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016年9月15日</b><div>晚上酒店把中央空调给关了,越睡越冷,好不容易熬到早上0630H,起床后简单洗漱一下就匆匆上路。当时天还很黑,我们把酒店值班的叫起来开大门放我们的车出去。</div> 从若尔盖县城至黄河九曲第一湾全程70公里,途经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唐克镇。有趣的是从地图上看黄河在这一带分为黑河,白河和黄河(从东到西排)三条河,而只有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为大家所熟知。 0745H我们沿S209省道快开到哈莫洞附近时遇到了云海,白色的云雾把山沟填满。我们沿S209省道在白云之巅行驶,真可谓是腾云驾雾。 天蓝,云白,高原红。<div>若诗,若画,若尔盖。</div> <p class="ql-block">0756H我们到达唐克镇,在S209省道和XU13县道的路口有一组九骏图雕塑。唐克镇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辖镇,是个新兴的旅游区。唐克乡位于若尔盖县西南部,距若尔盖县城64公里。南面与红原县瓦切乡接壤,西南部与阿坝县贾洛乡毗邻,西北与甘肃省玛曲县隔河(黄河)相望。草原广袤、资源富集,属丘陵状平原,海拔3400—3800米,(乡政府所在地白河桥海拔3420米)。乡域地势平坦,水草丰茂,属高原寒带季风气候,是高寒湿地保护区,系全国三大名马(曲河马,伊犁马,蒙古马)之一河曲马的故乡,是风景名胜--黄河九曲第一湾的所在地。</p> 到了唐克镇的街上第一个新鲜事是看到白河街一段外面的草地上停了一架直升飞机。直升机旁边有一辆油罐车,好像正在给直升机加油。直升机的机身上写着“中瑞通航”,“Skyway”等字样。中瑞通航是上海中瑞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的简称,这是一家专门提供航拍服务的航空公司。 他们的飞机到这里来肯定是来航拍黄河九曲第一湾的,看来今天运气不错,天气一定晴朗,否则他们不会来。 0826H在白河街一段的黄河鱼庄吃早饭。点好饭菜后张南夫妇每人手捧一个iPad玩起了游戏。这两口子走到哪玩到哪,返老还童了...... 从唐克镇到黄河九曲第一湾景区观景台还有10公里路程,吃过早餐我们赶往景区,于0855H到达景区停车场。 黄河九曲第一湾景区停车场设施完备,就在观景台的栈道旁边,有厕所,商店,步行道等。我们到的时候气温比较低,大雾还没散去。 站在停车场就能看到黄河美景,但是看不到全貌。要想看到黄河九曲第一湾全貌必沿步行栈道向上爬到观景台顶点,停车场海拔高度是3460米,观景台顶点高度3800米,也就是说要向上爬340米,来回行程大约5公里。 我和杨建设坚决要爬到观景台的顶点,两位女士不去,张南让我们两个动员走到栈道的一个平台就打了退堂鼓,于是我和杨建设继续沿漫长的栈道向上爬。 此时雾开始慢慢散去,最高的法螺观景台在那个被云雾遮挡的山头上,那里海拔3800米。对面山脊上那条绿色通道是缆车,可以买票从那边上去,从这边沿步栈道下来。0923H雾基本散去,可以看到最高的法螺观景台了(因形似法螺而得名)。九曲黄河第一湾位于若尔盖县唐克乡,此处是四川、青海、甘肃三省交界处。 观景台栈道南面是著名的索克藏寺,高大的金顶建筑很远就能看到。 从若尔盖驱车大约70公里,经过唐克乡,向北再走10公里到黄河九曲第一湾,登上一座小山包,黄河九曲第一湾的美丽景象跃入眼底。 藏族人民根据黄河上游的地形、景观等,将上游诸河段取了更有特色的名称,如卡日曲、约古宗列曲、扎曲、星宿海、玛曲、析(赐)支、河曲、九曲、逢留大河等。藏语称“河”为“曲”。 俗语说:“天下黄河九曲十八湾”,这“九曲”就是唐代对贵德以上黄河段的称呼。黄河首曲所在地玛曲县还是整个黄河流域唯一以“黄河”命名的县城(注:玛曲,藏语即黄河)。 九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滔滔黄水哺育了亿万中华儿女。 奔腾不息的河水负载着这个古老民族对未来的无限希冀与憧憬。 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最美的自然景观要数第一弯和壶口瀑布。 这两处景观被誉为神奇的九曲黄河立体大乾坤地图,它是黄河流经这两处景观时形成的一个S形大弯道,因其在地图上恰似《周易》中阴阳太极图,故而誉为。它与藏族本教(“卍” )和藏传佛教(“卐” )的“生命轮回”或者“日月轮回”学说有异曲同工之妙。 