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葫芦谜趣》之“趣”</p><p class="ql-block"> 蔡 芳</p><p class="ql-block"> 《葫芦谜趣》是当代湖南灯谜大咖敖耀寰先生继《葫芦集》《乐隐集》《悟怡集》《品灯集》等之后出版的又一部个人灯谜专著。本书分为两大部分,《灯话篇》和《谜作篇》。写作时间跨度1988年--2022年2月,是30多年谜事活动经历中的趣闻和感悟汇集。</p><p class="ql-block"> 敖耀寰自号“葫芦居士”,《葫芦谜趣》便是敖耀寰的为谜之趣,此书与他前几本专辑取名风格不同,突出了“趣”字。他在书的《后记》一开头就表明:“本书名曰《葫芦谜趣》,意在讲谜语,突出趣味性。”</p><p class="ql-block"> “趣”作为名词,有旨趣、兴趣、乐趣、志趣之意。旨趣:指要旨、大意。兴趣:是人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是推动人认识事物、探索真理的重要动机。志趣:指志向与情趣。而“谜趣”之“趣”指的是灯谜的乐趣和趣味,这种趣味能使人感到快乐,能引起兴趣和爱好。《葫芦谜趣》利用谜评、谜话介绍灯谜知识,将读者逐步引入谜门,增进理解,品味谜趣。各种原创谜作都是为了表现谜中有趣,以达到“与众乐谜,乐在其中”的目的。</p><p class="ql-block"> 拜读全书,我觉得该书之“趣”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p><p class="ql-block"> 一、“趣”在谜作即景。谜材无处不在,谜趣无处不有,而契机稍纵即逝,全靠敏睿发现即时捕捉。敖耀寰属意谜酿生活,善于即景生谜,妙招叠出。</p><p class="ql-block"> 如:《婚礼猜谜趣味浓》省警察学校小喻和某厂小唐喜结连理。敖耀寰为之主持婚礼,特意准备了数条难度不大又切合婚庆气氛的灯谜: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猜时间名词)礼拜六 ;双喜临门大家乐(猜城市名二)重庆,齐齐哈尔;劝君更尽一杯酒(猜世界地名)巴尔干;依靠泰山(猜离合字)仗丈人;新郎为何乐呵呵(四字口语)讨人喜欢(讨老婆的人很欢喜);没穿制服看新郎(猜电视剧名)《便衣警察》(新郎是警察)。若只是单独来看这些谜条,并不觉得有太特别的趣味,而把这些谜串在婚礼进程中,适时推出,应时应景,效果就大不一样,别有情趣,满堂皆喜。尤其是后面几条设计更为巧妙:新郎望着新娘道:“多来米,我爱你!”新娘则含情脉脉地答道:“祝君一帆风顺!”新郎的话是一条“即物赠”谜,被猜出“喜糖(唐)”,谐音新娘的姓。新娘的答话,猜一俗称谓“老公安”,顿读为“老公、安”,天机道破,立即引来了满堂笑声。“只许喝酒,不许接吻”,猜李白五言诗句“独酌无相亲”,“亲”别解为“亲嘴”,妙趣横生。新颖别致的喜庆灯谜为婚礼增添了高雅情趣,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印象。</p><p class="ql-block"> 又如:《奖你“一块巧克力”》“巧克力”很多人爱吃,它更是小朋友们最爱吃的食品之一。敖耀寰在学校作灯谜讲座时常用“巧克力”为即物赠的谜底,猜中奖你“一块巧克力”,在享受猜谜乐趣的同时还有吃的,是不是特别有趣?用他的话说,这颗“糖弹”激发不少孩子学习的兴趣,让他们在欢笑声中“悟”入谜途。</p><p class="ql-block"> 他又老谜材翻新,做了一条谜给谜人猜:打虎上山,来自《智取威虎山》(三字食品名)。 “打虎上山”是京剧《智取威虎山》中,孤胆英雄杨子荣化装成土匪胡彪深入虎穴的一场精彩的折子戏。此谜以面句抵消法,叫入叫出。打虎上山,将“虎”打入,“山”添上,即成“智取威虎山”,反之叫出,谜面将“虎、山”抵消剩下“智取威”三字。此时“巧”扣“智”,“克”扣“取”,“力”扣“威”,一对一会意相扣。当你猜中谜底,吃到“巧克力”时回味一下,这条谜,面句抵消再会意扣合,手法是不是很有“巧趣”呢?