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江南古镇,很多都是傍水而生。渔梁古镇也不例外。它傍依新安江上游最主要的支流练江,是连接长江、新安江最短的通道,也是通往京杭大运河的通道。自古,这里就是商贾外出、官员往返必经之路。</p> <p class="ql-block"> 渔梁古镇,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是一座拥有千年历史的古镇。这里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古文物和传统文化。</p> <p class="ql-block"> 渔梁坝,渔梁坝是新安江上游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古代拦河坝,被誉为“江南第一都江堰”。渔梁坝始建于唐代,明代重建,由大青石砌成。每块青石重吨余,每垒十块青石立一根石柱,每块上下层之间用石錾嵌入固定,每层各条石之间用石锁相扣,上下左右紧连一体,构筑成跨江而卧的大坝。坝中间开大小不同三道水门,用于排水。</p> <p class="ql-block"> 渔梁古镇古街,距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是当时徽商外出经商往返的必经之路,也是府衙官员们出门的必经之道,被称为“徽商之源”。</p> <p class="ql-block"> 老街贯穿全镇,恰似大鱼的脊椎骨,南北垂直衍生出的十数条巷子则是鱼骨刺,地面光滑锃亮的卵石就是鱼鳞了。于是,它有了个俗称——鱼鳞街,而官名则称“渔梁街”。这是古镇的主要街道,两旁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和商铺,可以感受到古代的繁华。</p> <p class="ql-block"> 渔梁古镇是一座保存比较完整的古镇,镇内的明清建筑、石板路、古老的渔梁坝,清澈的练江为开展写生创作,提供了绝好的素材。</p> <p class="ql-block"> 一群群年轻学子,在古巷、在河边,坐在椅子上,盯向前方的树木、河滩,古宅,拿起画笔,在画板上,勾画着线条,涂抹着色彩。那幽静古朴的画面,逐步在他们的画板上栩栩如生。</p> <p class="ql-block"> 石潭村,别名石溪、石川,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霞坑镇下辖行政村,一个拥有8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隐匿于深山之中,却因春季的油菜花和秋季的云海而闻名。一个被《中国国家地理》推荐的小众秘境。</p> <p class="ql-block"> 石潭村布局颇具特色,村中河流称华源河,华源河东西两侧民宅依河而建,并有古埠头深入河旁,村内青石铺路,小桥横卧河上,连接东西人家,使人感觉身处山村,却又似在水乡。</p> <p class="ql-block"> 位于石潭村上石村水口外的安乐桥,至今已有279年的历史,是一座三孔石拱桥,桥身长14丈,高3丈5尺,桥面通阔1丈挂零。桥身呈东西走向,西端为防洪大坝通道,东端有20余步石阶梯。桥头立有用青砖绿瓦砌成的三开间桥亭。亭内供奉的武猖神传说为镇桥之神,而桥下溪流名为“华源河”。</p> <p class="ql-block"> 石潭村中民宅抱华源河而筑,依后山而居,以天然的河流为脉、交错的街巷为络,以小巧自由布局的徽州建筑院落为肌,村中有古祠堂、古水口、古庙、古桥、古埠头等,特别是建于明嘉靖年间的叙伦堂,有房梁100根,号称“百梁厅”。</p> <p class="ql-block"> 石滩老街由青石板铺就,街巷狭窄,错综复杂,两侧的建筑多为斑驳的墙壁和长满青苔的瓦肆,展现了石潭村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p> <p class="ql-block"> 石滩村春晖堂,又称上门祠堂,建于清代,坐东朝西,三进三开间。春晖堂四面群山环抱,东面有来龙山,南面是百梁厅,北面至善堂联壁,西面是石潭村主街道。大门石鼓耸立两边,正堂宽敞,梁柱粗大,其内砖木石雕各具特色,后进有石栏石柱。</p> <p class="ql-block"> 古石潭人善于经商,造就了发达的商业,村中店铺林立,是旌德、歙县徽商从水路经新安江往杭州的重要通道。</p> <p class="ql-block"> 石滩村静谧幽深的街巷,诗情画意的村边水口景观,淡雅明快的建筑色调,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风情。</p> <p class="ql-block"> 石潭村最古老的"守护者"—座伫立在河边的木质大水车。</p> <p class="ql-block"> 从山顶观景台可以俯瞰整个村落,白墙黛瓦的古民居也充满了复古风情。尤其是油菜花开季节,在云雾的笼罩下宛如一幅美不胜收的画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