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悠游10_西安风情辑佚

古井无波

这篇相册,主要辑2014年6月在西安市闲游浪荡时走过的几个不出名小众景点。有陕西戏曲大观园、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与大唐西市。本还有大兴善寺、回民街、化觉巷清真大寺、杨虎城纪念馆、八路军西安办事处、古城墙与钟鼓楼等。这些当年按旅游地图索骥转过的景点老相片,用胶片拍摄并冲洗保留。多年后用像素极低的扫描仪转为数字化留念,如今看起,观感质量实在惨不忍睹,只能有机会再旧地重游时补拍啦! 先说陕西戏曲大观园,其位于西安大唐不夜城北广场东面,将雕塑艺术和陕西戏曲文化艺术结合,以展示陕西地方戏曲秦腔为主体,体现了陕西地域文化的本土特色。 园区内可以看到许多戏曲文化特色群雕,如陕西大戏剧家人物群雕、陕西有名戏曲演员人物群雕、地方戏曲铸铜浮雕等。秦腔戏曲脸谱文化柱上镶嵌着秦腔戏曲生、旦、净、丑四大角色脸谱。雕塑群旁还放有可自动而间断地播出有关相应的戏剧录音。 园内吸引人的便是四部秦腔戏剧作品的塑像,包括范紫东先生的《三滴血》、袁克勤的《斩李广》 、李正敏的《五典坡探窑》以及孙仁玉先生的《柜中缘》。整个戏曲大观园的地面铺装、路灯、座椅等都具有浓郁的戏曲艺术韵味,譬如龙头形状的路灯、大鼓形状的垃圾桶等,别具一格。 接书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其同样位于西安大唐不夜城东,只是偏南,不认真细辨,与北端的陕西戏曲大观园首尾相连。因而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是大雁塔文化休闲景区中相对独立且主题特色鲜明的开放式园林。 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坐落在唐代大慈恩寺遗址上,且与大慈恩寺紧邻,具备得天独厚的历史价值、景观特色和宗教意义。园区前身是曲江春晓园,经曲江管委会重新进行艺术定位、改造,更名为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 唐大慈恩寺是公元648年(唐贞观二十二年)太子李治(即唐高宗)为了追悼他的母亲文德皇后,在皇宫城南晋昌里的“净觉故伽蓝”旧址营建的新寺,面积342亩,是现存寺院面积的7倍,整个工程“穷班垂巧艺,尽衡霍良木”,寺院建城后,极为壮丽。唐太宗赐新寺寺名为“大慈恩寺”。当时的大慈恩寺是唐代规模最大寺院,寺院新建落成时,唐代高僧玄奘受朝庭圣命,为首任上座主持,寺内的大雁塔是他亲自督造的,并在此翻译佛经十余年,领管佛经译场,创立佛教宗派。 从建寺至今,大慈恩寺在战乱中屡次被毁,又屡次重建,唯独大雁塔完整的保存了下来,现存寺院只是当时的西塔院。1988年日本船桥市与西安结为友好城市,并出资在原唐大慈恩寺遗址上修建了“春晓园”;2007年更名为“唐大慈恩寺遗址公园”。 续叙大唐西市。据资料,大唐西市是唐朝长安城两大市场(东市和西市)之一,占地1600 多亩,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有220 多个行业,固定商铺4 万多家,被誉为“金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商贸中心。 大唐西市在唐都长安城皇城的西南部,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唐朝的长安城其实就是隋朝的大兴城,东市、西市其实就是隋朝的都会、利人二市。这两个市场的设置,在隋文帝修建大兴城时就已确定了。 长安城是由隋朝著名规划建筑设计家宇文恺规划设计的。当年城市规划总面积80多平方公里,分为宫城、皇城、外郭城三部分。城市规模大、人口多,人们需要衣食住行,各个方面的物资需要供给。为解决长安城中人们的生活问题,宇文恺设计了都会、利人二市。 长安城有个中轴线,就是朱雀门大街。街东属万年县,街西属长安县,两个县的布局基本相同。两个市场,一个在皇城西南,属长安县,就是西市;一个在皇城东南,属万年县,就是东市。两个市场规模很大,各占两坊之地,是当时的超级批发市场。 东市和西市各有特点。东半部是很多达官贵人居住的地方,购买力强,所以商品档次相对较高。西市则非常繁华,因为正好处于丝绸之路东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丝绸之路一路东来,到达长安城西北的开远门、金光门,而西市就在从金光门到春明门的东西向主干道西段的南侧。这一区域还是漕渠和永安渠交汇之地,所以水陆交通非常方便。加上离宫城、皇城都比较近,周边人口稠密,特别适合作为商业中心。 现今我看到的“大唐西市”是国内唯一在唐长安西市原址上再建的以盛唐文化、丝路文化为主题的国际商旅文化产业项目,是唯一反映盛唐商业文化和市井文化的项目, 是唯一可以用丝绸之路起点命名的项目。项目先后荣获“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中国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典范单位”,是陕西省和西安市“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其文物保护、文化展示、商旅开发为一体的综合运作模式, 是陕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文化产业的成功范例,也是西安的城市新名片和陕西旅游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