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22日我们再次出发转道缙云仙都风景区,走走小赤壁大肚岩及周边绿茵健康步道;体验鼎湖峰朱潭山大自然的山青水秀;探访仙都观倪翁洞历史人物;感叹仙都8号岩宕(喜笑颜开)9号岩宕(不插电的音乐厅)10号岩宕(露天放映厅)大自然的神奇与人类的创照力。</p> 小赤壁 <p class="ql-block"> 小赤壁位于仙都景区入口处,临溪一面绝壁陡峭,红白相间,犹如焰火烧过,故得名“小赤壁”。景区以其独特的自然奇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游客。主要景点有:</p><p class="ql-block"> 红白绝壁:小赤壁的崖壁高约60米,东西横亘约650米,赭白相间,远望如火焰烧过,酷似长江赤壁,因规模较小而得名。</p><p class="ql-block"> 龙耕路:一条天然石廊,长约400米,宽1到3米,高出水面数十米,可俯瞰蜿蜒的好溪和两岸田园风光。</p><p class="ql-block"> 大肚岩:位于小赤壁和仙都观交界处,崖嶂矗立,肚大如鼓,岩上有棕黑色尾状水痕,酷似农家蓑衣下摆。等等。</p> 鼎湖峰朱潭山 <p class="ql-block"> 鼎湖峰状如春笋,直刺云天,高 170.8 米,顶部面积为 710 平方米,底部面积为2787 平方米,堪称“天下第一峰”、“天下第一笋”。峰巅苍松翠柏间蓄水成池,四时不竭。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曾用“黄帝旌旗去不回,片云孤石独崔嵬。有时风激鼎湖浪,散作晴天雨点来。”的诗句来描绘这个天下奇观。据说轩辕黄帝在峰顶用鼎炼丹,鼎重达千斤,把峰压成了凹形,下雨积水成了一片湖——鼎湖。轩辕黄帝升天后,这个地方就被人们称为——鼎湖峰。</p><p class="ql-block"> 朱潭山有仙堤、晦翁阁、九龙壁、超然亭等,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人文历史和丰富的旅游设施吸引了众多游客,旅游、摄影及文化探索的绝佳之地。</p> <p class="ql-block">朱潭山</p> 仙都观 <p class="ql-block">仙都观,又称赵侯祠、赵侯庙、乌伤侯庙,这里供奉的是东汉时期的方士赵炳,他精通法术,曾为当地百姓疗愈瘟疫,深受百姓爱戴。汉代皇帝敕封他为大将军和乌伤侯,因此建祠纪念。</p><p class="ql-block"> 仙都观门前有一座巨型岩石,形状像龙口,被称为青龙岩。它与大肚岩遥遥相对,岩石西侧有梯云洞,东侧有神农洞和招隐洞。洞内供奉着八位神医的石像,包括李时珍、宋慈、孙思邈、张仲景等,寓意保佑人们平安健康。招隐洞对面有一处山谷,谷口堆放着许多巨石,形似天鹅孵蛋,是仙都观的一处独特景观。</p> <p class="ql-block">云梯</p> 倪翁洞 <p class="ql-block"> 倪翁洞洞前好溪蜿蜒,鼎湖在望。传古时有计倪隐居于此。洞口石上刻有唐李阳冰所写“倪翁洞”三字。该洞位于“阳谷三窍”最北。洞高二丈,方五太。洞有两口,一为东北,二为东南,洞正中有楷书“初阳谷”三大字。</p> 缙云岩宕石窟 <p class="ql-block"> 缙云岩宕石窟的开采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当地俗称“岩宕”,是人工开凿与自然风化的完美结合。它<span style="font-size:18px;">不仅是采石文化的见证,也是人类智慧与自然力量的结晶。其凿痕历历、水迹斑斑的崖壁,犹如天然壁画,展现了沉雄朴茂的艺术美感。岩宕的改造还融入了现代文化元素,</span>岩宕通过改造焕发新生,被赋予了新的功能:</p><p class="ql-block">8号岩宕:改造为“岩岩书房”,内部高耸的空间被设计成图书馆,供游客阅读和休息。</p><p class="ql-block">9号岩宕:顶部完全开放,被改造成露天剧场或音乐厅,晴雨皆宜,声学效果独特。</p><p class="ql-block">10号岩宕则是露天放映厅。</p> 8号岩宕 9号岩宕 10号岩宕 <p class="ql-block">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