待。在这期间他选的那支股票有涨有跌,但他的交易系统告诉他,(胜率最大的买入)时机还没到。直到一个半月后,他意识到时机成熟了,于是果断出击。这笔交易让他重新攒出了可观的本金,为他一年后的第4次“东山再起”奠定了基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年的蛰伏,一个多月的耐心守候,一击必中、一战翻身,这就是四维玩家的境界。四维玩家的耐心都是好到令人发指的,他们不会一年到头泡在股市里,他们知道什么时候该出手,而一旦出手,胜率极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笃定上涨、匆忙交易”,是所有新玩家一定会犯的(本性)错误,开局就输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三种:患得患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多人喜欢每天打开账户,看看里面有多少“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在市场行情好、股票大涨的时候,账面上的浮盈会让他们身心愉悦、心情舒畅,甚至趾高气昂。</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当股票下跌,他们就会情绪低落、担惊受怕,然后四处打探消息,进入上面说过的第一种状态。</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首先大家要明白啊,股票价格是交易出来的,只要交易就会产生波动。在不发生外部条件变化的前提下,比如大盘暴跌或暴涨,上市公司发布利好或利空,那么股票的价格就会在一个相对的范围内波动,行话叫“箱体”运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但这个上下波动的幅度,大一点的,高达50%到100%,小一点的,也有10%到30%。</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就是股票风险很高的原因(之一)。如果你不小心买在高位,即使“趋势”没有走坏,它也可能让你产生30%-40%的账面浮亏。如果你没有按交易体系及时止损,控制不住“患得患失”的心态,“割肉”出局了,那浮亏就变成实亏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而高维玩家,是几乎不看账户上的浮盈浮亏的。他们清楚得知道,那都是账面数字,根本不是最终的结果。他们只会按照自己的交易体系,盯着政策、市场、情绪以及趋势,去严格执行交易策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们关心和聚焦的,是让正确的操作大于错误的操作,而不是每天盯着账面上的虚拟数字患得患失。他们知道,只要做对了,那个数字就会带来惊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四种:买单心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很多人拿钱冲进股市,是带着买单心理来的。比如用一辆奥拓换一辆奥迪,用一套100平换一套200平,用一个老婆换三个老婆等等。然而大量事实证明,带着“让股市替他们支付欲望账单”的想法去交易的,是股票玩家最常见的亏损原因(之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答案很简单,当他们一心想着让股票市场来替他们支付一笔欲望开支的时候,他们只会期盼、会赌。这种本性导致的心态变化,会让他们失去理性的基于逻辑的分析判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他们会编织谎言来骗自己,认为股票交易只不过是一次输赢各半的下注,他们以为自己不会贪,能够快进快出。但无数次惨痛的教训证明,这只是所有人类本性中最天真的一厢情愿。</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买单心理的另一大危害,体现在所谓的“财富效应”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有个朋友,15年带着300万加杠杆入市,最高峰的时候,账面浮盈了800多万。在那年6月暴跌前,一股都没卖的他,过着你无法想象的奢靡生活,出行必是头等舱!开房就是总统套!他认为炒股简直不要太简单,市场还会给他更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结果“曲终人散”后,他的300万本金清零了,一半是“割肉”后亏掉的,另一半是被提前消费掉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股票账户上的账面盈利,很容易让人掉进“感觉自己很富有”的陷阱,会改变人们原来的消费习惯,想当然得把账面盈利当成已经到手的财富。</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请一定记住,在股票市场,哪怕你见好就收了,只要你不离场,只要钱没有取出来,并转移到其他资产或花出去,那这个钱就是“纸上富贵”,还不属于你。</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五种:贪婪与恐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觉得在所有股票玩家的本性中,贪婪与恐惧,是最具哲学色彩的两种心态,是基因的杰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没有恐惧,人类早在几万年前就被猛兽吃光了,根本不会繁衍到今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没有贪婪,人类过着饱一天算一天的日子,那就不可能做大做强,成为今天地球上生命的主宰。</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贪婪与恐惧,本质还是“趋利避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然而在股票交易中,趋利避害产生的贪婪恐惧,很容易被高维玩家拿捏,沦为“收割”的工具。</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趋利避害的效果,只对认知维度更低的生物有用。比如狮子要吃你,它会直接冲过来,它不会耍诈把你骗过去。</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在认知维度更高的生物面前,趋利避害就是一个哲学问题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如,一支突然下跌的股票,是庄家洗盘?还是庄家出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如,一支突然上涨的股票,是趋势的反转?还是即将“破位下跌”前的“诱多”?</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当你看到这些现象,究竟是该趋利(贪婪)?还是应该避害(恐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没有标准答案,也永远不会有标准答案。</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认为克服贪婪恐惧的最好办法,就是换个维度去看待问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如你是做价值(风格)的,那就死死抓住公司所处行业的周期,以及公司自身的发展这个“主要矛盾”。那些真正的“好公司”,暴跌之后大都会涨回来,甚至涨得更高。</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如果你是做趋势(风格)的,那就严格按照你已经搭建好的胜率高的交易体系,去应对每一个波段和每一次波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种换维度的应对方式,能够帮你在一定程度上去避免因为贪婪和恐惧造成的失控,以及失控带来的损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最后,请别忘了,永远不要想着抄底和逃顶。因为世俗意义上的顶和底,都是(一群人的)极端情绪买或卖出来的。我们连一个人的极端情绪都无法判断,更不用说去判断一群人的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利弗摩尔曾说过:“行情最初的1/8美元,跟行情最末的1/8美元,是世界上最贵的两个1/8美元。它们让股票玩家付出的代价,足以修建一条横跨北美的高速公路。”这段话的价值远超千金,你一定要好好琢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第六种:盲目崇拜</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与人的关系啊,是很奇妙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比如有一些人,尽管他没有招惹你,但你就是不喜欢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还有一些人,就算他冒犯了你,但你就是喜欢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这不光是异性相吸的那种喜欢啊,而是一种莫名的好感。</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认为这也是基因的杰作(之一),是人类本性的一部分,但我的认知有限,无法深入展开。</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人类这种特殊的偏爱,不仅体现在对人,还会体现在对事。比如在股票交易上,有的人喜欢玩科技股,有的人喜欢玩资源股。做自己擅长的领域,这本没有错,但如果对某个领域产生偏爱,甚至信仰,那可能就要出大问题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因为凡是产生巨额亏损的交易,都源自坚定不移的信仰。因为只有坚定不移的信仰,才会让人重仓下注,并在意识到可能犯错后(本性)不肯认错,然后一错再错,最终万劫不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那些让你亏了大钱的,往往都是你最坚信的;就像那些伤你最深的,往往都是你最亲近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所以在股票交易这件事上,正确的思维是:做赚钱的“票”,比做喜欢的“票”,更重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