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沅陵

tgf

<p class="ql-block"><b>出差沅陵</b></p> <p class="ql-block">1971年11月,我从黑龙江讷河空军农场回到了上海的工作单位,年底,新一年的科研试制任务还未下达。70年空军下达的大搞直升机任务还是十分繁重,我厂与608所合作,承接了直升机上最主要的零部件桨毂及螺旋伞齿轮的研制任务。螺旋伞齿轮传动速度慢,工作平稳,故加工要求较高,最后精加工需要磨削加工,当时这种机床都是进口的,只有航空部的五一机械厂(300厂)有。(小轿车中也有螺旋伞齿轮,目的是为行驶平稳)。于是车间就派我到湖南沅陵五一机械厂去跟产。</p><p class="ql-block">刚从农场回单位,又要我出差沅陵,当时我想法颇多:也许因为我暂时还没有新任务、也许因为我还单身、也许因为我这个“老九”刚从农场锻炼回来就委以“重任”……,可领导交给你任务还得去完成,就这样我即刻准备去长沙。</p><p class="ql-block">1971年底到达长沙608研究所,608所和我工作单位都归属第六研究院,当时都是部队编制,608所为广字801部队,地处长沙岳麓山脚下,环境十分优美。我在这里休息二天后就去汽车站购买到沅陵的长途车票,买票当天下起了小雨,买好票后发觉工作证和介绍信(到608所和沅陵五一机械厂即300厂,联系工作用)丢失了,当时有些着急,回到608所后就向我们合作的同事告知了此事,随后由608所又为我转开了去沅陵工作的介绍信。</p><p class="ql-block">回沪后才知道:工作证和介绍信被长沙一小学生拾到后(估计扒手没捞到钱就丢了)交给了附近派出所,派出所写信到了厂里,当时厂领导非常担心我的安全,批评我为什么不告知?</p><p class="ql-block">元月三日我坐长途车赴沅陵(长途车不是每天有的,记得一星期只有二、三趟车,每次只有一班,早上八点开车,途经常德还需过资水(由汽车轮渡摆江过江)。当天下午四时到达官庒,因为过了官庒都是山路,为了白天行车安全,所以旅客必须在官庒住宿过夜。第二天早上开车,十点到达沅陵汽车站。</p><p class="ql-block">从官庒到沅陵(约85公里),虽然路途不远,但一路上都是山路,司机开得很慢很稳。汽车在公路上盘山行驶,道路狭窄,左边山壁陡峭,群峰争艳,右边深山硖谷,见不到底。远处山峦叠嶂,迷雾缭绕,树木郁郁葱葱,盘山公路在山坡上蜿蜒曲折,不时还能看到堕入山坡下的军用卡车,当两车照会时一般都让客车先行。</p><p class="ql-block">据说当年日本侵略军长驱直入一直打到官庒,因为过了官庒就进入了湘西地区,这里群山连绵,山势险恶,历史上湘西又是土匪盘据窝点,所以日冦再也不敢向前进攻,从此沅陵就成了抗战时期的大后方。</p> <p class="ql-block"><b>途经长沙</b></p> <p class="ql-block">我第一次来长沙是1966年秋末,一个人,那是还在学校,记得到过株洲、韶山,去过长沙五一广场,还在长沙火宫殿吃了有名的黑色臭豆腐。</p><p class="ql-block">这次是我第二次来长沙,是为工作而来。</p> <p class="ql-block">长沙火宫殿正门</p> <p class="ql-block">长沙火宫殿牌坊</p> <p class="ql-block">长沙火宫殿火神廟</p> <p class="ql-block">长沙名吃——黑色臭豆腐</p> <p class="ql-block">元旦608所同事陪同我游览了岳麓山,二日又陪我去了韶山。</p> <p class="ql-block">广字801部队(608所)食堂代价券</p> <p class="ql-block">长沙岳麓山留影</p><p class="ql-block">(摄于1972.1.2)</p> <p class="ql-block">长沙岳麓山爱晚亭</p><p class="ql-block">(摄于1972.1.2)</p> <p class="ql-block"><b>到达沅陵</b></p> <p class="ql-block">沅陵汽车站</p> <p class="ql-block">上午十点到达沅陵后,因汽车站与五一机械厂都在沅江南岸,距离很近,所以我很快就到达五一机械厂招待所,办好了住宿手续。下午我就直接进厂到生产科,希望他们能尽快安排螺旋伞齿轮的加工。因为出了913事件,所以该厂暂时拒绝加工。他们要等上级指示。于是我马上写信给厂里汇报情况,不久收到厂里一月十一日给我的回信,要我等三机部会议结束后看部里的决定。不得以我只能暂住招待所等待。</p><p class="ql-block">在等待的日子里,我每天上午要进厂到生产科和他们谈加工事宜,然后再到车间去看看,下午有时过江到县城兜兜,大多时间在江边观看人们坐在江上的木排上钓魚,或逛逛自由市场。</p><p class="ql-block">这里的天气,早上起床,开门见山,迷雾沉沉,中午阳光初露,傍晚能见到落日余辉,照耀在沅江清澈的水面上,波光粼粼,倒影在江中的山峰若隐若现,这是一天中最美的时光,今天看来还真是美不胜收!</p><p class="ql-block">在沅陵最有意义的是爬了凤凰山,进了凤凰寺,当时凤凰寺灯火不旺,破落不堪,更不知道这里曾经是张学良将军幽禁的地方。