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幽兰馨香美篇90集 </p><p class="ql-block"> 忆 我的父亲、母亲</p><p class="ql-block"> 一、我的父亲。</p><p class="ql-block"> 父亲是家中的老大,有六个兄弟姐妹。父亲从七岁就帮大人干家务活了,为大家庭付出了很多。父亲养成了勤劳、坚强、善良、包容、忍让的性格。他对父母很孝顺,和兄弟姐妹之间很团结。</p><p class="ql-block"> 父亲不爱多说话,爱看书,很多知识都是自学的。因为父亲为了帮大人干活,只上过不到一年的私塾。我读初中时,父亲是中学政治教师了,也是他那所中学的负责人。父亲是身教重于言教的,工作中吃苦受累自己带头。当时学校兴办农场,下课后父亲扛起锨走向农场干活,老师们说:一看锨少了就随后跟上。管理的学校团结向上,教师们都很尊重他。</p><p class="ql-block"> 每个周末回家来,父亲自行车上总带着书、笔记本。</p><p class="ql-block"> 每到周末盼父亲回家,是因为父亲做的菜很好吃,做熟了总让我先尝尝味道。对我和我的两个弟弟总是温和地说话,从来没有大声批评过我们,在父亲眼里好像我们谁都没有犯错的时候。</p><p class="ql-block"> 二、我的母亲</p><p class="ql-block"> 母亲是在富有的家庭长大,其父兄都是那个时代为官的,其母亲也是富有家庭成长的文明人。她见识多也有智慧。</p><p class="ql-block"> 村里谁的家庭有矛盾都请她调解,如果有不孝顺的儿媳,被母亲骂一顿,就改正不少。有闹离婚丢下小孩跑回娘家的,是母亲去了说服再叫回来。母亲也常为有缘人牵线搭桥。连村支书遇到难事也会找她念叨。且手巧,做衣服绣花鞋又快又好。那些准备出嫁的姑娘都请母亲做套中国红的棉衣,剪裁合身式样时尚。</p><p class="ql-block"> 母亲曾说过:年轻时住娘家十天,就给婆家弟弟妹妹做了十四件新衣服带回来,爷爷的还是有内层的袍子,那时是纯手工,没有缝纫机的年代。</p><p class="ql-block"> 母亲的言谈举止、穿衣打扮都很讲究,很多规矩。对我们姐弟仨人要求很严格,不仅要读书好,连走路的气质(抬头目视前方)、说话的语速(不快不慢、咬字要清楚)等都要管理。教育方式是非打即骂。我五岁时是衣服自己动手洗,鞋子自己刷。七岁时放学回家后,要去地里挖野菜、拾柴禾。记得秋假的有一天,我拿个镰刀砍拾了十一筐柴禾,母亲高兴的发奖励:一把生花生和七八颗红枣。</p><p class="ql-block"> 我们家是慈父严母。</p><p class="ql-block"> 记得大弟弟那年七岁,爱取笑,可能觉得好玩,学村东头的吕三胖抽鼻子(三胖一说话就抽鼻子),说话时鼻子不停地向右侧歪着抽,还得意的笑着说:看我学得像吧!母亲对弟弟说:“走过来我看看”。当弟弟走近时,母亲啪一巴掌击中弟弟鼻子正歪向的右侧脸,弟弟捂着脸掉下了眼泪。母亲说:“这样就不抽鼻子了,这种习惯难看”。弟弟哭着抚摸右脸,从此再没有抽过鼻子。</p><p class="ql-block"> 我的老爷爷(我爷爷的父亲)爱坐个板凳在门口晒太阳,他坐的地方是我和小姑踢毽子玩的位置。怎么劝他让位置他都不给。于是我和姑商议了个办法,趁老爷爷不注意,把他的板凳扔进了村里的大水湾,老爷爷找不到,就拄着拐杖嘟嘟哝哝的回家了。母亲猜到可能与我有关,拿根葵花杆子追我,我就围着水湾跑,追了不到三圈,我看母亲累得气喘吁吁,就说了实话,下水把小板凳捞了上来。但是母亲依然追着骂着想打上我,她才解气,我就转着弯儿跑,边跑边喊:“我就是爱淘气!就是爱!你追不上也打不到我”!</p><p class="ql-block"> 终于母亲没追上我还摔了一跤,我才不跑了,母亲一个劲儿的喘息没力气打我了。</p><p class="ql-block"> 想想我太不应该了,我当时说句认错的话母亲就不追了,她也就不累了。</p><p class="ql-block"> 小弟弟比我小十三岁,他上初中时,我就师范毕业当老师了。学校离家四里,每天早上从家里去学校,需要早起,才能赶上学校里七点前的早读课。弟弟早上睡觉有时叫不醒,会迟到。我和父亲讲道理给弟弟听:“不能养成懒习惯。学习成绩会跟不上的”。弟弟装听不见,用被子蒙着头,又缩进被窝里继续睡。母亲从另一间房里急匆匆走过来,掀起被子,噼里啪啦的拍打着小弟弟的屁股,小弟弟喊着:“娘,我起来,我起来”!母亲说:“你不起,我就打死你,我不养懒儿子,我的儿子要勤快、将来能做大事”。