筝韵悠扬传经典,家校共育谱新篇‌——临平一小"牛爸牛妈进校园"之古筝文化课堂

冬日物语

<p class="ql-block">为深化家校共育,拓展学生视野,临平一小持续开展"牛爸牛妈进校园"系列活动。近日,513班姚慕颜妈妈化身"传统文化讲师"臧老师,为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古筝艺术课。悠扬的琴声与生动的讲解交织,带领学生穿越千年,感受中华传统乐器的独特魅力。</p> 古韵琴声启新篇‌ <p class="ql-block">课堂上,臧老师以一曲婉转的《渔舟唱晚》拉开序幕,孩子们瞬间被清越灵动的琴声吸引。她结合实物展示,从古筝的历史起源讲起:"古筝又名‘秦筝’,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曾是文人雅士‘以琴会友’的重要载体。"通过对比现代古筝与仿唐筝的形制差异,孩子们直观感受到乐器形制的演变。臧老师还邀请学生上台体验,手把手指导基本指法,当稚嫩的手指拨动琴弦时,教室里流淌出童趣盎然的音符。</p> 守护千年唐音,传承文化根脉‌ <p class="ql-block">在介绍古筝文化时,臧老师特别聚焦"唐筝的现状与保护"。她展示敦煌壁画中的唐代古筝图像,讲述盛唐时期"十三弦筝"的辉煌:"唐代是古筝艺术的鼎盛期,但随着时代变迁,传统唐筝制作技艺和曲谱逐渐流失。如今,全国仅存少量唐筝复原乐器,每一件都是珍贵的文化瑰宝。"孩子们听得入神,当听到当代音乐家通过古籍考据复原古曲的故事时,纷纷感慨:"原来我们听到的每一首古曲,都是穿越千年的对话!"</p> 家校携手,共育文化自信‌ <p class="ql-block">这堂"行走的艺术课"不仅让孩子们认识了古筝的构造与音律之美,更在他们心中播下了文化传承的种子。"以前只觉得古筝好听,今天才知道它背后有这么多历史故事!"学生们兴奋地说道。班主任祁老师表示:"家长课堂打破了学科边界,用‘活’的文化资源滋养学生的心灵,这种家校共育模式真正实现了‘1+1>2’的教育效果。"</p><p class="ql-block">弦音袅袅,余韵悠长。本次"牛爸牛妈进校园"活动,汇聚家校智慧,让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碰撞出更绚丽的火花,为学生的成长注入更多文化底蕴与精神力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