</p><p class="ql-block">等啊!等啊!!日子就这样一天天的过去。</p><p class="ql-block">可当时我的心中总是纠结着螺旋伞齿轮的加工,想着何时才能回沪,真是长夜漫漫何时明?</p><p class="ql-block">快到月底,螺旋伞齿轮的加工总算落实了,我又给厂里写了封信,汇报了我在这里跟产的情况,并谈了加工中的一些技术问题。不久收到厂里一月二十四日给我的回信。这时我一直悬着的心总算放下来了,我同五一厂生产科的技术人员,交待了我们的技术要求,双方达成了一致意见。来沅陵一个多月,总算完成了任务,不久我就告别五一机械厂,回到了单位。</p> <p class="ql-block">附厂里第一封给我的来信</p><p class="ql-block">厂里前后给我两封信件</p><p class="ql-block">(第一封1972.1.11发)</p><p class="ql-block">(第二封1972.1.24犮)</p> <p class="ql-block">沅江上的落日余晖</p> <p class="ql-block">傍晚沅江上的景色</p> <p class="ql-block"><b>五一机械厂概况</b></p> <p class="ql-block">国营五一机械厂,代号300,主要生产航空发动机的齿轮和传动部件,1965年5月开工建设,这个厂生产了我国第一台涡桨发动机齿轮,第一台航机陆用煤气轮机齿轮,第一台军用气垫船左右风扇变速箱,第一台直升机中、尾减速器。八十年代军转民,就改行做工程机械变速箱、变矩器、船用齿轮箱、汽车摩托车齿轮。</p> <p class="ql-block">建设中的五一机械厂</p> <p class="ql-block">五一机械厂的防空洞</p> <p class="ql-block">座落在山沟里的五一机械厂厂区</p> <p class="ql-block">五一机械厂的加工车间</p> <p class="ql-block">五一机械厂的材料仓库</p> <p class="ql-block">职工家属楼</p> <p class="ql-block">职工家属楼</p> <p class="ql-block">1992年五一机械厂整体搬迁到长沙望城区,重新组建为中航工业长沙中传机械有限公司。</p> <p class="ql-block">山洞中的五一机械厂(视频)</p> <p class="ql-block"><b>沅陵013基地</b></p> <p class="ql-block">三线建设的航空四大基地,是一个完整的国防航空工业体系,011主要负责歼击机,012负责运输机和特种飞机,014是负责机载武器的,主要就是空对空的导弹。</p><p class="ql-block">那013基地呢,最早是计划建设成一个,直升机的生产基地,主要是仿制苏联的米6重型直升机。</p><p class="ql-block">013基地,又称湖南航空工业基地,成立于1965年,总部设在当时的湖南省大庸县(今张家界),主要分布在大庸县(张家界)和怀化市沅陵县境内。基地位于武陵山与雪峰山的交汇处,境内山峦起伏、河流纵横,符合三线建设的“靠山、隐蔽、分散”的原则‌‌。</p><p class="ql-block">013基地在三线建设时期承担了重要的军工生产任务,最初设计是为仿制前苏联出口中国的米6重型直升机,后来改为主要生产飞机起落架。其中,湘陵机械厂(3028厂)是013基地的机关驻地,位于丘陵地带,周围山林环抱,隐蔽性极强‌。</p><p class="ql-block">013基地由多个单位组成,包括湘陵机械厂(代号3028)、国营五一机械厂(代号300)、国营五二机械厂(代号310)、国营五三机械厂以及013基地医院等。这些单位主要分布在大庸县(张家界)和怀化市沅陵县境内,形成了规模庞大的工业基地‌。</p><p class="ql-block">013基地在建设过程中面临了诸多挑战,尤其是在张家界地区,由于地形复杂,运输困难,基地花费大量精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炸山平地等工程‌‌。</p><p class="ql-block">基地在生产高峰时期湘陵机械厂拥有职工1200多人,加上家属共有4000多人生活在厂区‌‌。然而,由于生产重型军用直升机时遇到的实际困难,基地后来改为生产飞机起落架和其他航空配件‌‌。</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随着时代的发展,八十年代后沅陵地处的军工厂逐渐撤离,当地政府在013基地的基础上修建了张家界荷花机场‌‌。目前,013基地的部分设施仍保留,成为工业遗址,吸引游客参观‌‌。</span></p><p class="ql-block">尽管013基地在三线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改革开放后,基地各厂大多已搬迁到城市,许多深山中的老厂都移交给了当地政府,少量得到再利用,但是大多数因为各种原因,都成了废弃的工业遗址。</p> <p class="ql-block"><b>沅陵县的概况</b></p> <p class="ql-block">沅陵县,隶属于湖南省怀化市。