小弟弟一边求饶一边很麻利地穿好衣服,背起书包冲出家门,从此,小弟弟起床可快了。</p><p class="ql-block"> 大弟弟师范毕业,分配在县一中教物理的那年,小弟弟进入师范学习了,在班里考过不少第一。</p><p class="ql-block"> 后来,大弟弟成为县教育局副局长(正科级),小弟弟成为三实学校副校长。我呢,一直是语文老师班主任,忙并快乐着。39岁那年被调到《县志办公室》写书九年。史志书出版后,在我极力要求下回校了,成为中学高级教师(副高级职称),至退休。</p><p class="ql-block"> 父母亲晚年时,常为自己的孩子们自豪!</p><p class="ql-block"> 再后来,父母的孙子厦门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考入国家自然资源部办公室工作。其孙女本科毕业后考进市直公务员工作。他们30岁后正科级。其外孙女211大学研究生毕业后考入一线城市工作。父母有灵是会含笑九泉的。</p><p class="ql-block"> 双亲离开我们十六年多了,他她们的音容笑貌依然活在我心中!无论父母温和的笑语和夸赞,还是急躁时的骂声,都是对我们成长的鞭策。不溺爱,不娇惯,让我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才使我们有了自立自强的性格,在人生路上不怕困难自信坚强。在家庭中尽责在工作中尽职!</p><p class="ql-block"> 我爱我的父母,深深地感谢他们,怀念他们。我的父母一生行善积德,他们在天堂里是幸福的。他们是最亮的星,闪耀是他们的微笑,保佑着他们的子孙后代健康快乐每一天!</p><p class="ql-block"> 炯炯姥姥</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5清明节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父亲</p><p class="ql-block"> 从我记事时,父亲就骑着一辆旧自行车,一直骑了好几十年,直到退休。</p><p class="ql-block"> 我师范毕业后,被分配在离家四里路的中学任高一语文教师、班主任。父亲为我买了飞鸽牌的新自行车,父亲常把我的车子擦得一尘不染,为链条搭油,还在车条上放上彩色的小圆形塑料布片,车轮一转,五彩缤纷。</p><p class="ql-block"> 我说:“爸爸,你也换辆新自行车吧”。“我的还能骑”父亲淡淡地说。</p><p class="ql-block"> 此刻,母亲走过来说,父亲的车子是在修车子铺买到的旧零件,自己动手组装的。骑了三十多年了,父亲手巧随时修修装装的,有点歪的车座都是自己填上棉絮绑上的。应该是教师队伍里最旧的自行车了。</p><p class="ql-block"> 父亲每月的工资43.5元,只留下10元生活费,其他的都交给母亲,为我们姐弟仨上学及生活使用。节假日,父亲还会用腾条编筐子(装野菜等)卖,用木头做小板凳卖,所得钱都交给母亲贴补家用。父亲不喝酒不抽烟,从来不存零用钱。父亲饭量很小,从来不吃零食。</p><p class="ql-block"> 六十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国民吃不饱饭,国家号召职工自愿向灾区捐款,父亲每月捐款5元。</p><p class="ql-block"> 还有,我爷爷(父亲的父亲病了八年)治病的贷款,也是父亲一点一点还清的。爷爷住院输血时,是抽父亲的血输的。而父亲住院需要输血时,坚决不要子女的,输入了买的血。</p><p class="ql-block"> 父亲一生为他的家、国、事业付出了很多。</p><p class="ql-block"> 我总想:等父亲老了好好孝敬他。可是,父亲没有老态龙钟,还在步履匆匆每天开心忙碌带孙时,查出了癌症,在北京医院医治无效,二个月后于1999年5月15日仙逝,年仅69岁。</p><p class="ql-block"> 父亲名为“乔”,看到 乔 字,人们总会先想到高大挺直的乔木。父亲虽不是高大伟岸的外表,但内心强大,无私者无畏!父亲即是。</p><p class="ql-block"> 炯炯姥姥</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5清明节</p> <p class="ql-block">少年时住的村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