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从吉首市矮寨村往下到寨阳村加油站向左,越过峒河上的一座桥,有一条盘山公路,公路尽头的山顶上座落着一座村庄,叫树耳村,原属于寨阳乡管辖,撤乡并村后,现统归为矮寨镇辖区。</p><p class="ql-block">树耳村是个纯苗寨,居于群山的一处槽沟里,包茂高速高架桥<span style="font-size:18px;">挂在村边一座山的半山腰上,横</span>穿山寨而过,尤如白色长龙日夜与苗寨相伴。</p><p class="ql-block">树耳村旁,新近出了一处风景点,叫鳄鱼石,是2025年新春以来最热门的打卡点。3月21日星期五,受抖音视频的不断诱惑,我们花垣喜欢户外活动的驴友7人决定先行露营树耳村,第二天,与另12位驴友汇合,一起去登顶鳄鱼石观景。</p><p class="ql-block">树耳村是汉语名,大概来源于寨名苗语的谐音。但是,直译得并不标准,不仅语音偏差较大,而且字义也相差十万八千里。尽管我不知道“树”的苗语字义是什么,但我清楚,“耳”字的苗语字义是小粮仓的意思。</p><p class="ql-block">湘西众多苗寨的名称,大都具有特定的意义或掌故来源。正规的汉语寨子名称,有的是苗音汉语的直译,有的是苗语字义的转换。如原排料乡雀儿寨,苗语是水雀寨之意,汉语就称为雀儿寨,是苗语字义的转换。而排料村,则是苗音汉语的直译,“排”是一片平坝之意,苗音汉语直译较为相近,“料”的苗语为地枇杷,苗汉音谐音有些相近,但也有些小偏差,苗音直译得也并不完全标准。排料,苗语字义为一片地枇杷的地方,汉语的字义,纯粹就是个现代人取的名称符号,没有任何具体的意义。</p><p class="ql-block">诸如此类的苗寨名称还有许多,如苗疆中常见的“叭”字,泛<span style="font-size:18px;">指悬崖上的山坡之意,苗音</span>汉译就不标准。又如五A级景区德夯,“德”是小的意思,“夯”是峡谷之意,苗音汉译则较为接近。随着汉化程度的加深,苗语渐渐流失,特定意义下的苗寨历史渐行渐远。在外出打工盛行的大环境下,人们忙于生计,关于村寨的人文历史,能够和喜欢听的年轻人渐渐少了,能够传承的人,或是没有人听,或是老而逝去,村寨里的各类掌故仿佛也就成了可有可无的谈资,渐渐被人遗忘。周六晚上,我在树耳村内溜达,与村民们闲聊打听树耳村寨名的来历,以及苗寨名的字义,近20多人,全都是茫然不知,其中,大部分还是40岁以上的人。</p> <p class="ql-block">树耳村虽然身处于群山之巅,却有一大特色,村内的小水井特别的多。一处石缝中,一座坎脚旁,用岩石简易砌成墙便就筑成一口水井,井旁大都置有一个盛水的器具,方便过往行人使用。我刻意观察了几口水井,建筑风格和水质大都一致,每口水井的井底都是光溜溜的整块天然石板,水从如渠的水槽中流出来,干净得连一丝杂质都没有,水清澈,口味甘甜。</p><p class="ql-block">我们选择在村口一处山垭上露营,旁边就有一口小水井,驴友玩转地球在小水井边玩了许久,回来惊奇地向大家介绍:“那口水井真是奇特,水永远都冒不过井沿,用碗去舀水,不管你怎么去舀,水就像永远舀不完似的,永远都还是那么多,不冒不减。” </p><p class="ql-block">路过的村民,也有许多人停下来热心地向我们介绍这边的水井,他们说,井水质量很好,冬暖夏凉,不管什么样的干旱天气,他们这里的水井从不干涸,附近吉首城区也常有人上山来打水,大家都说水很好,也有人专门拿去化验过,称水质上乘。</p><p class="ql-block">树耳村的鳄鱼石,山并不高,从村里看过去,垂直距离约有千余米,离村寨很近,肉眼就能看到山顶。