地处湖南省西北部,怀化市北端,沅水中游,处武陵山南麓与雪峰山东北尾端交汇处。东与桃源、安化相连,南与溆浦、辰溪接壤,西与泸溪、古丈、永顺毗邻,北与张家界市永定区交界。总面积5852平方千米。 </p><p class="ql-block">沅陵历史悠久,战国时楚置黔中郡,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沅陵县,历为郡、州、路、府、道和湘西行署治所,曾是大湘西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p><p class="ql-block">相传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朝廷博士官伏胜冒险藏书简上千卷于沅陵二酉山洞中,保存了中华文化火种。境内有国保单位唐代龙兴讲寺、省保单位黔中郡遗址等历史文化遗存百余处,馆藏国家一级文物41件,“辰州傩戏”、“沅陵传统龙舟”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b>沅陵:郡州路府古辰州</b></p> <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湖南省临时省会旧址群位于沅陵县城内马路巷。</p><p class="ql-block">1.辰州府衙原貌</p><p class="ql-block">古籍记载:汉高祖五年,这爿山水之境便置沅陵县,隶属武陵郡管辖。伴随着朝代更迭,地域称谓之变着实颇多。</p><p class="ql-block">2.百年前沅陵县城</p><p class="ql-block">三国时,析沅陵、零阳县地置即阳县;梁代析沅陵县置夜郎县及卢州,至陈复并入沅陵县,陈太建七年,置沅陵郡,治沅陵;隋朝,改辰州为沅陵郡,治沅陵;唐武德三年,析沅陵县置卢溪县。又析沅陵、辰溪县地,置麻阳县;宋乾德元年,置辰州卢溪郡军事于沅陵;元朝,改辰州为辰州路,治沅陵。后改为辰州府;明嘉靖十二年,设湖北分守道,治沅陵;清顺治九年,改辰州为辰沅郡;民国3年,废辰州府复沅陵县。</p><p class="ql-block">3.昔日下南门老街全景</p><p class="ql-block">沅陵老城古街,有一条小路即是马路巷,曾是古辰州历代府衙官员骑马出行的必经之路。这条宽近3米,长不过里许之古街巷,竟存有天主教的天主堂,基督教的永生堂、伊斯兰教的清真寺、佛教的白圆寺和道教道场。遥想当年五教并立,同处一巷,和睦相处,各自传播教义,此宗教文化现象堪称罕见,着实耐人寻味。</p><p class="ql-block">4.抗战时的马路巷</p><p class="ql-block">历史进入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小城沅陵的担当与作为,更令人浮想联翩一一1938年10月武汉失守,长沙告急。11月3日,湖南临时省会迁往沅陵:先迁址沅陵太常,后转迁于沅陵县城马路巷。</p><p class="ql-block">5.当年省政府驻地</p><p class="ql-block">省会缘何迁址沅陵?可作三方面考量:</p><p class="ql-block">一是战略位置。沅陵处沅水中游,五水在境,万山雄峙,上扼滇黔,下障常岳,楚之咽喉,实乃湘西门户之称;</p><p class="ql-block">二是区域交通优越。沅陵总五溪之汇,水路交通便利,1938年湘黔公路开通,沅陵交通优势愈加凸显;三是沅陵自隋朝置辰州府后,历代为郡、州、路、道、府治所,乃湘西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故从战略层面考虑,湖南临时省会驻沅陵,是战略退守之睿智选择。</p><p class="ql-block">当年省政府机关,就分驻于马路巷一隅的各宗教场所。</p><p class="ql-block">不足3万人口的沅陵,于战争年代骤增20万人马,其生活必需品之稀缺与军民承受的磨难,不言而喻:省直机关及省内外学校、医院、银行、工商企业相继举迁;大批的救亡团体、青年汇集沅陵,一时间工厂林立,学校遍布,商铺满街,医院众多,抗日救亡活动如火如荼。</p><p class="ql-block">此期间,著名的《抗战日报》由廖沫沙、田汉、周立波等人于沅陵复刊;湖南广播电台、长沙一致剧社、新路、新知、生活书店等团体相继迁往沅陵,翦伯赞、张天翼、谭丕模、草明、邵宇、潘天寿、王朝闻、欧阳山等一批文化界知名人士,都在此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p><p class="ql-block">物是人非,如今这些教堂已为抗战文物,老旧的门楼或墙上嵌着醒目标牌。外乡人来此看到这些楼堂与旧宅,莫不缅怀不屈沅陵,铭记战火纷飞时的光荣岁月。</p><p class="ql-block">置身湘西沅水中游古辰州之境,于凤凰山巅眺望今朝沅陵,感觉凤鸣塔下的沅水两岸,新颖楼群与老城旧街被一桥牵连,彼此相依相伴,宛若一幅岁月沧桑之风情画卷。