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安徽宏村

无言

<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10日我们参加了鞍山中旅海外国际旅行社组织的"7省双汽15日游",早晨5时我们一行40人乘大巴车,披星戴月,踏上"7省双汽15日游″,"走马观花″的行程。经过近17个小时的行程,于当日晚上21点50分入住山东曲阜华驿酒店,第二天早晨5时我们乘大巴车又匆匆上路,经过9个小时的车程,于下午16时到达安徽省黄山市宏村景区,这是我们此次旅游行程计划游览的第一个景区,在宏村按行程计划,在宏村景区游览2个半小时,于晚上19点30分入住黄山市甜甜美宿酒店。</p> <p class="ql-block">宏村,安徽省黟县宏村镇下辖行政村,中国传统古村落,位于黄山西南麓,村域面积19.11公顷。始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一1162年)。</p> <p class="ql-block">宏村,整体村庄从高处腑视,是一座″牛形村落,宛如一头斜卧山前溪边的青牛。雷岗为牛首,参天古树是牛角,民居为牛躯,水圳为牛肠,月沼为牛胃,南湖为牛肚,河溪上架起的四座桥梁是为牛腿。</p> <p class="ql-block">宏村,三面环山,布局基本保持坐北面南状,基址处于山水环抱的中央。</p><p class="ql-block">宏村地处皖南山区低山丘陵地带,黄山余脉,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地势较高,平均海拔350米。大多处于平坦地带,靠山脚却依山势而上。</p> <p class="ql-block">南宋绍兴元年(1131年),宏村始祖汪彦济因遭火灾之患,举家从黟县奇墅村沿溪河而上,在雷岗山一带建十三间房为宅,是为宏村之始。</p><p class="ql-block">明朝是宏村发展的鼎盛时期,清朝咸丰时期渐渐宏村开始衰落,现今改革开放后,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保护古村落宏村,促进了宏村的保护和发展。</p> <p class="ql-block">宏村,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宏村最早称为"弘村",据巜汪氏族谱》记载,当时因"扩而成太乙象,故而美曰弘村″。</p> <p class="ql-block">据《弘村汪氏家谱.宋始迁弘村祖彦济公原序》记载:宋代弘村的始祖汪仁雅,祖籍原为歙县唐模,在金陵经商因遇一场大火,被迫回老家,途经黟县北乡,暂寓奇墅村。又因奇墅地势散漫,山洪易发易淹,火灾发生而难灭,不足久居。到,宋绍兴年间,奇墅村遭匪劫,又遭火焚烧,后裔汪彦济遂遵祖训,举家迁至雷岗山下,卜定宅居,始建十三间(后称十三楼),取弘广发达之意,名曰弘邨,后到清乾隆年间,皇帝叫弘历,因避讳而改名为宏村。</p> <p class="ql-block">宏村以汉族为主,原为汪姓聚居之地,本地重视宗族,建于汪氏宗祠,内有汪氏家训、祖宗牌位、祖宗画像等,有″天下姓汪本一家"的说法。</p> <p class="ql-block">宏村村落格局是以月沼为核心地带,月沼周围是宏村人集散最频繁的空间。</p><p class="ql-block">月沼,又称月塘,位于宏村中心部位,建于明永乐年间,当时宏村人汪思齐"遍阅山川,详审脉络",制订扩大宏村基址,规划宏村发展蓝图,引西溪水绕村屋,又把水引入村中心天然井泉处建月沼池塘,后经再次凿圳、挖掘成半月形池塘,形成了"月沼″。</p> <p class="ql-block">宏村的建筑为徽式建筑,粉墙黛瓦,布局分列规整,檐角起垫飞翘,整个村落选址、布局和建筑形态,強调天人合一,尊重自然、利用自然的理想境界,使宏村村落的整体轮廓与地形、地貌、山水筚自然风光和谐统一。</p> <p class="ql-block">宏村,是一座古村落。完好保存的明清时期的民居就有140余幢,主要景点有:月沼、南湖、南湖书院、承志堂、宏村水圳、古树、树人堂、明代祠堂、乐叙堂等。</p> <p class="ql-block">宏村的古建筑是徽式建筑,青砖黛瓦马头墙。宏村街坊巷弄纵横交错,建筑雕刻,室内外装饰、装修诸方面都具有鲜明的地方文化特色。宏村古村落整体轮廓清凉明秀,被国内外专家誉为"中国画里乡村"。