山顶上几座峰石耸立,岩石下簇拥着稀疏的不同杂木,在最高的岩石山峰上还插有几面旗帜,十分抢眼。来此游玩,不要任何人向导,一看便知,有红旗的地方就是要去的景点。</p><p class="ql-block">鳄鱼石那座山,三面悬璧,山背坡缓,隔着高速公路高架桥与树耳村相望。凡有户外阅历,或在山乡里长大的人,即使是陌生初来树耳村,也能找到上山的路。因为,从村里横穿高架桥过去,只有一条山路直通鳄鱼石后的山坳,山坳离山顶约300余米,也只有从这处坡度相对缓合的地方才是上山最好的路径,其他三面,悬壁高耸,荆棘丛生,密不透风,虽偶有小山路前往,一看就认得,那是为了方便去密林中劳作的小山路,绝对不是通向山顶的路。不过,即便是很容易找的山路,村民们还是刻意在不同的叉道上树起了路牌给人指导。随着走玩的人多和村民的强化修整,这条通往山顶的山路已经变得非常宽大了,凭直觉,顺着“大路”自然而然,也能毫无悬念地走到山顶。</p><p class="ql-block">湘西是个喀纳斯地貌特征十分明显突出的地方。但湘西北如张家界、永顺一带,与湘西南的花垣、吉首、凤凰等地的喀斯特地形又有区别。湘西北的以红岩居多,峰丛秀丽,静若闺秀。湘西南的以灰岩为主,峭壁绵延,独峰傲立,雄壮浩荡。</p> <p class="ql-block">或许是山体发育的年轮不同,湘西南的许多峭壁山顶,常有一些奇特岩石伴生,与大山体的风格截然不同,或一堆乱石穿空,或一众峰丛挺立,神奇神秘,魅力无限,成为景中之景而吸引着人的眼球和想象。树耳村的鳄鱼石,就是这样的一处景点,山坡顶上,一堆乱石高耸,悬崖凌空的边沿横七竖八长着一些如棱角的石片、石柱,或伸向空谷,或翘嘴向天,就像在悬崖峭壁中长着众多的翅膀或尾巴一样,其中一处岩石得天独厚,尾巴长长地伸向山的前方,傲视群峰,因形象极像鳄鱼长长的嘴,有人据此,将之称为“鳄鱼石”。</p><p class="ql-block">鳄鱼石所在的这座山在众山之前独立挺立,距离吉首城区直线距离约十里左右,地势比吉首那一方要高许多。本来,站在鳄鱼石山顶上就能给人予天宽地阔、气势磅礴的感觉,再添上鳄鱼石的凌云耸立,人站在其中,更是有种独霸天下、舍我其谁的气慨。不仅能激发人有股脚踏江山,傲视群雄,问鼎天下沉浮的豪情,而且,还能让人产生心灵放马,虚怀若谷的空无心境。人们登高于斯,心胸坦荡,心无旁骛,心静如蓝,一切烦恼灰飞烟灭。并且,走进鳄鱼石后,巍峨群山皆踏于脚下,任何困难险阻仿佛不在话下,来往于此,尤如走进一处练胆、修心的特别之地。</p><p class="ql-block">鳄鱼石离地高约七、八米,岩石坚硬沉稳,视角上岩嘴如伸向悬崖之外十分凶险,实则刚好与一块平地一个水平面上,不是过度放纵,乱跳乱弹,行走在上面倒也是有惊无险。而人在鳄鱼石的外沿上,或傲立于天地之间,弹指向天。或面向茫茫旷野,拥抱苍穹。或坐在嘴尖上悠荡,肆意冮山。无论何种崖上动作,别人从背后取景,都能拍出绝佳的视角图片来。人的信步张狂,石的惊险刺激,图的夸张梦幻,一个个高大上的人物形象也就立马显现出来,惹得远观的人群阵阵喝彩叫好,纷纷跃跃欲试要去效仿。</p><p class="ql-block">去鳄鱼石上面玩是十分抢手的,我们上午八点多开始登顶,到了山上,十几位驴友早已自觉地在鳄鱼石前排队准备猎奇了,而山下,不断地传出吆喝声,一队一队的人马接踵而至,而对面山上的乡村公路,一辆一辆的车辆也陆陆续续过来。</p><p class="ql-block">我们近20人,在鳄鱼石上打卡最靓的,当属苗路湾夫妇两人,一个从鳄鱼嘴下抓石攀爬,一个在鳄鱼嘴上伸手接应,是最有力量又最具浪漫的摆设。