简读辰州,得穿越古城长街古宅,从马路巷下马碑址驻足,再叩访唐太宗敕建的龙兴讲寺,方能探寻其郡、州、路、府、道治所之历史沿革,真正了解2000多年来沅陵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1.辰州府衙原貌</p> <p class="ql-block">2.百年前沅陵县城</p> <p class="ql-block">3.昔日老南门老街全貌</p> <p class="ql-block">4.抗战时期的马路巷</p><p class="ql-block">(也是宗教一条街、抗战时省政府也在此街)</p> <p class="ql-block">5.当年省政府驻地</p> <p class="ql-block">6.永生堂</p> <p class="ql-block">7.清真寺</p> <p class="ql-block">8.天主教堂</p> <p class="ql-block">9.沅陵抗战时期的抗战日报报社旧址</p> <p class="ql-block">10.沅陵新貌</p> <p class="ql-block">湖南境内有四条大河,分别为湘资沅礼,即长沙的湘江,常德的资水,沅陵的沅江,还有湘西的礼水。</p> <p class="ql-block"><b>沅江盛况</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沅陵地处湖南西部,属湘西地区,离长沙近四百公里,水运十分发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沅陵县城不大,沅江穿城而过,左面有酉水,实际上沅陵三面环水,形成了一个半岛。</span></p><p class="ql-block">沅江,又称沅水,长江流域洞庭湖支流。流经中国贵州省、湖南省。沅江是湖南省的第二大河流,全长约1033公里。</p> <p class="ql-block">沅陵因三面被水包围,交通以水运为主,当年的码头很多,沅陵县城主要的三个人行渡口码头,分别是中南门渡口、通河桥渡口和朝晖桥渡口。</p><p class="ql-block">中南门码头离五一机械厂最近,是当时沅江上的主要渡口,运输十分繁忙。</p><p class="ql-block">中南门渡口是机动轮船渡口,从河岸趸船到城中街道,是一条长长的斜坡码头。在码头的尽头,有旧城门,是沅陵县城城墙唯一保存下来的一段。原来的城墙,在抗战期间,为方便城里居民防空疏散,被县长下令拆掉了,只留下来这么一个城门做城墙标志。</p><p class="ql-block">湘西剿匪时,巨匪张平在古丈被打死后,他的头颅被割下来送到沅陵,挂在城门上示众多日。</p><p class="ql-block">穿过城门就是县城街道,对着城门的是县革委会的大院。</p><p class="ql-block">在城门下侧一点的地方有个售票室,早先票价四分。早期是长方形竹票,后来又印制纸票,因居住在南岸的学生居多,而汽车站和五一厂也都在南岸,人口众多,故中南门码头十分繁忙,一开始只有一只轮船,后来发展到两只,大大缩短了人们过度的等候时间。直到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修建了车渡码头,部分客运汽车可以到县革委会门前上下乘客,加之车渡的平板船又不禁止人们免费搭乘,中南门渡口才又逐渐缓解了繁忙的景象。</p> <p class="ql-block">中南门码头</p><p class="ql-block">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经热闹的中南门码头(轮渡码头)</p><p class="ql-block">(当年我在五一机械厂时到县城的渡口)</p> <p class="ql-block">当今汽车渡口</p> <p class="ql-block">当今轮渡</p> <p class="ql-block">当今人们赶集</p> <p class="ql-block">当今中南门码头</p> <p class="ql-block">告别南门码头</p> <p class="ql-block">沅江上的轮渡码头</p> <p class="ql-block">老城渡口</p> <p class="ql-block">江边码头</p> <p class="ql-block">沅江上的码头</p> <p class="ql-block">老城江边码头</p> <p class="ql-block">江边码头</p> <p class="ql-block">南山凤呜塔下的车船码头</p><p class="ql-block">(未建桥时)</p> <p class="ql-block">停泊在沅陵码头上的船舶</p> <p class="ql-block">停泊在江边的船只</p> <p class="ql-block">行驶在沅江上的船舶</p> <p class="ql-block">沅江上的纤夫</p> <p class="ql-block">航行在沅江上的木排</p> <p class="ql-block">船工运输木排</p> <p class="ql-block">沅江上木排</p><p class="ql-block">(当年我曾走到这些木排上,看人们坐在小櫈上钩鱼)</p> <p