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浦江是大陈江的古称,这里山清水秀,人们的房子都建在高处的山坳坳里,江边没有路,人们出行靠舟船。两岸的人们靠一简易的木桥来往,每年一发洪水就会被冲垮。在桥的那一头住着一家人,以桥为姓,养了一双女儿,美貌善良,人们叫姐妹俩大桥小桥。因为是女孩子去木为乔也称大乔小乔,更显娴静端庄的气质。</p> <p class="ql-block"> 诸暨是浦江流域,浦江今称大陈江。这是一处鱼虾肥美,物产丰富的地方,在古代诸暨不是诸暨市的行政区划名,诸暨有上诸暨下诸暨之分。浦江向北流淌,<span style="font-size:18px;">前面是更宽阔的平川。</span>两岸是古人生活的家园,此地文人墨客常常驻足留下很多千古绝句。今义乌大陈镇也是上诸暨一部分,是古人浦鱼的最好场所,捕鱼的地方又称渔浦,古宝掌千岁和尚曾在这里过到司空山。</p> <p class="ql-block">乌伤县是今义乌的古称,乌伤管辖的范围更大,包括上诸暨,唐代置浦阳县把北边的地划给浦阳县给丢了。浦江的东侧山脉叫越山,古越国越王勾践和他父亲允常都在这建都,勾践用西施作内应把吴国灭了,发达之后才迁绍兴。所以说西施是诸暨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说到越山,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在这里住过。为纪念越王勾践,山里有千年古寺,大陈镇施宅北宋施驸马还是一个越王寺最大的檀越(最大的施主)。越山里有一条山谷,名叫赤岩山谷,有一座庙宇叫宝严寺宇,寺前有一座圆润的山,人们称鹅鼻大岩,明代高僧鲍性泉在这里修行,写了《天乐鸣空集》,在自序中说:“吾越有山,名曰鹅鼻,又号大巖,古宝掌千岁和尚尝居于此”。郭子兴家住上诸暨越山的南端石门,他本家兄弟郭子章是个诗人,被朱元璋害了,他写过一首诗《寄孙伯雍》孙伯雍是个寄托名,实际是对郭子兴父亲的挽词,他说“吴山绿如盖,越山天下奇”。</p><p class="ql-block"> 这赤岩水谷的溪流有个好听的名字叫若耶溪,有关古人写若耶溪的诗词就多了。</p><p class="ql-block">《春泛若耶溪》</p><p class="ql-block">唐·綦毋潜</p><p class="ql-block">幽意无断绝,</p><p class="ql-block">此去随所偶。</p><p class="ql-block">晚风吹行舟,</p><p class="ql-block">花路入溪口。</p><p class="ql-block">际夜转西壑,</p><p class="ql-block">隔山望南斗。</p><p class="ql-block">潭烟飞溶溶,</p><p class="ql-block">林月低向后。</p><p class="ql-block">生事且弥漫,</p><p class="ql-block">愿为持竿叟。</p> <p class="ql-block"> 西施在家时常在浦江边浣纱,所以后人为纪念她把浦江称为浣江。在历史长河里,人们都知道西施是诸暨人。古代的诸暨只指浦江平川。</p> <p class="ql-block"> 三国时期时,大乔嫁给了孙策,小乔嫁给了周瑜。三国志·吴书九·周瑜传》:“领江夏太守,从攻皖,拔之。时得桥公两女,皆国色也。策自纳大桥,瑜纳小桥。”就说大乔小乔是晥(安徽潜山市)人也太牵强附会了。越山诸暨不缺美人,越山诸暨美女勤劳善良,能娶到这里的姑娘是最幸运的。时得桥公两女,可不是战时被掳来了,掳来有失人的尊严,可大乔小乔就与东吴君王家有关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早在《隋代书•地理志》《太平环宇记》中就有记载,越山女汲水登高,体态端美,神仙不让船夫看,坠三大石塞水源,船进不了。这山就有名了叫歌山,所以大陈也就有石门古称谓。</p><p class="ql-block"> 吴夫人是孙策、孙权兄弟的生母(东吴国王母亲),据《三国志》、《会稽贡举簿》等史料记载,吴夫人幼年失去双亲,跟弟弟吴景移居越中,寄养在亲戚家。越中就是越山中,这里山水秀美,千峰越山邻浦江沃州。</p><p class="ql-block">《三国志》吴书·卷五十九</p><p class="ql-block">……孙皓(孙权孙子)即位,迫和、霸旧隙,削基、壹爵土,与祖母谢姬俱徙会稽乌伤县。乌伤县是义乌旧称。</p><p class="ql-block"> 杜牧的《赤壁》诗句“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使得她们俩的名声更加深入人心。</p><p class="ql-block"> 桥家与东吴君王家都在诸暨越山中。</p> <p class="ql-block"> 明初,有古义乌人很多从军戍边去了云南贵州,他们都是朱元璋征南的将士。包括被朱元璋收编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陈友谅部属。他们的后裔在贵州繁衍生息,后裔甚众。</span>网络文章中提到许多姓氏,如左、马、聂、张、谢、卢、宋、邓、白、吴、陈、戴……等姓氏的口传他们始祖来自大桥小桥。</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剥开“大桥头小桥尾”的皮》及《吉安府庐陵县大桥头、小桥尾、珠子巷、石灰巷、金竹林在哪里?》等网络文章,一个主题就是大桥小桥在哪里,有的说在江西有的说在临海郡。他们都理解为是一个大桥小桥地名,这就找不到祖籍地了。大乔小乔是一对义乌诸暨的姐妹花与远古的西施是同乡啊。由于战争,明初出远门的人流传着大乔小乔的传说,难道大乔小乔还有不是义乌的理由吗?</span></p><p class="ql-block"> 白氏宗谱记载祖居大桥小桥,叫“珠子”的地方。珠子是诸暨的地方话呀,地方话诸暨叫“珠子”。还有的称在“石灰”应该是指石门,记住老家有个“石”。还有的称“金竹”应该就是金山,古代这里的人都住金山下。古人从军去了,这些地名的记载基本是对的,是以我们这的方言记录。</p><p class="ql-block">《贵州穿青人民族成分问题重新调查报告》讨论稿论证这是元末明初跟随陈友谅起义失败后逃散到贵州的江西“土人”(楚人),并认为“大桥头”、“小桥尾”是“秘密接触暗号”,这群逃散的“土人”在这个暗号的联络下发展成今天的穿青人。</p><p class="ql-block"> 穿青人的依着文化与泉州惠安女依着文化是同脉的,环境不一样,演变也有所不同。两地的女人能干一切重活,这种习俗也一样,这是有原因的,男人有更重要的事要做。如,海运贸易,还要时刻准备抵御外敌。</p><p class="ql-block"> 大桥小桥肯定不是暗语,找的是大乔小乔家乡。</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看了《剥开“大桥头小桥尾”的皮》及《吉安府庐陵县大桥头、小桥尾、珠子巷、石灰巷、金竹林在哪里?》等网络文章,感触较多。</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