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3月5日清晨,我们在导游带领下从红龙井门进入大理古城。</p><p class="ql-block"> 大理古城,又称紫城,是大理历史文化的象征,海拔约为2052米,坐落在洱海西岸,四周被苍山环绕,既有高原的清爽,又保留了平原的温润。</p><p class="ql-block"> 古城始建于唐宋时期,经过多次扩建和修缮,是南诏和大理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历史上曾是东南亚地区的重要古都之一,承载了云南1400多年的历史更迭。</p> <p class="ql-block"> 大理古城东西宽约1000米,南北长约2000 米。古城方圆12里,城外有护城河。建有4座城门楼,即东门洱海门,南门双鹤门,西门苍山门,北门三塔门。至今仍保留着明清时期的格局和建筑风格,保留着唐宋时期的部分古城墙和棋盘式街道布局,保存着土木结构,灰砖青瓦的白族民居,街道纵横交错,房屋鳞次栉比,素有九街十八巷之称。</p> 漫步在古城里,仿佛穿越回历史长河之中。每一座城楼,每一座古宅,每一块青石砖、每一块青石板,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古城与山水相依,泉水从苍山流进城里,大街小巷都有小溪河道,道路、水系网格随地形自由布局。 由于古城太大,跟团游时间有限,我们只是走马观花,去了最繁华的红龙井街、复兴街。 <p class="ql-block"> 红龙井街建于明代,至今有600多年的历史,街上有一口红龙井,因井内水质优良、井壁呈红色而得名。传说有一位孝子,母亲得了重病,有一天晚上,孝子梦见了一位老者,告诉他有一颗玉白菜可以治愈百病,但是被四条红龙看守着,只有用诚心感动红龙,才能摘到白菜,孝子半信半疑地按照梦中的指示,果然找到了玉白菜,红龙被他的诚心感动,摘了几片玉白菜的叶子,治好了他母亲的重病。</p> 古城内人流熙熙攘攘,大家都要摸一下玉白菜,祈求健康平安,终于找到没有人的机会也来亲手摸一下,百病全消了。 云南提督府旧址,又称杜文秀帅府,位于复兴路中段,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其作为云南绿营兵最高军事长官云南提督的府衙,为云南最高军事指挥机构。 1856年,滇西爆发以杜文秀为首的反清起义,起义军攻占提督府,推荐杜文秀为“总统兵马大元帅”,改提督府为元帅府。1872年起义失败,为救城中数万百姓免遭屠杀,杜文秀全家服毒后吞下孔雀胆,穿上大礼服,赴清军大营而死,年仅49岁。 复兴街是大理古城最繁华的主干道,连接南城门和北城门,总长1500米,两边商铺保持了民清时期的建筑风格,如今大理古城成为旅游重镇,复兴路演变为经营服装、银饰、大理石工艺品、缅玉、普洱茶、果脯等具有地方特色的商业步行街,是大理古城旅游的一大亮点。 宣威火腿是云南省曲靖市宣威市的特产美食,因产于宣威而得名,与浙江金华火腿、江西福安火腿齐名,被誉为中国三大名腿之一。经过足够的发酵和成熟处理,发酵三年以上的宣威火腿可以达到生吃的标准,其风味独特,据说入口即化,口齿留香。 寸四银庄是大理最具特色的银器店,寸是姓氏,四是已经相传了四代,所以命名为寸四银庄。寸家从南诏时期就开始加工制作手工艺品,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1999年在大理古城开了一个小银铺,是大理古城的第一个银铺。 银庄里纯银打造的风水缸,又称“门海”。云南,被誉为有色金属王国,其丰富的银矿资源为银器文化的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早在明朝中期,手工艺人便开始从事金、银、铜等手工艺的加工制作,世代延续至今。 雕梅是大理白族传统名特食品,因在青梅果上雕刻花纹而得名。据史书记载,远在唐代南诏时期,就有探亲访友相互馈赠雕梅的风俗。雕梅的制作过程充满了艺术与匠心,每一颗梅子都经过精心雕刻,再以蜜糖浸渍,最终呈现出酸甜适口的美味。这种指尖上的艺术,不仅是一道美食,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过桥米线是云南省的一道代表性小吃,已成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中华名小吃名录。