class="ql-block">沅江风光——山水一色</p> <p class="ql-block">沅江风光</p> <p class="ql-block">沅陵县城区图</p> <p class="ql-block">民国时期的沅陵县城全景</p> <p class="ql-block"><b>沅陵县城老城区</b></p> <p class="ql-block">沅陵县城老城区街景</p> <p class="ql-block">沅陵县城老城区街景</p> <p class="ql-block">老城街景</p> <p class="ql-block">龙家巷古街(现步行街)</p> <p class="ql-block">建于沅陵县城的湘西剿匪胜利纪念门(现为胜利公园大门)</p> <p class="ql-block">建于沅陵县城的湘西剿匪纪念碑(有空军副司令曹里怀的题字)</p> <p class="ql-block"><b>沅陵凤凰山</b></p> <p class="ql-block">凤凰山位于沅陵县城东南沅水之畔,历史上就是“湘西八景”。海拔200米面积约0.6平方公里,西北临沅水,为陡峭山壁,东南群山连绵。因山体貌似凤凰展翅,故得名“凤凰山”。</p><p class="ql-block">沅陵凤凰山林壑幽深,村落暖暖,炊烟依依,山顶古树参天,修篁遍地,风光旖旎,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列为黔中郡第一胜景。明代诗人张志遥曰:<b>“晴峰缥缈出云端,野经迂回挠曲栏;人向绿杨荫处去,隔江指点画中看”</b>。凤凰山有凤凰古寺、凤凰古井、送子观音樟、钓鱼池、石龟、雪仇洞、屈将室、望江楼、凤鸣塔、叙丞墓、咪子山、水上游乐场、河涨洲岛等30多个景点。</p><p class="ql-block">南山香炉山建有“风鸣塔”,塔高7层,气势雄伟;沿峭壁砌有石阶路,宛如彩带飘落江边。</p><p class="ql-block">1936年12月,抗日爱国将领张学良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后,被蒋介石终身监禁。</p><p class="ql-block">1938年10月,戴笠受蒋介石旨意,指使特务队长刘乙光把张学良从苏仙岭秘密密转押沅陵,囚禁在凤凰寺内,过着<b>“山居幽处境,旧雨行心寒,辗转眠不得,枕上泪难干”</b>的痛苦生活,因此,在凤凰山的墙壁上题写了<b>“万里碧空孤影远,故人行程路漫漫,少年渐渐鬓发老,惟有春风今又还”</b>的憾作。由于局势的进一步恶化,1939年12月转押贵州息峰,修文等地囚禁。 </p> <p class="ql-block">南山香炉山的凤鸣塔</p> <p class="ql-block"><b>凤凰寺</b></p> <p class="ql-block">凤凰古寺沅陵凤凰山山顶有凤凰古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崇祯七年(1634)重修,清康熙七年(1758)建“一天门”,道光三十年(1850)重修古寺,在观音堂左修精舍三间。寺旁古树参天,浓荫掩映,环境清幽。</p><p class="ql-block">1938年,爱国将领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于沅陵凤凰山古寺内达一年之久,直到1939年9月离开。</p> <p class="ql-block">凤凰寺山门</p> <p class="ql-block"><b>张学良在西安事变后的遗恨</b></p> <p class="ql-block">1936年12日11日深夜,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从此张学良就结束了他的军事生涯,失去了人身自由,走上了漫长的幽禁生活。</p><p class="ql-block">张学良从南京的遗恨,溪口的孤独,到漂泊无定的迁徒(安徽黄山—江西萍乡—湖南郴州苏仙岭—然后又在永兴住了十多天—戴笠又命转移到沅陵……),目的都是为了张学良的安全,因为日军在中国境内步步推进。</p> <p class="ql-block">1938年张学良将军在沅陵凤凰山合影:左为宋子文,中为于凤至,右为张学良</p> <p class="ql-block"><b>张学良在沅陵的幽禁岁月</b></p> <p class="ql-block">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拘押蒋介石,发生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各方的积极努力下,事变和平解决。12月25日下午,张学良陪同蒋介石乘飞机回南京后,蒋介石扣留了张学良。</p><p class="ql-block">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后,先后被囚禁在浙江奉化溪口雪窦寺、安徽黄山、江西萍乡。1937年7月,由萍乡转移至湖南郴州城郊苏仙岭囚禁,翌春转移至永兴县亭司镇油榨圩文明小学。1938年8月22日,张学良、于凤至夫妇被移送到沅陵县城郊凤凰山,囚禁在凤凰山的古寺里。