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特立独行</p><p class="ql-block">美篇号:73640628</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家庭存照</p><p class="ql-block">字数:2109</p><p class="ql-block">妈妈虽然是个大字不识的文盲,但是嗓子却特别好,会唱很多好听的歌儿。在我刚刚记事儿的时候,每当晚上上炕睡觉时,她总会唱着歌儿哄着我进入甜蜜的梦乡。</p><p class="ql-block">我记得最清楚的是,上个世纪60年代初春的一个黄昏,天气乍暖还寒。还是学龄前儿童的我,早早的就钻进了热被窝儿准备睡觉了。而忙碌了一天的妈妈,还在就着昏暗的煤油灯的光亮,一边纳鞋底儿,一边唱起了一首我从来也没有听她唱过的新歌。“妈妈你放宽心,妈妈你别担忧,孩儿为国服兵役,不过三五秋……”</p><p class="ql-block">透过昏黄的灯光,我看到妈妈眼里好像含着泪花儿。我不知道这首歌的名字,也不知道妈妈从哪学来的这首歌,更不明白妈妈唱这首歌时为什么会眼含热泪。</p><p class="ql-block">后来我才知道,前一年的秋季,妈妈的小弟(我的小舅)应征入伍了,妈妈为我唱这首歌,是因为她想她的弟弟了。</p> <p class="ql-block">布谷催春,万物复苏,这是一个播种的季节。妈妈不经意之间唱的那首歌,就像一粒小小的种子撒进了我的心田,在我的心里萌发了音乐的胚芽。从妈妈的那首歌开始,我便对唱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当妈妈唱歌时,我都会跟着哼唱。</p><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家乡的农村还没有电,也买不起收音机,根本谈不上跟电视、收音机里学歌,只能偶尔通过民间艺人的口口相传,或者农村的露天电影中的插曲,学习唱歌。</p><p class="ql-block">说来也怪,不知道我是记忆力好,还是有唱歌天赋,一般的歌我只要听上一两遍就会了。我的嗓子和妈妈一样好,唱歌特别好听。而且,连我自己都不明白的是,我居然无师自通的学会了识谱。</p> <p class="ql-block">上小学以后,有了音乐课,开始逐渐接触到点点滴滴的乐理知识,自己的歌唱的也越来越好,是全校公认的男生中唱歌最好的,没有之一。</p><p class="ql-block">我们大队有一个剧团,而且这个剧团方圆百里远近闻名。我们那个时候最幸福的事情就是老师不留作业,放了学以后,我就可以到大队剧团去参加排练和演出。</p><p class="ql-block">到了高中,我顺理成章的就被选进了学校的文艺宣传队,并且成了“台柱子”。</p> <p class="ql-block">“知识改变命运”,这句话被普遍认为是出自现在倍受争议的富商李嘉诚之口。如果让我也有感而发说一句名言,我会说“唱歌改变命运”。当然,我这句名言并不具有普遍意义,但它却是我自己的真实写照。</p><p class="ql-block">1972年底,征兵工作开始了。参军,一直是我的梦想。这不仅仅因为“一人参军,全家光荣,”更因为部队是一个大溶炉,我想到那里锤炼自己!</p><p class="ql-block">然而,用现在的流行语言说“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尽管我向大队和民兵连多次提交申请,但得到的回应都是“体检名额已满!”因为我们家“朝中无人”。</p> <p class="ql-block">转机出现在某一个晚上。</p><p class="ql-block">那个时候我们即将高中毕业。参军无望、心灰意冷的我正在复习功课,准备迎接那毫无意义(那时已废弃了高考)的毕业考试。忽然,听到大队的广播喇叭喊话,要我“赶快到大队来一趟!”我敏感的意识到,这个时候让我去大队,一定和当兵的事情有关。</p><p class="ql-block">我赶紧跑到大队。果不其然,民兵连长罗广发递给我一张表格要求我填写,并告诉我“明天早上大队的5个青年集中出发去体检站参加体检”。</p> <p class="ql-block">那一夜,我激动的热血沸腾,翻来复去睡不着,满脑袋里都是绿色军营的憧憬。</p><p class="ql-block">体检站里,来自两个公社的100多名应征青年,即高兴又都忐忑不安。负责我们公社接兵的是3014部队的一位名叫席秀田的司务长,他紧紧地跟在我的身后,逐个体检室走。直到最后一科下来,他才兴奋的拍了一下我的肩膀,“小伙子,你合格了!准备和我去当兵!”</p><p class="ql-block">后来我才知道,临出发接兵前,团里给他下达了一项任务,要求他必须接一个唱歌好,爱好文艺的兵回来!为了完成这项任务,他专门跑到我们学校去了解情况,学校向他推荐了我。</p><p class="ql-block">在我们大队体检名额已经落实的情况下,公社武装部长栾永江特批一个名额给我,于是,我才幸运地赶上了征兵的末班车。</p><p class="ql-block">可以说,没有妈妈那首歌对我音乐渴求的启蒙,我就不可能迎来参军入伍的人生转机!</p> <p class="ql-block">出发前的一天,我在学校门前的路上遇到了接兵的席司务长。他问我“你们还没有离校吗?”我告诉他“我们还有两项任务,一是要拍一张毕业照,留作纪念;二是校文艺队要去县里参加文艺调演。”席司务长担心耽搁部队新兵起运,我告诉他“放心吧,这么来之不易的好机会我怎么会不把握住呢!”</p><p class="ql-block">1972年12月17日晚,大队在俱乐部里专门为我们参军的4名青年开了欢送会。第二天早上,我们穿上崭新的绿军装,含泪告别父母,告别家乡,走向人生的新起点。</p> <p class="ql-block">我感恩接兵的席司务长慧眼识珠,感恩学校的力荐,感恩栾永江部长的大开绿灯。更感恩妈妈的那首歌为我播撒的音乐种子!</p><p class="ql-block">我和妈妈相拥喜泣。我问妈妈“还记得你经常唱的那首歌吗?”妈妈点点头。我和妈妈一起唱起来“妈妈你放宽心,妈妈你别担忧,孩儿为国服兵役,不过三五秋……”</p> <p class="ql-block"> 后记</p><p class="ql-block">到部队不久,我先后被抽调到团政治处搞文艺创作,被抽调到师演出队搞演出。再后来,我就当班长、排长、指导员、宣传干事、教导员、军区司令部直属政治部秘书、政治处主任、政治委员,最后在部队退休。</p><p class="ql-block">退休后,我又回到老家农村照顾92岁的老母亲,直到她98岁无疾而终。</p><p class="ql-block">我腑在妈妈身前,轻声的对她说“妈妈,还记得我参军走时咱俩唱的那首歌吗?妈妈你放宽心,妈妈你别担忧,孩儿为国服兵役,不过三五秋……”</p><p class="ql-block">唱歌的是我,听歌的是我心中的妈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