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苏州,我的故乡,随着年龄的增长对故乡的情感与日俱增,每次回乡都有新的收获,每次离乡都会恋恋不舍!</p> <p class="ql-block">苏州火车站南广场</p><p class="ql-block">树立着一尊雕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p><p class="ql-block">著名北宋政治家范仲淹,苏州吴县籍人士;</p><p class="ql-block">波澜壮阔的护城河,对岸是高大雄伟的城门平门(北门)城楼“齐泰平龢”</p> <p class="ql-block">苏州观前街,道教胜地玄妙观三清殿</p><p class="ql-block">玄妙观创建于西晋咸宁二年(276年),初名真庆道院,是西晋时期最大的道观。唐代称开元宫,北宋称天庆观,元元贞元年(1295年)改名为玄妙观。曾多次毁坏,多次修葺。</p><p class="ql-block">玄妙观概况</p><p class="ql-block">江南著名道观玄妙观,始建于西晋成宁二年(276年)初名真庆道院。唐代改称为开元宫,宋时称天庆观,元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诏改天庆观为玄妙观,清康照时,为避讳</p><p class="ql-block">改称圆妙观,民国元年恢复玄妙观之称。</p><p class="ql-block">玄妙观是整座道观的总称,观内文物遗迹众多,是我国少有的完整道观建筑群,现仍保</p><p class="ql-block">留着宋代建筑的群体风貌。历史上曾是苏州宗教文化中心,现为中国最大的道观。</p> <p class="ql-block">苏州文庙、苏州碑刻博物馆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府学文庙内,是一座收藏、研究、陈列和复制古代碑刻的专题类博物馆。博物馆馆舍苏州文庙府学始建于北宋景祐二年(1035年)。1986年10月,苏州碑刻博物馆正式成立并对外开放。馆藏碑刻7444件。</p> <p class="ql-block">碑廊</p> <p class="ql-block">廉石</p> <p class="ql-block">东汉末年,孙吴郁林太守陆绩.</p><p class="ql-block">为官清廉,身无长物,任满归乡之时,</p><p class="ql-block">因船轻不能通海,故载石以镇之。</p><p class="ql-block">民众称颂陆公廉洁,称此石为“郁林石”</p><p class="ql-block">明弘洽九年(1496),监察御史樊祉将此石迁至察院之侧,改称为“廉石”</p><p class="ql-block">•状元吴宽作《廉石记》记之。</p><p class="ql-block">清康照四十八年(1709),知府陈鹏年将此石移入苏州文庙府学,以传孝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思无邪 公生明”</p> <p class="ql-block">苏州的四大神碑,不仅是苏州碑刻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更是中国科技史乃至世界科技史上的杰作。它们分别是《天文图》、《地理图》、《帝王绍运图》和《平江图》,被称为“天、地、人、城”四大宋碑。</p><p class="ql-block">一、天文碑</p><p class="ql-block">这块碑石长216厘米,宽109厘米,分为图和图说两部分。它是根据元丰年间(1078-1085年)的测量结果绘制的,以北极为中心,展示了三个同心圆的星图。小圆代表北极,中圆代表赤道,大圆代表南天能看到的界限。另一个圆代表黄道,其直径和赤道相交,两圆交成24°角。黄赤交点之右上方是春分点,左下方是秋分点。图中还有两条不规则的线代表银河,二十八条经线将星图分成二十八个不等部分,每部分含有一宿,共二十八宿(东西南北各七宿),二十八宿内刻有1440颗星。这幅图高度总结了中国从远古到宋代的天文知识,被多国天文学家誉为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东方星象测绘图。</p> <p class="ql-block">二、地理碑</p><p class="ql-block">这块碑石长190厘米,宽105厘米,是宋代中国政治地理图,也是现存最古老的全国性石刻地图之一。碑额题有“墬理图”三字,“墬”为“地”的异体字。地图绘制了我国海岸的轮廓、主要山川、河流、湖泊的布局以及长城和各级行政机构——路、府、州的位置。