相传,蒙自市城外有一位姓杨的秀才,每日在一个小岛上刻苦攻读,常常忘记吃饭,妻子决定每天为丈夫送去他最爱吃的米线,为避免食用时过凉,就将汤内倒入热油以保温,妻子每天送饭都要经过一座桥,于是杨秀才便给这种美食取名为“过桥米线”。 云南咖啡的种植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30年前,云南优良的地理、气候环境适宜小粒咖啡的生长,并形成了小粒咖啡“浓而不苦、香而不烈、略带果味”的独特风味,深受国际咖啡市场欢迎,稳坐中国咖啡产地的“头把交椅”,是我国咖啡最大产地。 <p class="ql-block"> 受女儿之托,我们品尝了几种咖啡,最终选择了她指定的口味,现在旅游购物真的太方便了,不像以前要大包小包地提着走,现在只要付款成功,留下地址和联系方式,商家就会通过快递寄到家中,我们云南之行没有结束,咖啡就已经到家了。</p> <p class="ql-block"> 顺着街道往南一直走就到了南门,南门城楼称双鹤楼又称承恩楼,是古城四门之首,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为古城最古老雄伟的建筑,是大理古城的象征和标志。</p> 南城楼重建于1984年,城墙是1998年在原城墙遗址上修复的,建筑风格上保持了原有的明代风格。城门上的“大理”二字是郭沫若在1961年游览大理时亲笔题写的。“大理”是国号,为“大治大理,富国兴邦”之意。<br> 南门城楼上有“文献名邦”四个大字,寓意大理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内涵积淀深厚的地方,是人文荟萃之地。清朝时期的云南提督偏图因平定云南有功,受到康熙皇帝的提拔,康熙皇帝御赐了“文献名邦”四个大字,由偏图亲自书写,以此表达对大理文化的赞美。 这是2006年我在南门拍的照片,好像没有“文献名邦”四个字。 <p class="ql-block"> 站在南门城楼上,极目远眺,苍山、洱海的风光尽收眼底。</p> 城内大街小巷、白族民居一览无余。大理古城白族建筑高低错落,灰砖青瓦颜色的搭配恰好与古城墙浑厚的色调浑然一体,形成统一和谐、古朴典雅的古城风貌。 <p class="ql-block"> 乳扇是云南十八怪之一:“牛奶做成扇子卖。”是大理的特色奶制品,是鲜牛奶煮沸混合三比一的食用酸炼制凝结,制为薄片,缠绕于细竿上晾干而成,是一种含水较少的特形干酪。油炸后口感香酥,奶香四溢。</p> 城里有一所小学。 林公坊是一座充满历史与文化底蕴的古老坊巷,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石板路两旁。这些民居大多保持着传统的白族建筑风格,青石板屋顶、雕花的门窗和精美的木雕装饰都展示了白族人民的精湛工艺和独特审美。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琳琅满目的特色水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进口商品店</h3> 古城还有很多普洱茶店铺,导游大多会介绍云南有名的特产是“两片叶子一朵花”,第一片叶子是烟叶,全国90%的烟叶出自大理,第二片叶子是茶叶,耳熟能详的普洱茶就是云南的特色茶之一。一朵花就是鲜花,鲜花也是大理的特产之一,导游给我们推荐了鲜花饼作为云南之行的伴手礼。 北门五华楼最早建于唐代,被称为南诏“天下第一楼”,曾是南诏国宴请贵宾的地方。这座楼历经千年沧桑,多次被焚毁又重建。现存的1998年重建的五华楼是一座高二十多米的四层建筑,第一层为青石修建的台座,上面三层为木建城楼,飞檐翘角,青瓦红柱,十分壮观。 登楼远眺,苍山洱海尽收眼底,是绝佳的观景台。 五华楼的建筑风格融合了汉族和白族的特色,楼上门窗皆为举世闻名的剑川木雕工艺,精美绝伦。剑川是白族的“木雕之乡”,其雕刻技艺享誉国内外,至今已经有上千年的悠久传统。 走出大理古城,我们在大理的行程就结束了,虽然行色匆匆,但是其独特的白族风情、苍山洱海的美景和丰富的文化底蕴依然让我们印象深刻。大理有四大景观:下关风、上关花、苍山雪、洱海月,走进大理的风花雪月,体验云南的历史、文化和民俗,给这次诗情画意的旅程留下一段难忘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