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西里:火山脚下双城记

邢培良

<p class="ql-block">从意大利本土的圣乔瓦尼镇,到对岸西西里的墨西拿港,中间隔着仅仅两英里窄窄的海峡。</p> <p class="ql-block">如果把意大利比作一只踩进地中海的靴子,那西西里就是靴子尖上的一块擦鞋布。</p> <p class="ql-block">如果没有海峡相隔,西西里的历史可能会重写。</p> <p class="ql-block">再也没有一个地方像西西里那样,拥有如此丰富或者说混乱的历史。几千年来环地中海各个民族在这个岛屿上摩擦碰撞:腓尼基人、迦太基人、哥特人、阿拉伯人、诺曼人、德意志人、西班牙人和法兰西人都曾卷入其中参与争夺,发生在罗马与迦太基之间的三次“布匿战争”就是始于对西西里的争夺。</p> <p class="ql-block">西西里,这个歌德眼中“万物的关键”、地中海最大的岛屿,其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是欧洲与非洲的踏脚石、东方和西方间的大门。从希腊的城邦到中世纪多元文化的贸易中心,从意大利统一运动到黑手党的崛起,2500年以来,西西里不断绽放着灿烂的文明,却都是外来种族强加的。</p> <p class="ql-block">早期的西西里人主要是希腊的殖民者,他们在南部海岸定居;他们用母国的艺术和建筑、文学和哲学、科学和数学,让西西里变得文明了,西西里的古希腊遗址甚至与现在称为希腊的那个地区一样多。</p> <p class="ql-block">今天的西西里人则是一个拉丁、希腊和阿拉伯的混血民族,与北部的意大利人语言不同、人种不同、饮食习惯不同。</p> <p class="ql-block">其土地肥沃环境优美历史悠久,自古以来西西里或商贾云集、或兵家相争,留下了不同时期的令人目眩神迷、惊叹不已的辉煌遗迹。</p> <p class="ql-block">这也使得19世纪以后欧洲各国的富家子弟,在最后一个学期纷纷来此地旅游,这样的访学被看成是高等教育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虽然当时的意大利在政治上是落后的,但在人文艺术方面却成为全欧洲的标杆;作为文艺复兴的故乡,意大利(包括西西里)建立了一种不朽的、统治着人们心灵的最高权力。</p> <p class="ql-block">初春的西西里气候温暖风光旖旎,周边大海呈现的颜色,是一种变幻着的蓝:浅蓝、湛蓝、深蓝。我们在西西里的第一个观光地陶尔米纳,就是这样一座被蓝色海水环抱的山城。</p> <p class="ql-block">古城陶尔米纳海拔206米,面朝美丽辽阔的爱奥尼亚海,背靠壮丽的埃特纳活火山,真可谓“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p> <p class="ql-block">小城的古堡与建筑点缀在山腰间,而建在悬崖上的古希腊剧场,大概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剧场了。它悬浮于海天之间,布景是绵延的海岸线和云烟缭绕的活火山,它跨越了2000多年的变迁,破损的多立克立柱仿佛在叙述历史的沧桑,断壁残垣记录着它的光荣与梦想---这样的美是独一无二的。</p> <p class="ql-block">陶尔米纳的主街是翁贝托大道。一路走去,教堂、修道院、小广场喷泉带来的是浓浓的西西里风情,咖啡馆与酒吧坐满了休闲度假的游客;精巧的小店都各具特色雅致精巧,充满着前卫与文艺气息。</p> <p class="ql-block">圣尼科洛教堂前的喷泉及雕塑建于1635年,神话人物的塑像左手持地球、右手持权杖,以此为城市的象征,表现出陶尔米纳曾经的雄心勃勃。</p> <p class="ql-block">雨后的陶尔米纳,人们漫步、停留、休憩,空气中弥漫着静谧、朦胧与一丝淡淡的忧郁。</p> <p class="ql-block">在中世纪的街巷与千年前的古迹、遗址和建筑对话,在广场时俯瞰令人心醉的蔚蓝色大海、远眺喷云吐雾的埃特纳火山,感受陶尔米纳精致、安逸、舒适的慢节奏生活,陶尔米纳毫无疑问地成为西西里的一张名片。</p> <p class="ql-block">陶尔米纳向南,同样背靠埃特纳火山的卡塔尼亚,是西西里第二大城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八世纪,相当于中国的西周。</p> <p class="ql-block">历史久远的卡塔尼亚,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与历史积淀,古罗马时期,这里是西西里最为繁华的城市。</p> <p class="ql-block">从公元一世纪到九世纪,西西里在整体上是平静而安宁的;人们丰衣足食,这里也成了避难者的安全港湾。但到了九世纪,随着阿拉伯人全面占领北非的全部海岸线,这种安宁被打破了;阿拉伯人不断从海上突袭骚扰西西里,最终在十世纪中叶,将西西里变成了穆斯林世界的一部分。</p> <p class="ql-block">阿拉伯人给西西里带来了灌溉系统等创新的农业体系,带来了棉花、甜瓜和无花果,柑橘、椰枣树和甘蔗等农作物,使得西西里很快便成了地中海的贸易中心,卡塔尼亚也成了富庶之地。</p> <p class="ql-block">紧邻埃特纳火山的卡塔尼亚,经常会受到火山爆发的威胁。埃特纳这座欧洲最高的活火山从空中俯瞰就像是一只魔眼。火山喷发的时候,火山灰蔓延整个岛屿,空中划出一道滚滚浓烟。常年喷着烟的埃特纳据记载已经喷发了500多次,可算是全世界最勤快的火山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坐景区专车上埃特纳山,可以看见在蜿蜒的山道旁边凸起的小山包,这些都是曾经喷发过的小火山口。</p> <p class="ql-block">想象埃特纳突然爆发的样子吧:火山口像一锅煮沸的热粥在不断地翻滚,火山渣堆一直堆积到300米高,这时候岩浆突破渣堆顺着坡道蔓延下山,犹如魔鬼的爪子从无尽漆黑中缓缓伸向人类的居所,就像埃特纳这个名字一样,大声咆哮着“我燃烧了。”</p> <p class="ql-block">我们到达的高度是海拔近2500米,初春的埃特纳山顶让人感觉到刺骨的寒意。离最高处还有一段距离,朝火山口眺望,那里正飘散着热气,与云雾相缠绕;而积雪则被覆盖上一层黑色的火山砂。</p> <p class="ql-block">虽然卡塔尼亚一次次被火山爆发与地震摧毁,但顽强的卡塔尼亚人一次次又在灾难后重建家园,并不断在原有的历史积淀上创造出新的辉煌。</p> <p class="ql-block">漫步在卡塔尼亚广场,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城市面貌是18世纪在老城的基础上大规模维修重建的。</p> <p class="ql-block">这里,可以看到古希腊的遗址。</p> <p class="ql-block">始建于11世纪的卡塔尼亚大教堂,历经多次地震的破坏,除小部分留有初始时期的诺曼风格外,大部分在修复时改为了时尚的巴洛克风格,其建材用的便是埃特纳黑色的火山岩与叙拉古白色的石灰岩。</p> <p class="ql-block">广场中心的大象喷泉建于1736年,其构思之精巧、工艺之精湛、形象之逼真,令人叹为观止;大象背负的方尖碑,也是用埃特纳的熔岩雕刻而成,据说是为了镇住火山与地震的发生,由此也可见迷信活动在世界各地都是一样在发生着的。</p> <p class="ql-block">吃饭睡觉看火山,作为卡塔尼亚人的生活常态,埃特纳火山与卡塔尼亚人已成了相依相伴的好朋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