</p><p class="ql-block">1938年,张学良刚到达沅陵时,满街都是逃难的人,秩序混乱。凤凰山距沅陵县城只有2里路,上山的路是修整过的。军统局在沅陵设有办事处,邮电检查也是军统的人负责。军统局局长戴笠此时亦到沅陵,检查对张的监视工作。</p><p class="ql-block">当时,来凤凰山陪伴张学良的有夫人于凤至,后来有赵一获,还有一名女佣叫王妈。负责监禁他的,是戴笠指派的特务队长刘乙光和宪兵八团第七连。张学良身边有一位姓杜的副官,是他从西安护送蒋介石回南京时随带的一名贴身副官,少帅走到哪里,他就紧跟到哪里。</p><p class="ql-block">在张学良到来之前,国民党特务机关军统局已经指示驻湘西的特务头子晏武将凤凰寺进行了修缮,并加修了防御工事,以利看管。</p><p class="ql-block">刘乙光在凤凰山上划定了禁区:山上前后左右五里为界。沅水河面上至洲头,下至河涨洲十五里为限,散步、运动、钓鱼、游泳不得超越界限。张学良每次出动,宪兵连在线内警戒,便衣特务则在身前身后“护卫”。凤凰山上,更是岗哨密布,戒备森严,许多小道还埋上了竹尖。</p><p class="ql-block">张学良很不愿意待在岗哨重重的凤凰山顶,除了大雨天或者遇病不便下山外,一般他都要外出,夏天在江边钓鱼、游泳,冬天也要在江边散步,或是同老百姓在一起谈淡家常。</p><p class="ql-block">为了防止原东北部队将人劫走,或日寇飞机轰炸,蒋介石亲自下令指示,设高射炮台,筑防空设施。一时征调周围百姓数十人,掘土凿洞,垒墙围寺,构筑一座攻不破的堡垒。</p><p class="ql-block">至今“在沅陵凤凰山,周围一公里范围内,仍能找到当时遗留下来的3座碉堡、1个炮台、1个防空洞,国民党特务系统此举,名义上是保护张学良安全,实际是防日军报复轰炸和东北子弟军解救。”</p><p class="ql-block">防空洞在半山腰,离张学良住处500米距离,四周树木遮蔽,不易发现。洞内两丈多高,不足3平方米,三面用岩石砌成,内置有长排石凳。在一面石壁上,凿有<b>“雪仇”</b>两个楷体字,旁边落款“刘长清”。</p> <p class="ql-block">那时,抗日战火已烧到常德、湘西,日军经常飞抵沅陵轰炸,警报一拉响,张学良、赵四小姐就得躲进防空洞,刘长清看出张学良心情,于是,刘在防空洞的壁上刻下<b>“雪仇”</b>二字。</p><p class="ql-block">“‘雪仇’二字,并不是张学良要雪蒋介石的仇,而是对日本侵略者报民族恨、国家仇,这是民族大义,绝非报小人私仇!”。</p><p class="ql-block">沅陵虽美,百姓虽好,生活虽无忧,但作为一个高级将领在国难当头,却不能彊场洒热血,张学良内心非常苦闷。</p> <p class="ql-block">沅陵,是张学良囚居生涯的第六站。1936年第一场寒潮降临时,这个湖南西部的小城格外清寒。一座山、一座庙,都名为凤凰。似是天意,又像嘲弄。川流不息的沅江水见证着77年前,张学良被折断的理想与忧伤。</p><p class="ql-block">一路的颠沛流离,依然没有磨灭他内心的火光。在凤凰山古寺度过1年零6个月,他以亲笔书信向蒋介石请战抗日,也写下过<b>“万里碧空孤影远,故人行程路漫漫”</b>的诗句。</p><p class="ql-block">在这位少帅的心中,理想犹如万里碧空的“孤影”,渐行渐远,却始终抱着一线希望,直至他离开沅陵,再度流徙。</p><p class="ql-block">凤凰山位于沅陵城东,与沅水相傍,沿着楼梯登上望江台,凭栏远望,沅陵县城尽收眼底。山顶凤凰寺,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寺也不大,也少见香客进香,在冬日里更显清幽寂寥。</p><p class="ql-block">幽禁岁月让张学良只能静心排解烦闷。他叫人将凤凰寺左一块平地辟为球场,临沅水北面陡峭的凤凰山边缘,整修了用红岩板砌成的一条蜿蜒直下江边的两华里长的石板路。以后张学良就常和赵四小姐在此打球、骑马和散步。寺右是一道狭窄的山涧,隔岸是一座船形小岛,中有小桥相连。张学良叫人依照岛形,修建了一座船形小屋,四面嵌以大玻璃矮窗。以后,这里便成了张学良经常看书、钓鱼的地方。</p><p class="ql-block">1938年冬,沅陵县县长王潜恒,多次暗中托人要求晋见少帅,张学良面对严密监视的宪兵和蒋介石“不得与任何人晤见”的指令,只得遗憾地向来人说:“不必说见,王县长的心意我领了。我这里身体欠佳,去处不多,能否请王县长给我在山顶修个小亭子”。王潜恒遂派人在凤凰山顶古寺右侧改修了一座上下两层的“望江楼”。在望江楼与凤凰古寺之间,又加修了一座宽1.5米,高6米,长30多米的“天桥”。</p><p class="ql-block">天桥下面是鱼池,张学良常把钓来的鱼养在鱼池里,有时还买来许多大大小小的活鱼喂养。这鱼池呈长方形,约有半亩地大,但缺水,张学良对给他鱼池挑水的农民格外优待。从凤凰山顶至山脚的沅水江畔挑水,来回有四里路。开始,每挑一担水,宪兵连付给五分钱,张学良听到农民反映便宜了,便当众宣布:“担水一担,给钱两角”。炎夏,张学良看到农民担水爬坡累得满身大汗,很辛苦,又令宪兵连司务长每担水给五角钱。他养鱼解闷。