第一次参加活动的石老五,在排队等待的时候,横竖看了半天,似在盘算设计着不同的动作,待真轮到他上的时候,只见他小心翼翼地走在鳄鱼嘴上,然后变换不同侧面和手上动作,最酷的,就是右手紧握登山杖指向天空,摆出了一个“问天下谁是英雄”的架式来。大概是很少玩酷的动作,本想去岩嘴上学苗路湾那样的动作去戏耍一番的,但看着众多渴望等候的人群,以及夹杂着担心一时把控不好的复杂心境,他上去不久,便简单地摆了几个动作之后就往回撤了。</p> <p class="ql-block">最活跃的要数海子、老鬼嫂子、忘川等人,整个山上的石苞都被她们逛玩了一遍,不仅骑在鳄鱼嘴的最前端,几块薄薄的石片、石笋上,也留下了她们坐骑的身影,花样层出不穷,所过之地,不断引来新的模仿者纷纷效法来打卡。</p><p class="ql-block">老蒋的声音最大,喊了这个又喊那个,俨然一位指挥摆拍的导演。芙蓉、大山深处、老左、老蒋的挂、喜相逢等人也不甘示弱,看到哪里有队友在拍照,只要别人一下来,立马就补位上去,然后就向下一个目标走去。老石、雁归来、玩转地球、老周等几个摄影师是最敬业的,除了鳄鱼石必打卡外,他们基本就是只有给别人照相的份,常常呆在一个地方一站就是半天不动,一边帮着别人拍照,一边赞叹惊奇。武陵熋也很很地风骚了一把,这个山嘴嘴举个拳头,那个岩尖尖还是挥舞着拳头,仿佛整座山上,唯有他最有力量、最厉害……</p><p class="ql-block">山顶上,有位50岁左右的汉子卖糍粑和矿泉水,都是三元一个一瓶。昨晚与山下村民聊天时知道,鳄鱼石就是由他开发起来的,他也不收取取任何进山的1费用,义务修路搭梯供人上山。他卖的商品买卖自由,价格公道,更不强求。我原本是想与他好好闲聊一番的,看他忙碌的样子,不忍耽搁他的生意,也就打消了念头。</p><p class="ql-block">藏在深山之中的树耳村,还是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故里,这个英雄就是树耳村的前辈石邦藩,曾任中华民国空军首任参谋长,中国抗战时期的空军英雄。</p><p class="ql-block">1932年<span style="font-size:18px;">“一 · 二八”淞沪抗战中,日军凭借强大的军事实力,想毁灭中国建军不久的空军,中国军人誓死捍卫国土,牺牲惨烈,为此,中国统帅要求避敌锐气,保存实力,寻机再战。</span></p><p class="ql-block">2月26日拂晓,日军6架轰炸机、9架战斗机,从“能登吕号”航空母舰起飞,意欲乘胜偷袭杭州湾上的我空军乔司基地,<span style="font-size:18px;">时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航空处第二中队队长的石邦潘</span>发现后,不顾安危,立即率队迎战。空战中,石邦藩冒死抵近敌机,沉着冷静,把一串串炮弹射向敌机344 号,将其击伤坠入钱塘江中沉没,其他日机见状四散逃逸。</p><p class="ql-block">之后,日军 9架战斗机就向石邦藩编队发起了总攻。石邦藩战机多处中弹,其本人也身中数弹。石邦藩不顾个人生死,带伤与日机周旋,命令战友继续进攻,绝不撤退,誓死保卫基地的存亡。在绕到敌机后部后,他立即打完了所有的子弹和炮弹,将3架日机击中,使其当场当空爆炸,其余日机被这惨烈的场景吓住了,加足马力逃出了战场。</p><p class="ql-block">此战,保住了中国空军笕桥航空学校及乔司空军基地,中国空军首创击落入侵日机纪录,石邦藩也因此成为第一个击落入侵日机的中国飞行员,也<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击落敌机的中国飞行员。