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周发青 <p class="ql-block">不少孩子在口唇周围有青筋,看似细微的现象,却透露着孩子的问题。</p><p class="ql-block">口周显现的青筋往往是孩子身体发出的重要 “警示信号”——意味着气血运行不畅以及脏腑功能失调。</p> 口周发青的原因 <p class="ql-block">足阳明胃经循行口周区域,胃经起于鼻旁,下行至口角。而脾开窍与口,口周的问题主要与脾胃有关。</p><p class="ql-block">青色为寒症,肝主青色。从经络上看,足厥阴肝经循行至目眶、巅顶,口周的一些症状也与肝有关。</p><p class="ql-block">脾主运化,若脾胃虚弱则水湿停滞,寒邪凝滞特性可加重湿瘀互结,寒湿阻滞经络,使口周气血运行受阻,引发口周青筋的出现。</p><p class="ql-block">另一方面是气滞血瘀,当人体气机阻滞,血液运行就会受到阻碍,从而形成瘀血,气滞血瘀可能导致口周部位的气血不畅,使得青筋显露。</p><p class="ql-block">口周有青筋的孩子,大部分为脾胃虚寒、气滞血瘀这两种情况,下面我们来讲这两种证型的调理方法和日常养护。</p> 脾胃虚弱 运化失常 <p class="ql-block">小儿脾胃功能尚未发育完善,如外感寒邪或者喂养不当,比如过食寒凉、油腻食物,饮食不规律,就容易损伤脾胃,导致脾胃运化功能失常,水湿内生,进而出现口周青筋。</p> <p class="ql-block">表 现:</p><p class="ql-block">小儿可能出现四肢发凉、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稀溏、肢体困重、面色萎黄等症状。口周青筋颜色多较浅淡,且常伴有眼袋浮肿、舌苔厚腻等表现。</p> 调理方法 饮食养护 <p class="ql-block">脾胃虚的孩子,在饮食方面,避免食用生冷食物,如冰淇淋、冷饮等,还有肥甘厚腻食物的摄入,这类食物易生痰湿,加重脾胃负担。</p><p class="ql-block">生姜,通神明去秽恶,可以驱寒祛湿,健脾和胃,提升阳气。</p><p class="ql-block">小孩子喝姜汤,要以甜度为主,辣度为辅,可以选择红糖姜枣膏冲水喝,或者把姜枣膏做成糖包也不错。</p><p class="ql-block">还可以选择红糖姜丸,用米汤送服。更温和的方式是在米粥里加上姜素粉,再来点麦芽糖或者古法红糖搅拌均匀,甜甜的,小孩子更喜欢喝。</p> 艾灸神阙 <p class="ql-block">可以将艾灸盒放置在肚脐上,每次艾灸 30 分钟,每周艾灸 3 - 4 次。</p><p class="ql-block">艾灸神阙穴可温阳救逆、散寒止痛,改善寒凝血瘀的状况。。</p> 日常护理 <p class="ql-block">生活中注意避风寒,穿衣尽量保暖。</p><p class="ql-block">穿衣服的标准很简单,就是摸一下孩子的小手是温热的,后背和大椎处温热而且没有汗,那么穿的衣服就是正好的。</p><p class="ql-block">如果出汗,就表示穿的多了。小一点的孩子可以佩戴肚兜。</p><p class="ql-block">晚上睡前可给孩子用姜艾泡脚包泡脚 15 - 20 分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四肢发凉的症状。</p> 情志不畅 气滞血瘀 <p class="ql-block">小儿情志不畅,如长时间的焦虑、紧张,或受到惊吓等,都可能导致气机阻滞,血行不畅,形成气滞血瘀,从而使口周青筋显现。</p><p class="ql-block">表 现:</p><p class="ql-block">小儿可能出现情绪不稳定、容易烦躁、腹痛、便秘等症状。口周青筋颜色较深,呈青紫色,部分孩子可能还伴有舌质紫暗、有瘀点等表现。</p> 调理方法 揉膻中穴 <p class="ql-block">推揉膻中穴,膻中穴位于两乳头连线中点,家长用中指端揉此穴位,每次 100 - 200 次。</p> 艾灸中脘 <p class="ql-block">中脘穴位于人体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的中点即是中脘穴。</p><p class="ql-block">艾灸中脘穴,能起到温阳健脾、散寒祛湿,可激发经络气血的运行,增强脾胃的运化功能,促进水湿代谢。</p> 日常护理 <p class="ql-block">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多与孩子交流,及时给予安慰和引导。</p><p class="ql-block">当孩子情绪烦躁时,帮助他们平复情绪。</p><p class="ql-block">鼓励孩子多参加社交活动,培养孩子积极乐观的性格,促进其气机舒畅,改善气滞血瘀的状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