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游苏中——夜探高邮老街

松间清泉(请勿送花)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3月28日)</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又是一次率性而为的出游。中午在常州办完事,乘坐下午3点55分开往苏北盐城方向的G8294次高铁,越江北上。大约51分钟后便到达了此行首个目的地高邮。我将自今天起,用三四天的时间匆匆行游高邮、兴化,意欲近距离接触国内尚存的几处古代遗存、感受现代文学大师汪曾祺、清代才子郑板桥的人生遗迹,也想补上我在江苏版图为数不多的几处行程空白。</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与国内大多数城市一样,高邮也将高铁站兴建于离城区很远的地方,虽然其初衷是为推进这些地方发展,但却因配套设施严重不足,对乘客的出行带来很大不变。走出高邮北站,按指示牌在公交枢纽乘上7路公交车。也是巧了,刚上车坐定,小公交就关门启动,向位于城区文游中路的农商银行站驶去。一个小时后到站下车,前行约百余米,右转进巷,就来到我网上预订的酒店。</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办妥入住手续便关门走出酒店,准备利用傍晚至入夜这段时间,领略一下具有传统历史文化的古街巷夜市面。根据网上游客提供的线索,步行来到不远处的东大街。作为城乡结合部,此地早年曾是粮食、柴草和农副产品的集散地,也是文学大师汪曾祺的旧居所在地。商贸丰富而交往热闹的街区,是汪曾祺大师创作的源泉,因而东大街的人和事在其作品中曾多次出现。也许是时移世易,一进入这里我便大失所望,虽然是一条未经改造的街巷,但却已不似我预期中的老街,没有繁荣的商贸、只是一条长长窄窄以居住为主也没啥特色的小街。在渐趋浓厚的暮色中,显得更有几分的萧条与苍茫。于是掏出手机,找到南门大街,沿导航步行2点4公里,来到历史文化街区南门大街。</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南门大街原名南大街,始建于南宋时期,为高邮古城的南北主干道、也是连接高邮古城与外界的主要通道。此时夜色已完全笼罩高邮,城市的灯光次弟亮起。我从琵琶路拐过,便看到南门大街入口处由灯彩装饰的牌坊,并自牌坊起向内延绵数百米辉煌灯火的街道。我漫步走入,只见分布明清风格建筑或民国建筑的街道两侧,是鳞次栉比的商铺、茶楼、酒肆、饭店,面馆,而更多的则是售卖高邮咸鸭蛋、手工艺品的小店和摊点。只是可惜街上行人寥寥,人气淡然。我在距入口处不远的两家店铺分别购买了高邮特产蒲包肉和金刚蹄,前者5元一个,是将肉用豆腐皮包了套上草编蒲包烧煮而成,请商家用刀切成小块,送入口中品尝,口感有点像方肉,味道似乎像狮子头,还不错;金刚蹄2元一个,模样类似上海的老虎脚爪,但呈本色,略焦,相对扁平,味道与老虎脚爪也好像有些差异,不过似乎越嚼越香。尝鲜的过程有点口干,于是进入一家面点,见好几位食客在点4元一碗的阳春面,于是也跟着要了一碗。这是一碗红汤阳春面,虽然价格很低,但配料不减、质量不差。真是奇了,也不知道店家亏不亏成本。</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22px;">走到南门大街尽头,赫然看见久负盛名的盂城驿。遗憾的是这里并不开放夜游。向一边守店的老板打听,在了解盂城驿的开门迎客时间后,我便返身走出南门大街,乘坐公交26路前往工商银行站,而后步行回到了下榻酒店。</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