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陶然亭公园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太平街19号,1952年建园,占地面积56.56公顷,其中水面16.15公顷,是一座融古代与现代造园艺术为一体的、以突出中华民族“亭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新型城市园林。它是新中国建立后北京最早兴建的一座现代园林,有“都门胜地”之誉。园内林木葱茏,花草繁茂,楼阁参差,亭台掩映,景色宜人。为北京市历史文化名园,国家级4A景区。</p><p class="ql-block"> 去年七月曾来游园,因慈悲庵周一休息闭馆,所以唯独没能看上公园最精华的地方~陶然亭。今专此前来观看。</p> <p class="ql-block">陶然牌楼</p> <p class="ql-block">佳境牌楼</p> <p class="ql-block">陶然亭慈悲庵文保石碑</p> <p class="ql-block">慈悲庵</p><p class="ql-block"> 又称观音庵、大悲庵、慈悲禅林、招提胜境,<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一座元代古庙。</span>始建于元代(1271年~1368年),位于北京市陶然亭公园湖心岛西南<span style="font-size:18px;">端台地上,范围东西53米,南北47米,院落建于高台之上,总建筑面积约为840平方米</span>。主要建筑有观音殿、准提殿、文昌阁、陶然亭等。庵内存有辽代与金代两座经幢。民国时期,慈悲庵为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志士的秘密活动地。</p> <p class="ql-block">山门门额石刻“古刹慈悲禅林”六个字;门内额匾“招提胜境”。</p> <p class="ql-block">影壁</p> <p class="ql-block"> 庵内有四座院落,前院有殿堂两座,即观音殿和准提宝殿。</p> <p class="ql-block">观音殿</p><p class="ql-block"> 为慈悲庵北殿,建于元代。观音殿三楹,座北朝南,<span style="font-size:18px;">与准提殿相对,</span>位于慈悲庵中轴线上。清康熙二年(1663)重修,殿内祭祀三大士(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普贤菩萨)泥塑像。殿额为“大自然”,殿内题“自在可观”。</p> <p class="ql-block">准提殿</p><p class="ql-block"> 为南殿,坐南朝北,两向开门,与观音殿殿门相对。殿内供奉准提等三位菩萨,还有其他许多佛像和神像、祭器、供具等等。殿额题“准提宝殿”,殿联题“法雨慈云、众生受福;金轮宝盖,两戒长明”。</p> <p class="ql-block">院内立有两通石碑和金代经幢。</p> <p class="ql-block">重修黑窑厂碑记,清光绪23年重修时立。</p> <p class="ql-block">陶然亭石碑</p><p class="ql-block"> 1930年由清末民初书法家袁俊书。</p> <p class="ql-block">金代经幢</p><p class="ql-block"> 位于慈悲庵内影壁西侧。始建于金天会九年(1131年)四月,幢身八面,交错刻有四尊佛像、梵文和汉文两种文字的陀罗尼。明成化五年(1469年)和清康熙六年(1667年)曾再修。</p> <p class="ql-block">前院与后院的隔墙上嵌有两方石刻。</p> <p class="ql-block">般若波罗蜜多心经</p> <p class="ql-block">文昌阁</p><p class="ql-block"> 为二层建筑,上下各三楹。阁下祭祀梓潼帝君(即文昌帝君)和魁星,是主宰文运兴衰、功名禄位之神;阁上祭祀玉皇上帝。清代来京应试考生多到此求签问卜,以求高中。</p> <p class="ql-block">殿门额匾题“因材而笃”四字。</p> <p class="ql-block"> 东侧《魁星图》石刻中的魁星像是由代表孔子思想核心的“正心修身、克己复礼”8字组成。</p> <p class="ql-block">辽代经幢</p><p class="ql-block"> 位于慈悲庵内文昌阁前。建于辽寿昌五年(1099年)四月十三日 ,八角柱体,八面刻有汉文和音译梵文的经文,先经后记。幢记中记载“京东”二字,是确定辽南京城位置坐标的重要文物。</p> <p class="ql-block">陶然亭</p><p class="ql-block"> 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时任工部郎中江藻在慈悲庵内建亭,并取唐代诗人白居易“更待菊黄家酝熟,共君一醉一陶然”诗意,为亭题额“陶然”。陶然亭建成后,因周围环境幽静雅致,吸引众多文人雅士来此修禊雅集,从此陶然亭闻名遐迩,被誉为中国四大名亭之一。</p> <p class="ql-block"> 陶然亭因江藻所建又称“江亭”,由于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江藻的长兄江蘩对陶然亭进行过修改扩建,虽称亭,但实已改为敞轩。陶然亭面阔三间,进深一间半,面积90多平方米。亭内存有五方石刻,四副楹联。</p><p class="ql-block"> 入口挂联为翁方纲所撰“烟藏古寺无人到,榻倚深堂有月来”,后为翁同龢补书。</p> <p class="ql-block">出口额匾“陶然亭”为郭沫若题;挂联为“烟笼古寺无人到,树倚深堂有月来”。</p> <p class="ql-block">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谭嗣同撰书的《城南思旧铭并叙》石刻。</p> <p class="ql-block">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王昶撰书的《邀同竹君编修陶然亭小集》石刻。</p> <p class="ql-block">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齐白石撰书的《重上陶然亭望西山词》石刻。</p> <p class="ql-block">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江藻族兄江皋撰书的《陶然亭记》石刻。</p> <p class="ql-block">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江藻及其兄江蘩撰书的《陶然吟》石刻。</p> <p class="ql-block">慈悲庵北配殿</p> <p class="ql-block">绿阴书静</p> <p class="ql-block">慈悲庵修复石碑</p> <p class="ql-block">院内存有两件古代的石雕,年代不无考。</p> <p class="ql-block"> 陶然亭慈悲庵自明朝中叶起为士人名流游息之地,清代建陶然亭后尤盛。至近代,则因许多著名的爱国者和革命家多曾与此有所联系而闻名于世。如鸦片战争时期的林则徐、龚自珍、魏源、黄爵兹;戊戌变法时期的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辛亥革命前的秋瑾;民国初年的孙中山;五四运动前后的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因此,陶然亭慈悲庵有“人民革命的摇篮”之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慈悲庵为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先进知识分子在北京开展秘密活动的场所之一。如今庵内南北配殿、绿阴书静等殿宇均为展厅,设有“先驱者的奋斗--慈悲庵党的早期革命活动专题展”,展示了毛泽东在北京领导驱张运动,李大钊、周恩来等在慈悲庵召开五团体会议和高君宇烈士革命事迹,再现了慈悲庵当年那段充满革命激情的红色记忆,再现了以毛泽东、周恩来等为代表的革命先驱走上马克思主义道路的实践探索之路。</p> <p class="ql-block">陶然亭公园春光随拍</p> <p class="ql-block">小桥流水</p> <p class="ql-block">垂柳依依</p> <p class="ql-block">桃花盛开</p> <p class="ql-block">柳绿花红</p> <p class="ql-block">碧水荡漾</p> <p class="ql-block">波光粼粼</p> <p class="ql-block">湖光倒影</p> <p class="ql-block"> 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柳树吐芽,桃花盛开,湖水荡漾,柳绿花红,波光粼粼,垂柳依依,一幅幅秀美的春景图着实令人陶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