</p><p class="ql-block"> 再如:《爱您邀似发暗号》2014年青年奥林匹克运动会在南京举行期间,敖耀寰创作了一条即景谜:爱您邀似发暗号,靓妹帅哥赴密约(年度赛事)2014青奥会。</p><p class="ql-block"> 敖耀寰在谜话中说,此谜是得到广为人知的“201314”(2013年的1月4日)谐音“爱你一生一世”的启发,想到“2014”就是“爱您一世”,又联想到“1”字还有一个通俗的读音,即“幺yāo”,于是灵机一动,以“20”谐音“爱您”,以“14”谐“邀似”,与“发暗号”连读解为“邀请似(在)发出暗示”,推出前四字是“2014”这个年号的谐音。因为邀请是发的暗号,所以“靓妹帅哥”的约会是秘密的。“青年人神秘奥妙的约会”变成了“青奥会”的别解,谜法谐音会意,通俗易懂并充满谐趣。谜面贴近生活,符合年轻朋友的喜好和情趣。此谜材配谜面难度颇大,不想被即景因素所化解,成为一条十分自然有趣的谜作。 </p><p class="ql-block"> 二、“趣”在谜话演绎。长期以来灯谜都是小众文化,圈外人对“别解”不甚了了,谜条不加注,圈外人只能一知半解。光靠简注,也不可能把谜作的趣味全部释放出来。敖耀寰撰写了许多谜话小品,把谜中三昧演绎得非常生动有趣。</p><p class="ql-block"> 如:《每逢佳节倍思亲》,2018年9月9日,敖耀寰与5位谜友前往株洲联谊,他出了条即兴谜:“至今回想起,寨主与哥们”猜唐诗篇目《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此谜将日期阴差阳错,以“山东兄弟”扣“寨主与哥们”,当时被株洲谜友猜出,颇受好评。这条谜的谜底长达9字,若非即景时空变换,制作难度可想而知。敖耀寰在谜话中,不仅仅只是简单地记下这条谜的创作过程,还由谜底这个唐诗篇目引发出以王维全诗配谜印象最深的四条谜:(1)“独在异乡为异客”(猜凭证一)出门单(2)“每逢佳节倍思亲”(猜离合字)心相想(3)“遥知兄弟登高处”(猜成语)一览无余(4)“遍插茱萸少一人”(猜歌曲名)《那就是我》第一条是他早期(1986年)发表的谜作。“出门单”解作“一个人出门在外”,是对“游子乡愁”的概括。第二条谜不是他做而是他猜的,1992年8月,他参加中央电视台中秋晚会现场拍摄,当时由相声演员冯巩主持,他猜中这条谜幸运亮相。这组谜经过演绎,衔接自然,深受谜友赞赏,不胫而走。</p><p class="ql-block"> 又如:《刺莓儿横直勾连》敖耀寰应邀在省广电网络中心开讲座,出谜助兴。其中有条谜:“刺莓儿横直勾连”,猜4字媒体名,并提示猜谜方法是:双语会意象形。有位朋友马上猜出,谜底就是讲座现场一出大楼便可看到的“芒果TV”。他在谜话中,又对“双语”进行解说,是谜底中既含有汉语又含有英语(单词缩写)。这条谜前半段是汉语会意,刺莓儿即带刺的灌木丛中长出的红色和紫色的小果粒,甜酸可口,他儿时经常去采,吃得满嘴黑紫。“芒果”别解为带着芒刺的野果。此谜后半段,将“电视”英文单词缩写“TV”,这两个大写字母形象化,“横直”,即一横一竖相拼为“T”,“勾连”,即与带钩的“V”字紧紧相连,也意味着那刺钩儿挂在衣服上甩也甩不开的那一刻。生活气息多么浓厚,回忆往事多么有趣。 </p><p class="ql-block"> 再如:《谜话演绎“捉放曹”》曹操是一位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普通人了解他一般是从《三国演义》中开始的,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雄”的形象,一个“操”字,借代入谜,可以演绎多个有关曹操的故事。《三国演义》中曹操做的最残忍的事就是错杀吕伯奢一家。人家热情周到,要杀猪待他,他却满腹疑心,恩将仇报,简直是毫无人性,丧尽天良。敖耀寰以“伯奢满门被冤杀”猜水浒人物诨号“操刀鬼”,解作“都成了曹操刀下之鬼”。在2008年湖南首届灯谜节联欢会上,当花鼓戏《补锅》对唱一结束,敖耀寰出了一条即兴谜“阿瞒做事须提防”,猜《补锅》唱词一句。阿瞒是曹操的小名。谜底“操作要留意”一经亮出,顿时引起哄堂大笑和叫好。