</p> <p class="ql-block">宏村的建筑有着精雕细刻的入口门槛、高耸的马头墙、曲折的墙面、不同形状的石雕漏窗,屋脊的高度基本相差不大,单宅独高与众相异的现象基本不存在,这种中庸观念维护了传统村落内井然有序的空间形态,高低错落有致,房舍鱗次栉此,微见屋脊坡顶,粉墙青瓦马头墙舒朗生动,檐角起垫飞翘,增加了空间的层次感和韵律美,有的房舍因地基的限制也有灵活变化的布局,随着塘沿、圳旁、湖畔走向而变化,形成浓郁的自然形态模式。</p> <p class="ql-block">徵式建筑讲究房子的装饰,木雕、砖雕、石雕,是徽式建筑的″三绝",精雕细刻,栩栩如生 。马头墙是为了防火,天井则是在下雨时起蓄水的作用。宏村古村落百余幢‘‘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是典型的徽式建筑,被誉为"古民居建筑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汪大夑故居,汪大夑故居原名振绮堂,建于清道光二十五年,位于宏村正街中段,大门面北,占地六百多平方米,由二楼前后三间、偏厅、书房厅、花园、庭院等组成。汪大夑是民国初年黎元洪政府国务院总理兼财政部長,同时也是″五四″运动重要策划者之一。这里是汪大夑少年生活的地方。汪大夑故居是宏村保存最完整、气势最恢宏、雕刻最精美的古民居之一。</p> <p class="ql-block">宏村水圳,建于明永乐年间,总長1200余米,谓之"牛肠"。宏村人的先人在宏村的上首浥溪河上拦河筑石坝,用石块砌成的数米宽的人工水渠,利用地势落差,引水入村。水圳九曲十弯,穿堂过屋,经月沼最后注λ南湖,出南湖,灌农田,浇果木,重新流入濉溪。</p> <p class="ql-block">水圳,是古代村落的"自來水″,当年汪氏祖先曾立下规矩,每天早8点之前,″牛肠"里的水为饮用水,过了8点之后,村民才能在这里洗涤。水圳是古村落宏村营建智慧的体现,与村民的生活紧密结合。</p> <p class="ql-block">安徽宏村一品更楼,是一幢古宅,位于古水系的源头,背倚雷岗山,环境幽美静秀,是极具灵性的风水宝地。此宅距今巳有400多年的历史,是宏村名人汪日章的故居,亦是宏村古老的明代建筑,属于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文物。</p> <p class="ql-block">安徽宏村,古朴静美,逶宛曲折的条条街巷纵横交错,漫步其中,曲径通幽。</p> <p class="ql-block">承德堂,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明代古民居,位于宏村上水圳中段与著名景点承志堂毗邻,距今已有近400年的历史,耗资十万两白银建造此宅,以楹联和木雕闻名于世。</p> <p class="ql-block">宏村邮局,是以微州文化为主题设定的主题邮局,坐落于宏村景区,始建于南宋年间,是一座典型的徽派建筑。</p><p class="ql-block">"任世间喧嚣嘈杂,我自能清清幽宁心。"宏村主题邮局内的明信片上张贴着许多游客的留言卡片,记录着他们的旅行时刻。德国下萨克森州考察团,到达宏村主题邮局,现场选购黄山特色风光明信片和宏村风光明信片并邮寄,向全世界讲述黄山、宏村故事,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承志堂,是宏村的精典建筑。建于清代咸丰五年(1885),整栋建筑为木结构,内部占地21O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整幢建筑,砖、石、木精雕细刻,朱柱金梁,金壁辉煌,是一幢保存完整的大型民居建筑,有"民间故宫"之称。</p> <p class="ql-block">承志堂是清末大盐商汪定贵的住宅,全宅有9个天井,大小房间60间,围绕着9个天井分别布置。136根木柱,大小门窗60扇。全宅分內完、外院、前堂、后堂、东厢、西厢、书房厅、鱼塘厅、厨房、马厩等。另有保镖房、男女佣人房。宅内有池塘、水井,用水不出屋。</p> <p class="ql-block">天井,徽州古宅四周房顶屋檐衔着的一方的天,屋顶上开的″天窗",是″四水归堂式″建筑。天井,已成为徽州古民居的标志物。</p><p class="ql-block">徽州人讲究聚族而居,″民不染他姓″。随着子孙繁𧗠,人口增多,房屋进一步套建,墙高无外窗,鳞次栉比,紧密相连,民居的釆光、通风等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天井这个天窗了。</p><p class="ql-block">徽州古俗有″暴室能聚财″之说,天井,使家暴露可满足″聚财″心理,天井的水不外泄,流入室内天井的明沟中,留下雨水,″四水归堂",″肥水不外流″财气聚家中。