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原的心脏

萌娘

<p class="ql-block">土库曼斯坦达瓦扎有一个景观,人称的“地狱之门”,是世界上新八大奇迹之一。它是一个直径约百米、大火熊熊的天坑,令世人惊叹不已。那是1971年由前苏联科学家发现地下瓦斯后,用火药炸开并点燃的,没想到这大火一烧就是半个世纪。</p><p class="ql-block">“地狱之门”位于一个没有电和水的地方,只能依靠太阳能生活。为了晚上看这个地火奇观,我们在极其颠簸的路上开车5个多小时,晚上6:30分赶到天坑景区,夜宿蒙古包营地。</p><p class="ql-block">艰苦的蒙古包营地之夜,让我仿佛回到了知青时代,一夜五味杂陈。在那个荒原上,我还重逢了儿时的夜空,找到了父亲送给我的星星。</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达瓦扎,我第一次看见白色的小毛炉,它和那匹沉默的骆驼被拴在荒原上,有人猜它们是给游客照相用的,但是从我们来,到我们走,它们就在那里,一动不动,没看见有人找它们合影。两个不同种族的动物怎么沟通呢?它们在无际的荒凉中相依为命。它们没有草棚,没有一棵树,没有一点遮挡。夜晚,我们从天坑走回营地,我看见它们还在那里,背对着天火,就是两尊雕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那晚一夜大风,刮得包房上的毡子呼哒作响,仿佛《一千零一夜》里的妖怪都跑出来了,拍打着蒙古包。恐惧又寒冷,我睡不着,我起来穿上了羽绒服,突然想起荒野里的那俩,我走出包房,远远看见那荒野中的两个黑影,还是一动不动,想着那一夜大风,戈壁春寒,这俩小家伙就盖着天铺着地了。在黑暗中摸索的夜晚,在荒无人烟大风怪叫的原野上,你觉得那两个黑影亲切又温暖,那是会呼吸有热血的生命,虽不是同类,它们却像一盏灯,为远行的你亮起,你突然觉得不那么冷了,也不太怕了,心里有了依靠,可以支撑你超越黑暗,它们就像这荒原的心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天刚放白我就起来,借着一点天光走过去看两个小家伙,它们依然在那里一动不动,小毛驴看见我走来,便抖动了一下转过身来,它的大耳朵和驼峰一起把天边撑开一条缝儿,东方便露出了曙光,新的一天开始了,骆驼的嘴巴又开始蠕动着,它们的坚韧令我肃然起敬。</span></p> <p class="ql-block">早晨洗漱没有热水,早餐有一碗热汤是中国的方便面,一大锅水大概就放了一包砸碎的方便面和大量的盐,汤虽寡却是不淡。在缺水缺电的野外生活里,热汤就是最珍贵的。餐后,我们顺路去了附近另外两个天坑,一个有小火,另一个是水坑。然后我们的车队扬尘而去,此一去多半不回头。</p><p class="ql-block">无论再过多少年,我大概会说起这片荒原天坑,那片一烧N多年的大火;那我就会说起星空,那个在哈尔滨2线无轨电车站上方的北斗星已然逃到了这里;我一定会说起这两个精灵——白色的小毛驴和单峰骆驼,<span style="font-size:18px;">它们鼓舞过我。</span>我说,在那个寒冷无际的荒原上,有一个白色的小毛驴和骆驼一起过日子。</p> <p class="ql-block">图1摄影:队友老张</p><p class="ql-block">图12摄影:刘春声</p><p class="ql-block">图10、14摄影:队友孙国玲</p> <p class="ql-block">萌 娘</p><p class="ql-block">编审、作家。原作家出版社纪实文学编辑室主任、《环球企业家》杂志记者部主任、编辑部主任、《企业文化》杂志执行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经两届民进中央出版传媒委员会委员、第二届中国报告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女画家学协会会员。哈尔滨师大客座教授。</p><p class="ql-block">出版过散文集《秋天的钟》、长篇历史文化散文《千里走黄河》《神女应无恙》《天唱》《一日五千年》;长篇报告文学《源自北卡罗琳纳州的河流》;诗集《草木寓言》。80年代获得《北方文学》诗歌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文艺汇演双人舞一等奖。哈尔滨之夏舞蹈奖;90年代获得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征文一等奖、《人民文学》散文奖、《上海文学》散文奖、第二届国家优秀图书提名奖;黑龙江省天鹅文艺大奖散文奖;2000年以来,获得徐迟报告文学奖、冰心散文奖、《人民日报海外版》“世纪之光”报告文学奖、西藏自治区五个一工程奖以及多种文学艺术、出版编辑奖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