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永康里位于江汉区中山大道北侧,西邻前进四路,北抵三星横路,东达前进五路,是一个典型的近代里弄式建筑群。永康里原名五常里,始建于1914年-1917年,面积仅有0.026平方公里,但纵横6条巷道,其建筑既有西方的外观特征,又有中式庭院的结构元素,是东西方建筑文化相结合的产物,由清末民初江南首富周扶九投资建设。</p> <p class="ql-block"> 永康里不仅是武汉独特的民住建筑,如同北京的胡同、上海的里弄一样,蕴藏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永康里曾是民国初期汉口最大的里巷之一,许多达官贵人曾在此居住,是名副其实的显赫区域。现在这里也是游客观光游览打卡地之一哦。</p> <p class="ql-block"> 1938年3月,抗战初期,近500名怀有抗日热情的文艺界名人,从全国各地集聚武汉,在汉口总商会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老舍被推选为总务部主任。总务部借永康里42号的中国文艺社为办公地点,后来又租下永康里20号作为老舍等总务部工作人员的居住地。周恩来、宋庆龄、郭沫若等人经常在此居住和活动,老舍在永康里住了8个月,1938年10月汉口沦陷,老舍随协会迁至重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里份是武汉独特的民居形式,和上海的里弄、北京的四合院齐名。是西方低层联排式住宅和中国传统的四合院式建筑的结合体,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产物。</p> <p class="ql-block"> 这里过道里摆放着过去武汉家家户户夏季乘凉标配的竹床。走进这个小小的巷道,厚重的历史文化感扑面而来,仿佛经历了一次时空旅行,过往的故事一幕幕展现在眼前,让我们在感叹过去沧桑巨变的同时,更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当下。当你游完江汉路后,来这里走走看看,品味老汉口,还可以在竹床上休憩片刻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