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仕农 文/摄 前几天在手机上看到一个小视频,一个西装革履的中年人,派头十足地走在农村的机耕路上,昂着头目视着两边农田里的油菜花,屏幕上的文字是:明明就是农村出来的,装着城里人看乡下的油菜花。真把我看笑了,怎么感觉是在说本人呢?第二天下午,就步行十几分钟来到了滨江公园的左岸花海,我农村人,到城里看油菜花,可以吧? 我相信,那条视频可以引起很多五六十岁从农村来城市定居者的共鸣,就像本人,小时候从来没感到过油菜花有什么好看的。我的老家在江南水乡的一个圩子里,家前屋后都是大大小小的河,每到春暖花开的时候,河边的田野里遍地都是金灿灿的油菜花,那时候人小,感觉油菜花比自己还高,那里是我们小伙伴玩耍的好地方,可从来没感觉到美不美的。 从上小学时起,我父母就都在城里工作,我不愿意进城,一直跟着爷爷奶奶一起在农村老家,爷爷奶奶养了头老母猪,我跟村里的大多数孩子一样,春天来了,草儿绿了,也得给家里的老母猪割猪草的。在我的记忆中,我从来没有认真地割过一次草,都是在油菜田里跟不伙伴躲猫猫,扔泥巴什么的,一直到天黑了,快快地从生产队里的田里偷几把用来做农家肥的“荷花浪”,草篮里面只有上面几根是真正割来的青草。 印象中,那时老家生产队的农田里每年都会种很多很多的油菜,当然不是为了花儿美,而是为了菜籽油。不过,每家分油的时候能分到的也就五六个一斤装的油瓶能装满就不错了,得用一整年,炒菜的时候大多数家里都是亮亮铁锅的,一大家就那么点油,舍不得吃啊。因为,跟生产队里打上来的稻子、麦子一样,油菜籽也大部分都是要交公的。我挺喜欢跟着大人,摇着水泥船到镇上(那时叫公社)交油菜籽,因为可以到街上看看,长长眼。 不过,不得不说,每年新榨出的菜油,那香喷喷的味道好吃得难以言语,尤其是我父亲在县里食品公司当干部,猪肉猪油从来不缺,奶奶炒菜也就不会像别人家一样不敢倒油,加上那时就是自家自留里地种的菜,那菜的味道绝对是现在的城里人不可能拥有的。 从十八岁来南京上大学,一晃四十多年过去了,记不得从哪年开始了,回到农村老家,慢慢看不到小时候农田里那一眼看不到尽头的油菜花了,想来应该是种油菜的收益不高。也记不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了,每年这个时候,城里人慢慢地喜欢到农村看油菜花了,小时候从来没感觉到美的油菜田竟然成了热门的旅游景点。<br> 在城里呆了几十年,我也没能免俗,陆续到过几个油菜花的著名景点。身边的是浦口张圩、高淳慢城的油菜花,远点的是兴化千垛那蜿蜒曲折的垛田里的,江西篁岭那层层叠叠的梯田上的,贵州万峰林那成百上千个馒头似的山岭中的,一个个美得让人窒息,就连距我家不足千米的滨江,也种上了一块又一块的油菜花,尽管没有大景点的那么美,也能让城里人就近地耳目一新,确实是我小时候想也没敢想的。<br> 当然,除了旅游景点、公园绿化带的油菜花主要用来观赏外,大部分农田里的油菜花还是用来榨油的,但从油菜花纯粹用来榨油食用,变成也是用来让人赏心悦目的,在我等五六十岁的老汉来说好象是转瞬间的事情。从小时候家家户户因为菜油实在太少舍不得往锅里多滴几滴,到现在家家户户为了健康少往锅里倒几滴菜油,也就是十几二十年的事情,我一直认为,我们这一代人很庆幸,亲历了这一变化的全过程。 2025年3月25日摄于南京滨江公园左岸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