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之鹦鹉热

mick狼

<p class="ql-block">三例患者系同一家人,皆因高热、上呼吸道症状入我院治疗,行胸部CT检查均可见肺部感染、肺炎。追溯病史有野生鹦鹉接触史,后经病原学证实鹦鹉热衣原体。</p> <p class="ql-block">鹦鹉热衣原体肺炎</p><p class="ql-block">鹦鹉热衣原体(Chlamydiapsittaci)首次分离发现自鹦鹉,且鹦鹉是最常见的宿主,故而得名。传染源不仅只限于鹦鹉科鸟类,还包括禽类等,其次宿主为人以外的哺乳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野生禽类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多数病案报道也提示家禽同样为重要传染源。人接触受感染的动物后会发病,其中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不常见,人感染后不能得到持久免疫,易复发及再感染。鹦鹉热被视为单独疾病以来,凡有调查的地区,几乎都有发现,故本病呈世界性分布,无地域区别。临床特点</p><p class="ql-block">临床表现为高热、恶寒、头疼、肌肉酸痛,咳嗽,其他表现有肝炎、肝脾肿大贫血、蛋白尿等。通常人接触受感染的动物后会发病,可有吸入金丝鸟、鹦鹉、鸽子、火鸡、孔雀、鸡鸭等排泄物粉尘致病。鹦鹉热衣原体常见于成年人,儿童少见;另外发现带菌病人咳出的痰液也可以作为传播源传染他人。影像表现</p><p class="ql-block">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鹦鹉热衣原体早期表现为淡薄的云絮样淡薄影,进展后多为气腔实变、偏实性磨玻璃病灶、网格状病灶,病变可以累及肺段甚至整个肺叶,单发病灶为主,表现为大片肺部炎性累及,背段明显,实变区有支气管充气征,少量胸腔积液。该肺炎病变难以在短时间内恢复,但经积极治疗后均有吸收好转;大部分病灶可以完全吸收,部分病灶会残留纤维条索灶。</p> <p class="ql-block">小结</p><p class="ql-block">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临床特点为高热,部分患者会出现肝功能异常,但也有过少部分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不发热的;影像表现为两肺内大片肺部炎性实变,背段分布较为多见,实变区有支气管充气征,少量胸腔积液,最重要的是患者发病请有鸟类或家禽接触史;请记住有鸟类或家禽接触史,这个是重点。</p> <p class="ql-block">说明:部分本文内容摘自医学影像服务中心,仅供学习分享,如涉及版权,敬请指出,以便删除或妥善处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