黄河九曲第一湾是发源于巴颜喀拉山(海拔4500米)的黄河,流经四川省境内,在若尔盖县唐克乡索克藏寺院旁形成的著名景点。黄河在此横切径为300米,白河横切径为400米。黄河于此段流程中,为四川与甘肃之界河,河西为甘肃,河东为四川。黄河自甘肃一侧来,白河自黄河第一湾湾顶汇入,型如“S”型,黄河之水犹如仙女的飘带自天边缓缓飘来,在四川边上轻轻抚了一下又转身飘回青海,故此地称九曲黄河第一湾。此地丘状高原如小岛,浮于河中。 九曲第一湾岛屿众多,红柳成林,婆娑多姿,锦鸡野兔隐遁其中,水鸟翔集,渔舟横渡,是锦鸡、黄鸭、野兔、丹顶鹤、黑颈鹤的乐园,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宇宙中的庄严幻景”。古寺白塔,相伴黄河,更显自然之悠远博大。 索克藏寺前侧有一山丘,登丘顶可远眺,但见白河逶迤直达天际,黄河婉蜒折北而逝,草连水,水连天,苍苍茫茫,两条河流优雅别致,像一对情侣,携手走向西北天边,令人胸襟为之开阔。 簇簇帐篷、缕缕炊烟、牧歌声声、骏马驰骋,如诗如画,美不胜收。 天空中传来隆隆的马达声,早上我们看到的那架直升机飞到了我们头顶。 斜山坡上是草原上著名的索克藏寺,这里是观看日出和日落的最佳位置。 远远望去,茫茫原野与辽阔幽深的蓝天自然地融为了一个和谐的整体。 这种天人合一的思想,竟为这片高地上最初的活佛所理解、所表达,让人叹为观止!这里处于国家高寒湿地保护区内,是全国三大名马河曲马的故乡。 拍黄河第一湾最好在夕阳西下之时,蹬上路边的一座高坡,面向西方,S型的黄河在夕阳下泛着红色的磷光,而等太阳落入地平线之后的满天红霞才是拍摄的最佳时机。另外,黄河边上还有一座寺庙“唐克索克藏寺”和一个藏族村寨,可拍摄藏族民俗风情,河岸边还竖有成片的经幡,给美丽的九曲黄河第一湾增添了几分神秘的气氛。 九曲黄河第一湾,距红原县城78公里。地处草原腹心地带,曲折河水分割出无数河洲、小岛,水岛翔集、渔舟横渡,被中外科学家誉为“宇宙中庄严幻影”。 这里是四川省最大的草原,你可以静坐在母亲河边用心倾听她对历史的诉说,领略“落霞与孤鸿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在暮色苍茫里感悟人生长河奔腾的壮歌。 入夜,河岸边帐篷里点点柔光,月光下篝火熊熊,人们放声歌唱翩翩起舞,唱给身边的母亲河听。黄河九曲第一湾有它独到的美,最美的景色是在黄昏时候,日落时分,当夕阳一点点变红朝山边落下去时,整个河谷笼罩在了一片金黄之中。黄河岸边碧草青青,野花遍地,躺在草丛中、卧在花簇里,给人回归大自然的感觉,让你身心得到前所未有的解脱。 看黄河的第一湾,当晚都是在第一湾露营或者在索克藏寺住宿,大约10元/床,以便第二天一早看日出时的第一湾。我们既看不到日出,也看不到日落,但幸运的是天气晴朗,能见度好,能拍出场面宏大的照片。 据说还能骑河曲神驹上来观赏黄河九曲第一湾的美景。河曲马被杜甫赞誉为“竹披双耳俊,风如四蹄轻”。 遗憾的是我们没有见到这种神驹,也没见人骑马上山。黄河在这里有个分叉,近处这条叫“白河”,远处那条叫“黄河”。大家对黄河再熟悉不过了,无须介绍,我们现在介绍一下白河。 白河,(又称嘎曲),黄河上游的支流,位于四川北部阿坝藏族自治州境内,发源于红原县壤口乡与刷经寺镇之间,北流入若尔盖县,在唐克镇北约7km处入黄河,长约270公里,形成九曲黄河第一湾。 从观景台上看下面的停车场,现在的时间是1010H,停车场上车多了起来。 停车场有栈道通向白河边一个小观景台,不上来的人可以到那里去游览白河风光。 白河与附近的黑河同属黄河上游大支流,位于黄河流域最南部,流经川北若尔盖高原,两河分水岭低矮,无明显流域界,存在同谷异水的景观,加之流域特性基本相同,堪称“姊妹河”。 白河,黄河上游的支流,发源于红原县查勒肯,自南而北,流经红原县,至若尔盖县的唐克镇附近汇入黄河,河道长270公里,流域面积5488平方公里,干流均为土质河床。 从河源至龙日坝,河道长38公里,流经丘陵山区,落差大,平均比降为24‰,谷底宽0.5~1.5公里。 龙日坝至瓦切,河道长155公里,流经浅山丘陵区,河道弯曲,比降已降至0.6‰,谷底宽达2~3公里,两岸多滩地,部分地段已沼泽化,区间有五条较大支流汇入。瓦切至入黄口,河道长77公里,流经平原区,河道蜿蜒曲折,比降平缓,平均为0.3‰,谷底宽增至3~5公里。 白河流域沼泽遍布,湖泊众多,较大的沼泽地有喀哈尔乔、乔雷乔、乔迪公玛、黑青乔、鄂列格纳和日十乔等,较大湖泊有哈丘湖、措拉坚湖、莫乌错尔格湖等,白河流域湖沼面积1020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18.6%。 