</p><p class="ql-block">由于上下山方便,距河又近,张学良每天都要到河边去钓鱼,被一群内迁到沅陵的江苏医学院和国立柳州艺专的学生发现了。他们有的就写信给亲友,谈到自己所见所闻。信件被邮检员查获后,张去钓鱼就只能坐在船上,由专人陪同。钓到鱼后,就在船上煮食。</p> <p class="ql-block">张学良喜欢钓鱼,也许有对自己当时的处境的理解:既逃不脱,也逃不得,既不能死,也不可死。就如同这天桥下的鱼儿一般。</p><p class="ql-block">在被秘密转移到沅陵的此前近两年的时间里,张学良从南京辗转到过浙江奉化、安徽黄山、江西萍乡、湖南郴州,他仿佛已经冥冥中觉察到了他的宿命。</p><p class="ql-block">国恨家仇,张学良从来没有忘记,作为一名军人,他随时准备上前线,去战场。</p><p class="ql-block">1938年9月,湖南省主席张治中由长沙到湘西视察,顺路至凤凰山专访张学良。两年前,张治中曾在南京造访过软禁在宋子文公馆的张学良。分别两年,再次重逢时,两人谈得最多的依旧是抗战问题。张学良急于参加抗战,他说:“抗战一年多了,全国军民都踊跃参加。我身为军人,反而旁观坐视,实在憋不住了!对我来说,这是国难家仇,我怎能忘得了皇姑屯事件!怎能忘得了九一八!我的部属望着我,全国人民望着我。他们怎能不问:张某人到哪里去了?”</p><p class="ql-block">那次与张治中见面吃饭结束时,张学良对他说,“文白兄难得来一趟,这次回去,是不是请您给蒋委员长再说一下,我还年轻,身体很好,国家正是需要人才的时候,我想出去,带领17万东北子弟兵,抗日杀敌,为国捐躯!”张治中有些为难,“这件事还是请汉卿兄自己说,你写封信,我带回去,你看是否妥当些?”张学良在凤凰山上小书房,当场提笔写信一封短信交给张治中,要求参加抗战,要求见蒋一面,详陈一切。张治中告辞时,张学良送到门口托其转信于蒋介石,并再三叮嘱好好地代为求情。</p><p class="ql-block">不料这次回去不久,长沙发生大火,省党部迁往耒阳,其他省直机关迁往沅陵,张治中被搞得焦头烂额,张学良托办的事也不了了之。</p> <p class="ql-block">三个月后,张学良没有得到任何消息,他心灰意冷,望着对岸古老的沅陵山城,俯视脚下碧波荡漾的沅江水,心情无比惆怅,为抒发胸中的郁闷,他即情在卧室的墙壁上写下了一首<b>《自感遗憾作》的诗:“万里碧空孤影远,故人行程路漫漫。少年鬓发渐渐老,唯有春风今又还。”</b>他感叹自己脱离东北抗日军队,丧失自由被软禁各地,苦闷和孤独时常让他钓鱼和打网球消磨时光。</p><p class="ql-block">之后,戴笠到凤凰山了解张学良的情况,张学良自然询问信的事,戴笠说“蒋先生未置可否,只是让我劝你好好读书。”张学良难捺内心激愤说:“读书,读书,可叹偌大个国家,除了这凤凰山,哪里还放得下一张安稳的书桌!”当时国民党要员张治中、戴笠、莫德惠、王新横、张严佛曾经到沅陵凤凰山看望张学良,张学良每次托他们转告蒋介石,自己渴望重获自由,为国作贡献的心事,然而,每次请求都石沉大海。</p><p class="ql-block">戴笠第二次来访,问张学良情况,他告诉戴笠说:“沅河鱼多,但不好钓。”戴笠将原话报告蒋介石,蒋说:“他心里还是想出来,什么鱼多不好钓,这是在伸手向我要兵权嘛!”不久,蒋介石派人给张学良送来一根美国进口的高级钓杆,张学良气得将它扔在一边,一次也没碰过。</p> <p class="ql-block">不准你叫我“司令”,就叫我“张老百姓”,在当地老百姓中,张学良与为他撑船的小船工杨绍泉最为熟悉。开始,杨绍泉不知道这位前呼后拥的钓鱼翁是何方神圣,便开口问,张学良回答:“我叫老板。”日子久了,杨绍泉听人说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张学良副司令,便无意中叫了一声。不料张学良听了,本来和蔼可亲的面孔顿时怒形于色,愤然说道:“我是什么司令?早被人撤职了。以后不准叫司令,就叫老板好了!”。</p><p class="ql-block">山野寂寞,谁人能懂?失去自由、壮志难酬的张学良非常苦闷,除了看书、打球外,他下山去,开着船,在前后宪兵看护下,到江心学钓鱼。给他撑船的杨绍泉成了张学良在沅陵最亲近的当地人。</p><p class="ql-block">姜宏顶曾采访过杨绍泉,杨绍泉经常讲到,当年的张学良年轻英武,神采奕奕,待人非常和气,但也会无故生出一些脾气。他说过这样一件事:他刚给张学良撑船时,不知道这人是谁,后来听别人都称他“张司令”或者“少帅”,也就跟着这样叫了。可是,有一次,他刚开口叫了一声“张司令”,张学良突然大怒,将桌子一拍,两眼瞪着他一字一板地说:“我是什么‘司令’,你不知道我早就被蒋介石撤职罢官啦!以后再不准你叫我‘司令’,就叫我‘张老板’、‘张老百姓’。”顿了顿又说:“不过,你可要弄清楚,张老板与那个蒋老板是不同的,我张老板是爱国的。”杨绍泉说,张学良说这话时眼里满含着泪水。</p><p class="ql-block">随着时间的推移,张学良与杨绍泉的友谊越来越深。每当风和日丽,杨绍泉总是稳稳地驾起小船,载着张学良到沅江中心钓鱼、捞虾、游泳。肚子饿了,张学良就叫人将饭菜摆在船舱里大家一块儿吃。头几回,杨绍泉有些拘束,不肯和张学良一起用餐,张学良也就不吃。