</p><p class="ql-block"> 根据“捉放曹”的故事,敖耀寰还发挥想象,做过一组谜:围住曹孟德,紧紧绑住他。重棍打一顿,然后放了他。猜四个体育名词,每个都有“操”字,谜底猜作“圈操、绳操、棒操、自由体操”,你说有趣吗?</p><p class="ql-block"> 三、“趣”在谜融才艺。出色的谜人大多是杂家,“杂”是兼收并蓄包容诸艺。因为灯谜作品太短小了,一条灯谜连底带面只有一行字,所以很难被文化界承认是文学。在下也是谜人,不敢菲薄灯谜,但灯谜确实太小,说实在的灯谜充其量也只能算是“微微型”的民间文学。正因为灯谜太小,表现形式未免单调,很难引起圈外人的兴趣,必须引入人们喜闻乐见的其它文化形式来为灯谜助力。</p><p class="ql-block"> 敖耀寰博识多才,诗词、摄影、小品创作诸艺兼长,他把谜趣嫁接在这些文化载体上,让人们在丰富的表现形式上感受到灯谜的趣味。他创制的《风采》字谜扑克,选取了他日常拍照的54张景物作为扑克牌的画面,每张牌配上一条7个字为谜面的字谜,同时谜面文字又是照片景物的诠释和解说,画中有谜,谜中有趣,谜人们争相收藏。</p><p class="ql-block"> 书中选入的《吹牛皮》《戏说水虎》《估谜子》《欢歌乐谜》《谜说雨花》等含谜相声,把猜谜的要领和灯谜的各种表现形式,融入谐趣的相声之中,借用相声来普及和传播灯谜知识,让人们在相声的逗乐中享受猜谜的乐趣,使相声因灯谜而增趣,又使灯谜因相声而添彩,增强了灯谜的吸引力。如相声《吹牛皮》,不仅把有关“牛”的多条趣谜串演解说,结尾还来个一谜多猜,以演出者甲、乙二人并排站着请猜一个字,排除了“从(人人)”“仁(二人)”“俩(两人)”三个字,结果出人意料之外猜个“件”字。原来甲是“人”,乙是“牛”(属牛的)啊,真是太有趣了!</p><p class="ql-block"> 他为“杜鹃杯”中华灯谜颂长沙创作赛佳谜点评(《也将无韵学评佳》),为中央电视台首届中国谜语大会征谜选评(《南灯北虎谜趣融》)等,每条谜用四句打油诗点评,这是一种新的谜评模式,既将谜意进一步阐发,又对谜技作点睛式评价,体现了“敖评”的特色,也让人们看到了灯谜作品更丰富的文化含量。他的探索实践和努力,无疑对传播灯谜文化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p><p class="ql-block"> 四、“趣”在谜子俚语。“谜语”这个名词在当代谜人的眼里就是“事物谜”的代名词,也就是民间所说的“谜谜子”“谜子”。谜人往往有个错觉,认为谜语(事物谜)带有乡土味、俗味,只有灯谜(文义谜)才是高雅的,因而大部分谜人不愿涉足谜语,甚至不屑一顾。在当代灯谜作品大爆炸的势头下,谜语作品却寥若晨星,以致成为明显的短腿。</p><p class="ql-block"> 敖耀寰擅长灯谜也酷爱谜语,《葫芦谜趣》“灯话篇”的第一小辑就是“民间隐趣”,所撰的12篇短文都是介绍和演绎民间谜语的趣谈,其中《相声捉弄“醉八仙”》《南腔北调说“鞋子”》等篇,趣味盎然,谜人诸君不妨一读,相信你也会喜欢谜语(事物谜)的。</p><p class="ql-block"> 此外,你还可以从本书《谜作篇》1000多条原创灯谜中,找出许多耐人寻味的趣谜佳作,让你获“趣”非浅。</p><p class="ql-block"> 谜人常说灯谜具有文学性、知识性、趣味性、逻辑性、思想性,而它最吸引人的乃是趣味性。灯谜的趣味建立在特殊思维——“别解”的基础上,“别解”是灯谜的特质,但光有巧妙“别解”还不可能使圈外人体味出灯谜作品的真正“趣味”,要是谜太难更是让人望而生畏,只能内卷。 </p><p class="ql-block"> 研习《葫芦谜趣》给我们有个特别的启示,谜文化的特色在于“趣”,受欢迎的谜在“趣”不在“难”。虽说谜趣无处不在,但要谜人去发现、去创造,还要多角度去演绎。关键在于如何把谜“趣”演绎到极致,让更多层面、更大范围的圈外人觉得有趣,亦即把“谜趣”的作用发挥到最大化,才能与众乐乐,让灯谜传播得更广,更能体现它的文化价值。</p><p class="ql-block">照片说明:左起敖耀寰、苏德友、蔡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