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清晨的南迦巴瓦。</p> <p class="ql-block">索松村的傍晚可以看到南迦巴瓦的日照金山,早上太阳自然从另一侧升起。</p> <p class="ql-block">南迦巴瓦旁边的加拉白垒峰,与南迦巴瓦峰隔雅鲁藏布江相对,海拔7294米。</p> <p class="ql-block">紧邻雅鲁藏布大峡谷,绕山形成一个马蹄形的弯,通向印度洋方向。</p> <p class="ql-block">像是为了欢迎鼓足勇气来到这里的我们,这是加拉白垒峰早上的日照金山。</p> <p class="ql-block">清晨,薄雾像轻纱一样从山顶撒下,虚无缥缈,若隐若现,在桃花陪衬下,南峰更显威武伟岸。抬头,南迦巴瓦神山,于天际、于云端,风起云涌间忽明忽暗。身旁,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密密匝匝的桃花,遍布河谷田园白云缭绕如绸,河流蜿蜒似缎。风,从山巅骤起,荡过谷底,一瞬间就被明暗与色彩击中,坠入一场盛大的春天。</p> <p class="ql-block">索松村,一个有故事的地方,任外界人来人往,云起云落,她孤独又安静,净自拥有着三生三世十里桃花。</p> <p class="ql-block">佛掌沙丘位于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强风口地段,秋末至春末期间劲风如飓,该沙丘前后河床上因枯水期而露头的河沙,经年复一年地吹送搬运并堆积,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便聚沙成丘,形成了这一特兀的地貌景观,也是西藏地区较为罕见的沙漠景观。在雅鲁藏布江米林县境内,这一沙丘的规模仅次于卧龙大沙丘。</p> <p class="ql-block">虽然这里的景象是沙丘,但是在沙丘的周边都是高山湖泊,只有这里的景象是沙丘,与周围的景色是那么的格格不入,这里的沙色是金黄色,沙质也是很细腻。远远望去,米黄色的沙丘背靠葱茏苍翠的青山,面临淡蓝色的江水,沙丘之形与其在江面中的倒影酷似一合掌祈祷的佛掌,因而得名“佛掌沙丘”。</p> <p class="ql-block">桑耶寺又名存想寺、无边寺,桑耶寺位于扎囊县境内,西藏四大神山之一的哈布日山脚下,是藏传佛教史上第一座“佛、法、僧”俱全的寺院,被称为“建筑史上的佳作”。</p> <p class="ql-block">桑耶寺完全按照佛经中的大千世界布局:乌孜大殿代表世界中心须弥山;太阳、月亮两殿象征宇宙中的日、月两轮。</p> <p class="ql-block">主殿四周蓝、青、红、白四塔,以镇伏一切凶神邪魔,防止天灾人祸的发生;在东、南、西、北四面接近围墙大门的地方,分别建造了江白林、阿雅巴律林、强巴林、桑结林四座神殿,代表佛经上所谓四咸海中的四大部洲。</p> <p class="ql-block">大殿周围均匀分布有八小殿,表示四咸海中的八小洲;环绕寺院的椭圆形围墙象征世界外围的铁围山。</p> <p class="ql-block">桑耶寺建筑风格独特,主殿为三层,一层为藏式、二层为汉式、三层为印度式建筑风格,又称“三样寺”。正印证了寺门上方悬挂的“宗乘不二”,桑耶寺作为藏传佛教早期中心,其匾额“宗乘不二”意在强调:无论显密、大小乘或不同宗派,皆可在此和谐共修,共同契入无分别的实相。</p> <p class="ql-block">乌孜大殿的一层内供莲花生大师、寂护、赤松德赞、贝若杂纳、阿底峡、仲敦巴和妙吉祥三尊等像。佛殿平面正方形,双层墙,墙间为转经道。二层主供赤松德赞、寂护、莲花生等君师三尊塑像,另有毗卢遮那佛、燃灯佛、弥勒佛、释迦牟尼佛、药师佛、无量光佛等像。甬道的南侧是保存各种乐器的龙库,北侧是珍藏各种珠宝的宝库,西侧是经典库。上层殿内主供大日如来佛像和八大菩萨像。</p> <p class="ql-block">乌兹大殿门口两侧分别有一排转经筒,右手边的转经长廊里,很多修行的僧人在做功课,也有在虔诚的磕长头。</p> <p class="ql-block">这里也是西藏佛学院桑耶寺分院,我们到的时候差不多下午五点二十,从乌兹大殿处就可以听到学院里的僧人们辩经的声音。</p> <p class="ql-block">桑耶寺虽然也售门票,也有本地藏民来祈福,比起其他热门寺院,总的来说很清静。</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