</p><p class="ql-block">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徽商"雄距神州半壁江山",富甲天下,同时又被″重农抑商"的桎梏所制抑着,在家中设置个天井,既获″天人合一″之灵气,又有″顶天立地″之满足。由于深宅、高墙所形成的心理压迫感,有了″仰天长叹″的宣泄和喷发之曰。</p><p class="ql-block">徽州天井这种″绝妙的建筑空间″,包括中国其他地方在内的世界建筑范围内,都是绝无仅有,是唯一的。</p> <p class="ql-block">中外专家评价宏村是″世界上少有的古代有详细规划之村落",是″中国传统的一颗明珠",是″研究中国古代水历史的活教材"。</p> <p class="ql-block">1997年10月,世界建筑大师贝聿铭先生专程来宏村参观,他对这里的古建筑和古水设施等给予极高评价后,并在承志堂内挥毫题词,"黟县宏村古建筑物是国家的瑰宝″。</p> <p class="ql-block">2000年初国际古遗址理事会理事大河直躬先生在考察宏村后评价:″青山绿水本无价,白墙黑瓦别有情"。他受命于世界遗产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宏村的考察报告,称"宏村是人居与自然最完美的结合″。</p> <p class="ql-block">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给出的评价是:宏村古村落在很大程度上仍然保持着那些在上个世纪已经消失或改变了的乡村的面貌。其街道的风格,古建筑物和装饰物,以及供水系统完备的民居都是非常独特的文化遗存。</p> <p class="ql-block">村口红杨树,学名"枫杨″,胡桃科枫杨属,别名枰柳、麻柳等,落叶大乔木,小坚果,西端具翅,花期5月,果熟9月,为古村落宏村的风水树,高19米,围6米,树龄500余岁,系牛形村″牛角″之一。古时,村中老百姓办喜事,新娘的花轿先绕红杨树一周然后进村或出村,预示着新人百年好合、洪福齐天。</p> <p class="ql-block">村口银杏树,学名″银杏",别名公孙树、鸭脚树、蒲扇,祼子植物落叶乔朩,村民又称"白果树",寿命极長,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被称为″活化石″,″植物界的大熊猫"、系古村落宏村的风水树和牛形村的″牛角″之一,树龄500余岁,村中老人辞世,寿棺要绕树三周,寓意高福高寿,子孙满堂。</p> <p class="ql-block">南湖,位于宏村南端,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宏村将村南百亩良田凿深数丈,周围四旁彻石立岸,仿西湖平湖秋月式样,建成的南湖。</p> <p class="ql-block">2004年,中国国家邮政局发行《皖南古村落一一西递、宏村》特种邮票一套4枚,其中2枚就是宏村的南湖和月沼,邮票面值均为80分。</p> <p class="ql-block">以宏村为代表的皖南古村落,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识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OO1年6月国务院公布宏村古建筑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宏村被国家评为"中国十佳最具魅力名镇";2O03年10月宏村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公布为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各村;2006年徽州三雕(石雕、木雕、砖雕,)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1年5月5日宏村景区被国家旅游局正式授予″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称号;2012年12月17日宏村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公布为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p> <p class="ql-block">手机摄影:无言</p><p class="ql-block">文字编辑:无言</p><p class="ql-block">音乐:云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