</span></p> <p class="ql-block">石邦藩因在空战中左臂严重负伤而被截肢,伤势痊愈出院后,中国统帅蒋介石亲自召见,并予以表彰奖励。</p><p class="ql-block">因为英雄的功勋,石邦藩被人们称为“断臂飞将军”。上海一家烟草公司特以优质烟叶精制 “邦藩牌 ”香烟,<span style="font-size:18px;">以纪念他的功绩,香烟很</span>快行销于市,成为上世纪30年代最畅销的品牌。</p><p class="ql-block">在抗日战争中,谁是第一个击落日机的飞行员?有很多文章认为是中国著名的王牌飞行员高志航,其实,这是个误会。高志航是在1937年才从东北进入关外参加抗战的,于当年8月的淞沪会战中才首次击落日机,而<span style="font-size:18px;">石邦藩是于1932年的“一二八”淞沪抗战期间就击落了侵华日机,击落日机的时间早于高志航5年。之所以有此误读,大概是中日全面开战后,高志航战迹卓著,而此时的石邦藩己是空军高层,更因独臂不便再驾战机再创辉煌而被新的空战英雄取代所致。</span></p><p class="ql-block">石邦藩后来去了台湾,直到1984年去世。我在百度百科中,看到过独臂将军的戎装照,那一身坚实的身板壮实如山,就像家乡的山峰那样伟岸高大。</p><p class="ql-block">石邦藩的事迹由于历史的原因,少有宣传,家乡人也很少有人知晓。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来临之季,我们走进树耳村,既是对英雄故里山水的慕仰,也是对英雄的一种缅怀。</p><p class="ql-block">石邦藩<span style="font-size:18px;">既是湘西苗族的,也是属于中国的,</span>离开石邦藩的中国空军历史,或许可视为空洞虚无的历史。<span style="font-size:18px;">但愿世人不要忘了这位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而且还是中国开天辟地以来一个军种的史诗般的第一大英雄!饮水思源,当年国破家亡时,没有无数先烈的出生入死,哪能换取今日的国运?后世之人,应该崇尚英雄,更没有理由去忘却英雄,应该让他们的事迹不朽。</span></p><p class="ql-block">吉首的母亲河峒河有三条支流环绕树耳村而过,左下峡谷的洽比河发源于苗祖圣山吕洞山区,村后不远闻名于世的矮寨大桥下是发源于花垣县第二、第三高峰高原高逑、黄桐山的排料河,右下峡谷则为发源于尖朵朵瀑布、大龙洞瀑布、小龙洞瀑布的峒河主要源头,这些溪流最终都汇集于树耳村前的吉首市郊狮子庵而东下入沅水、长江。</p><p class="ql-block">游玩树耳村鳄鱼石后,如果有兴致,该村的前后左右均有经典徒步线路和丰富的自然人文风光供人欣赏。村前前方是网红打卡地鹅梨坡。村后可以穿越矮寨大桥,徒步至家庭苗寨、桐木苗寨和德夯苗寨等地。左边从密林里穿下,可至湘西最古老的中国民族村落中黄、坪年苗寨。右边穿越山竹林、沿途观赏如铜墙铁壁的悬崖峭壁可达风景秀丽的苗乡水寨坪朗村。</p><p class="ql-block">树耳村,不仅自己有故事,也是一处能够延续故事的地方。</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海纳百川2025年3月29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