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父亲

胸有成竹

<p class="ql-block">  我的老父亲是一位离休的县级老干部,他是家族中最长寿的长辈,也是我们家辈分最高的“官”。他享年九十四岁,是我们全家的骄傲。父亲在建国前便投身革命工作,一生勤勉敬业,待人和蔼可亲。无论是在乡村蹲点,还是执行视察任务,他始终与群众打成一片,从不摆出官架子。无论是在乡镇基层默默耕耘,还是在县人大担任领导职务,他都一身正气,清廉为政,为党的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p> <p class="ql-block">  这是父亲早年参加革命工作时留下的照片,虽历经数十载,照片已褪色、胶片剥落,但仍能依稀看见年轻时的父亲英俊潇洒,目光坚定。</p> <p class="ql-block">  这张照片记录了父亲九十三岁那年,荣获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建国七十周年纪念章”的荣耀时刻。这枚沉甸甸的纪念章,不仅是对父亲一生贡献的认可,也是对他革命岁月的深情致敬。</p> <p class="ql-block">  父亲还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老知识分子。早年从事教育工作,建国初期在天津师范院校深造,成为党早期培养的一批知识青年之一。在百废待兴的年代,许多县级领导干部文化水平较低,父亲因此被委以重任,负责干部夜校的教学工作。他凭借渊博的知识和独特的教学方法,为家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领导干部,深得县委、县政府领导的信任与赞誉,被誉为“百科全书”和“活字典”。后来,他从教育部门调入县政府工作,又辗转乡镇、公社,历任秘书、生产资料员、副乡长、乡级调研员、县人大副主任等职,直至离休。</p> <p class="ql-block">(县委、政府、人大、政协四套班人成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  父亲是在离休前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按照常理,他早在几十年前就已具备入党条件,但由于"文革"某些"历史原因”未能如愿。</p><p class="ql-block"> 后来,县人大选举一位德高望重的民主人士担任副主任,爸爸又高票当选,他因此又被推迟入党多年,直到离休前才如愿以偿。他对党怀有深厚的感情,离休后依然注重学习,关注时事政治,每日必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海峡两岸》等节目。他喜欢养花、练习毛笔字,还养成了每天读报的习惯,将报纸、社论、杂志中的重要内容剪辑成册,或撰写读后感。在他去世后,我整理他的遗物时,竟发现他留下的读书笔记多达三十多本,剪辑的报刊资料也有十几本,从中可见他对学习的热爱和对政治的关心。</p> <p class="ql-block">  他特别注重自身修养,经常告诫我们要踏实工作,低调做人,在他的影响下,我们兄妹和每个家庭成员不论在工作岗位还是各自的小家庭之间都能和谐相处,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已成为优良家风。一代后人也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工作,默默奉献,做出了自己的贡献。</p> <p class="ql-block">  一晃眼,父亲已经离开我们五年多了。他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工作作风,艰苦朴素、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以及对党执着追求的理想信念,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