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饭蒸岩又名饭甑岩,圆柱状岩峰,是浙江仙居景区的一个著名的岩峰,意思是在早晚雾气迷漫时,恰似蒸饭时冒出的腾腾热气,简单的说,就是像“炊桶”在蒸饭。</p> <p class="ql-block"> 在莆田市涵江区大洋乡,也有一个莆田版的“饭蒸岩”,到底怎么样呢?我们还是去看看吧。</p> <p class="ql-block"> 莆田“饭蒸岩”位于涵江区大洋乡琼峰村,与老鹰尖猛犸岩和灯炉寨汉堡岩是一个山脉,目前来说,应该还是一个比较冷门的线路,到底怎么样呢?3月27日,我们一行三人,准备去一探究竟。</p> <p class="ql-block"> 从顶垞利出发,沿山沟上行。</p> <p class="ql-block"> 瀑布,非雨季水量少。</p> <p class="ql-block"> 瀑布上还开有红花</p> <p class="ql-block"> 路遇“蛋蛋岩”,岩石中都是一个个石蛋。</p> <p class="ql-block"> 即将盛开的映山红</p> <p class="ql-block"> 悬崖天池。</p> <p class="ql-block"> 山寨城墙遗址。因树木太旺盛,无法看到山寨的全貌。以前肯定是个比较有名的山寨,只是<span style="font-size:18px;">现在已经找不到山寨的名字了,也许只有问村中的老人才能知道。</span></p> <p class="ql-block"> “饭蒸岩”,就在山寨的旁边,从一面看,陡峭耸立,有古人凿壁成梯,可以登顶。当然与浙江仙居的“饭蒸岩”相比,那是小巫见大巫了,但我们尊重为初探这条路线辛勤付出的同志,保留他们的地标名字。</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饭蒸岩”</span>三面是悬崖绝壁,顶上没有筑高台,以前不知道是起到什么作用的,瞭望?练兵?反正都不像。</p> <p class="ql-block"> 登“天梯”,需要手脚并用,虽然只有十几个台阶,但也是够惊心动魄的。</p> <p class="ql-block"> 石梯旁铭刻有“碑文”,年代久远,部分字体损坏无法辨识。</p> <p class="ql-block"> 站在“饭蒸岩”上四望,风景绝美,更多的是探险后的喜悦。</p> <p class="ql-block"> 也许是今年的春天来的晚一些,往年的三月底,早已是山花烂漫了。但春分一过,特别是经过几场春雨后,山上的万物也已复苏,植物都开始吐露新芽,山上呈现出浓淡相间的墨绿与翠绿相间的颜色,与秋冬相比,已经去掉了一种枯黄色。近看,一些植物的嫩芽是红色的,发芽时尤如开花;一些植物的嫩芽又是偏白色的,又如满树白花,给本来就饱满多彩的画面增添也许多灵动的色彩。</p><p class="ql-block"> 山花也已经开始含苞待放,林间的鸟儿发出唧唧喳喳的叫声,是在求偶还是在欢歌?也许还有挑逗的意味。</p><p class="ql-block"> 山是湿润的,阳光是柔和的,心是潮动的,此时爬山,可以增添很多的乐趣,可以看到和感受到与平时不一样景物。</p><p class="ql-block"> 爬山的满足,是在越过一个又一个的山头时,回望走过的路程时的酸爽微笑,是发现一个新的拍摄角度时的偷偷自喜,是期望回的那边又发现了一个新的景物。所以就一直在寻找,一直在期盼,这种内生的动力一直在支撑着自己前行。闲暇时翻看曾经的相册或写的美篇,仿佛还历历在目,一切还都在眼前,思绪往往还在神往神游之中。</p> <p class="ql-block"> 迎宾花</p> <p class="ql-block"> 此是 “拈花惹草”还是“男儿也有柔情”?</p> <p class="ql-block"> 这是一条长长的“龙脊线”,因与路线不在一条线上,没有去,但从路上的印迹看,是有人走过的。像这种龙脊线只有用无人机拍出来效果才好。</p> <p class="ql-block">“门”</p> <p class="ql-block"> 据说这是小“磨蛋岭”。</p> <p class="ql-block"> 这是另一个绝美景点:“石门”,有人专门来此地索降,是一个绝佳的索降点。</p> <p class="ql-block"> 再回望爬过的山,风景绝美,全程历时6小时左右,对新手来说,难度还是比较大的,慎行!</p> <p class="ql-block"> <b style="color:rgb(237, 35, 8);">提醒:此线路走的人少,虽然有轨迹,但标识不明(全程才看到三条彩带),没有开过路,基本上是要自己踩路,且全程要不断地爬升和下降,下降都是走徒坡,对体力消耗比较大,无水源补充。</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