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西安揽史迹,圣地延安感初衷

心海听涛

——安文初中退协分会2025踏春活动侧记   阳春三月,风和日丽。<br>  2025年3月22-27日,安文初中退协分会部分会员偕文溪小学副校长(二线)孔新伟夫妇,实验初中退协卢玉春等,老少17人,赴春之约,分别从浙江义乌机场,北京首都机场,河南郑州高铁站会聚古城西安,开启了“黄河觅祖寻根,延安感受革命初衷,西安揽胜史迹,华山登高探险”的踏春活动。<br>  春风吹拂,银发丝飘。老教师们精神矍铄,在爽朗的笑声中,走进陕北,观赏了黄土高坡的沟壑纵横,风扬飞尘,远树染白的壮丽景色,还怀着崇敬的心情谒拜了轩辕庙,黄帝陵,追寻中华民族的根脉。<div>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在吕梁山与龙门山交汇处的壶口,九曲黄河至此似乎摔了一跤,重重的跌落了百丈悬崖,那滚珠溅玉般的咆啸,像是一匹挣脱了缰绳的野马,狂奔不羁,使人感受到母亲河的壮观伟大。</div>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走进延安,不禁让人想起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想起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想起毛主席那指挥若定的伟人风采。<br> 1935年10月19日,历经两年长途跋涉的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的吴起镇,与陕北刘志丹红军会师,从此红军就“落户”在这块贫瘠的土地,延河水浇灌了中国革命的成功,陕北小米养育了历经磨难的共产党人。亲临延安,我有种“生于忧患”的震撼。 古城西安,位于关中平原,居中国六大古都之首,为十三朝建都之地。西周时称“镐京”,秦又称“咸阳”,西汉、西晋与唐朝均称“长安”。唐时,最为繁华。 “为博佳人嫣然笑,点燃烽火戏诸候”。公元前771年,西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一笑,在骊山举烽火戏诸候,犬戎大举入侵时,因无人救援,导致身死国亡。<br> 历史总在重演,同在骊山下的华清宫。唐天宝年间(公元755年),唐玄宗李隆基宠幸贵妃杨玉环,“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一场安史之乱,使唐王朝由盛转衰,从此一蹶不振。<br> 1936年12月12日,东北军将领张学良与西北军将领杨虎城,在西安华清宫扣压了蒋介石,促使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史称“双12事变”。 “南方相,北方将,西安黄土埋帝王”。经历十三个王朝兴替的古都城,是一部厚重的史书,秦砖汉瓦明城墙,大雁塔下芙蓉园,无不诉说当年“春风得意马蹄疾,一夜看尽长安花”的繁荣景象,但时过境迁,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 五岳华山险居首”。西岳华山,地处陕南华阴市,华山虽有“劈山救母”“一棋输华山”“华山论剑”等典故传说,但“自古华山一条路”,并非虚言,万丈深渊与悬崖峭壁,让人触目惊心。我们虽然银丝飘飘,17人中有14人(含小孩)却不惧艰险登上了海拔2000多米的中峰,如时间允许有人还能登上光明顶,体验“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诗意。 西安之行,尤其是延安之旅,让我们收获多多,感受颇深。 (2025年3月29日于浙江磐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