</p><p class="ql-block">还有一件事是杨绍泉怎么也想不到的。1939年端午节前夕,张学良忽然提出要到杨绍泉家去过端午节。杨绍泉开始以为这不过玩笑而已,哪知张学良却认真起来:“你以为我跟你开玩笑啊,这回偏要到你家去。”这下杨绍泉不免暗暗叫苦:家里破破烂烂的,连个坐的地方也没有哇!张学良看出了他的心事,忙笑着说:“别着急,到时我准备东西,你准备桌椅就行了。”杨绍泉忐忑不安地回到家里,将屋内室外仔仔细细打扫一番。到了端午节那天,张学良真的带着一群人挑了满满一担酒菜下山来。</p> <p class="ql-block">端午节后的一个夜晚,沅水上游下了一场暴雨。顿时,平地三尺,冲毁了两岸很多房屋,不少人畜也被推入江中。第二天清晨,张学良站在望江台用望远镜观看,见到洪流中有人骑在木头上呼救,当即指令宪兵连:“火速动员百姓下江救人”并亲自下山进行指挥,动员凡是有木船的群众,首先救人。救得一人,赏银元五块,当场兑现。在张学良将军的鼓动和指挥下,被淹人家全部被救上岸。得知张学良是救命恩人,百姓们纷纷打抱不平:“像张将军这样的大好人,为什么要把他关起来?”</p><p class="ql-block">张学良曾在凤凰山的古庙里赋诗一首,借以明志:<b>万里碧空孤影远,故人行程路漫漫。少年鬓发渐渐老,唯有春风今又还。</b></p><p class="ql-block">那春风何时才能又回来呢?张学良难以预料,这如漫长冬夜的幽禁居然长达半个多世纪。而他离开沅陵后也再没有回来。</p> <p class="ql-block">张学良,字汉卿,1901年出生于辽宁省台安县九间乡鄂家村张家堡屯。张作霖的长子,陆军一级上将,人称“少帅”。</p><p class="ql-block">年轻时的张学良(资料照片)</p> <p class="ql-block">幽禁张学良的沅陵凤凰山</p> <p class="ql-block">幽禁张学良居住的凤凰寺</p> <p class="ql-block">生活副官在防空洞里留“雪仇”二字</p> <p class="ql-block">蒋介石派人在凤凰山修建的碉堡</p> <p class="ql-block">张学良幽禁在沅陵凤凰寺内的卧室</p> <p class="ql-block">在华清池宴会上的蒋介石与张学良</p> <p class="ql-block">1930年,张学良、宋蔼龄、于凤至、宋美龄、蒋介石</p> <p class="ql-block">张学良幽禁沅陵期间题写的诗</p> <p class="ql-block"><b>重获自由</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西安事变后,张送蒋回南京,从此张学良失去了人身自由,先由军事法庭判处十年监禁,刑满后,蒋又对张管束了四十年。</span></p><p class="ql-block">1959年3月国民党中常委开会决定对张学良解除管束,当张群登门告知此决定时,张学良和赵一狄喜极而泣。</p><p class="ql-block">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去世,第二天凌晨二点张学良获知。</p><p class="ql-block">后在蒋介石的葬礼上,张学良送上了一副挽联:</p><p class="ql-block"><b>关怀之殷 情同骨肉,</b></p><p class="ql-block"><b>政见之争 宛若仇雠。</b></p><p class="ql-block">蒋介石、蒋经国去世后,1990年6月张学良获得真正的自由。</p> <p class="ql-block"><b>余音</b></p> <p class="ql-block">出差沅陵的日子,至今已远去五十多年了,往事已有些模糊,近来再次阅读了作者王爱飞写的长篇小说:<b>“张学良的幽禁岁月”</b>,读到<b>“蹉跎凤凰山”</b>一章节时,联想起了当年出差沅陵的日子,回忆起了当年在沅陵爬凤凰山的情景,回忆起了当年在沅江木排上看钓鱼的乐趣……,于是就不顾年老体衰,提筆写了这篇文章,以了心願。</p><p class="ql-block">赴沅陵五一机械厂出差一个多月,经历丰富,体会很深:</p><p class="ql-block">1.工作后,第一次出差来到沅陵,看到三线建没的巨大工程,感触很深,</p><p class="ql-block">2.来到沅陵,踏上湘西的土地,领略了当地的风土人情,人文底蕴,又一次开拓了我的视野,增加了我的阅历,</p><p class="ql-block">3.当时的三线建设,投入了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改革开放后这些工厂、学校、商店、医院、机关……全部搬回到了城市,在当地留下了一片废墟,用今天的眼光来审视当时的三线建设,损失是巨大的!</p><p class="ql-block">可当今的现代化战争,你已经无处可藏。</p><p class="ql-block"> TGF 2025.4.5完于上海田林</p> <p class="ql-block">当年的三线建没,现已解密,我所写的仅是大巫中的小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