图中标注的山脉共有120多座,江河60多条,行政名410个左右。图说部分共36行,行22字,书体为正书小楷,作者黄裳。在图说后有王致远所书镌刻题记,共47字,简要说明了刻石经过和缘由。</p> <p class="ql-block">三、帝王绍运碑</p><p class="ql-block">这块碑石长182厘米,宽100厘米,碑额题有隶书“帝王绍运图”五字,“绍”为“继承”之意。碑图从传说时代的“三皇五帝”开始直至南宋理宗,记录一百九十五君,历经三千五百年,是一幅以帝王更替为脉络的历史年表。这是我国古代唯一的石刻帝王世系图,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史的重要史料。</p> <p class="ql-block">四、平江图碑</p><p class="ql-block">这块碑石长284厘米,宽145厘米,是南宋平江府(今苏州市)城市平面图,也是我国现存历史最久、最完整的城市平面图之一。它刻于宋代(1229年),当时苏州面临着重建工作,正值李寿鹏在苏州做地方官,他命人实地测量和绘制后将重建苏州城的地貌刻于石碑之上,“水陆并行、河街相邻”的城市布局得以完整保留。</p><p class="ql-block">这四大宋碑不仅是苏州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国历史和科技的见证。每一块碑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值得细细品味和探究。</p> <p class="ql-block">文庙牌坊</p> <p class="ql-block">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物质文化遗产:苏州网师园</p> <p class="ql-block">网师园始建于南宋时期(公元1127~1279年),旧为宋代藏书家、官至侍郎的扬州文人史正志的“万卷堂”故址,花园名为“渔隐”,后废。至清乾隆年间(约公元1770年),退休的光禄寺少卿宋宗元购之并重建,定园名为“网师园”。</p> <p class="ql-block">网师园是典型的宅园合一的私家园林。住宅部分共四进,自轿厅、大客厅、撷秀楼、五峰书屋,沿中轴线依次展开,主厅“万卷堂”屋宇高敞,装饰雅致。</p><p class="ql-block">著名建筑:殿春簃</p> <p class="ql-block">红木轿</p> <p class="ql-block">网师园全图</p> <p class="ql-block">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双塔</p><p class="ql-block">苏州双塔又称罗汉院双塔,位于江苏省苏州市凤凰街定慧寺巷的双塔院内,二塔“外貌”几乎完全一样,分为7层,东塔高33.3米,西塔略高,33.7米,始建于北宋太平兴国年间。</p> <p class="ql-block">罗汉堂遗址</p> <p class="ql-block">明清江苏巡抚衙门,现为苏州卫生职业学院</p> <p class="ql-block">位于景德路上的环秀山庄,是近年来重新修缮对外开放的私家园林,前为苏州刺绣研究所办公用地</p> <p class="ql-block">苏州也有一条三元坊,位于人民路南,沧浪亭以北,与苏州文庙隔街对望,三元坊地区较好的保留了水乡小桥流水、人家尽枕河的景观。</p><p class="ql-block">这座古代石桥很有意思,名为“帝赐莲桥”是古代皇帝赐名的吗?</p> <p class="ql-block">虎丘附近有一条著名的古街:山塘街,从市区石路到虎丘约为3.5公里,得名为七里山塘。</p><p class="ql-block">山塘街始建于825年,为白居易担任苏州刺史期间建造,为此山塘街又称“白公堤”;之后在宋代,山塘街因金朝攻入苏州而遭到破坏,元代时,再次遭到破坏,至明时,山塘街才得到大规模的整修;1860年,山塘街被太平军烧毁。</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里山塘街上留下无数古代著名文人墨客的足迹:白居易、唐伯虎、李鸿章……</p><p class="ql-block">留下众多遗址</p> <p class="ql-block">吴中名胜:虎丘</p> <p class="ql-block">剑池,相传是吴王阖闾之陵墓</p> <p class="ql-block">杨降钱钟书故居</p> <p class="ql-block">古城名人辈出,流传多少逸事;</p><p class="ql-block">古往今来过客,留下一座名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