白河流域属大陆性寒温带气候,又是“松潘低压”常年所在地区,地面高程在海拔34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只有0.7~1.1℃,极端最低气温达-33.7℃。气候特点是“冬长、夏无、春秋短”。多年平均气压为666~670毫米,变幅不大,水的沸点很低只有88℃左右。空气中的含氧量约相当于内地平原的40%~67%。 年平均降水量为640~750毫米,是黄河流域年降水量的高值区之一,7~9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三分之二,暴雨的量级和频次都是黄河流域的低值区,加之地面沼泽对径流的滞缓作用,无大洪峰出现。黑河若尔盖水文站1961年7月7日实测洪峰流量为191立方米每秒,历时一个月,洪水总量达3.31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7.8亿立方米,径流模数每平方公里为32.4万立方米,居黄河支流之冠。 白河、黑河就是在这一沼泽区发展而成的,所以这两条河除上游丘陵区有较明显的河谷外,大部分河段河流都在盆底沼泽间串流蛇曲,水系发育为湖串形。这些沼泽地区,河道平缓,排泄不畅,底层又为粘性土质,渗透性差,土壤经常处于饱和状态,而且日照强烈,植物生长繁茂,有利于泥炭、沼泽发育。 天空中又传来了隆隆马达声,中瑞通航的直升飞机又飞了回来。它再次从我们头顶飞过,一直向南,消失在茫茫云海中。 黑河、白河流域境内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首先是森林资源,共有原始森林面积153万亩。其中云杉、冷杉、落叶松、桦木、白杨等都是优势树种,紫果云杉被誉为杉类之王,材质特别优良,已有30万亩列为国家保护的稀有珍贵树木。 其次是矿产资源,现已查明的矿产有煤、铁、铜、铀、钙、黄金、泥炭等20多种,其中泥炭储量居全国之首。再次是药材资源,所产野生中药材、常见的有100多种、大宗药材有贝母、甘松、大黄、羌活、柴胡、独活、秦艽、黄芪、麝香、虫草等,其中尤以松贝为最著名,远销东南亚和日本等地。 再次是动物资源,珍禽异兽有黑颈鹤、盘羊、藏马鸡、白马鸡、大天鹅、小天鹅、林鹿、马鹿、扭角羚、水獭、金猫、猞猫、猕猴、蓝马鸡等,国家重点保护的动物就有14种。近年引进的梅花鹿,已人工饲养成功。黑河、白河流域内的红原、若尔盖两座县城,都有光荣的革命史迹。红原过去是历代政府政令难以到达之地,建国以后的1960年8月、开始建立县制,就因为红军长征经过草原,才取了这个县名。 中国工农红军在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中,途经红原县,爬雪山、过草地,夜间露宿草潭,白天采食野草、树根,在广大藏羌同胞中播下了革命的火种,胜利越过茫茫草原,到达巴西。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四方面军过亚克夏山时英勇牺牲的红军战士,雄伟的烈士墓碑巍然屹立在亚克夏山上,永远为各族人民所敬仰。若尔盖,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草地的重要地区,党中央曾在此召开了历史上著名的巴西会议。 唐克乡的索克藏寺是藏传佛教中著名的寺院,面向黄河九曲第一湾,宏伟的建筑依山而建,还有大片的僧侣的居室建在山坡的下方,显得整片建筑错落有致。寺后面的山包大约有150米,是欣赏晚霞中的黄河九曲第一湾的最佳地方。许多僧侣悠闲地在寺中散步,晒太阳。 藏族没有学校,学习只能在庙中,有钱人家在寺庙中捐建一座僧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寺庙中。待学习完成后,再返回家中,房子即捐给寺庙。索克藏寺也叫索格藏寺,这座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依山而建,建筑宏伟,寺内供奉的一尊宗喀巴大师的金身佛像巨大壮观,还有宗喀巴大师的真身头骨舍利16 颗,是格鲁派的圣地。错落的经堂和僧舍使得寺院建筑群像是一座小小的村庄,约有一二百名僧人在此修行。 法螺观景台是黄河九曲第一湾2014年改造工程之一。 当时的规划是这样的:一是基础工程建设方面:新建游客中心2670㎡,内设售票处、咨询服务中心等服务功能室;完成客运站建设1130㎡;新建科普中心2490㎡,内设民俗风情、湿地和动植物资源展厅以及茶座、艺术沙龙室等场所。 新建景区大门180㎡,并安装调试电子检票系统;新建生态木质观景栈道3500米、自动扶梯253米。 二是配套工程建设方面:新建景区星级厕所289.16㎡,安置移动环保厕所 2处;新建法螺观景台605㎡,沿观景栈道建设观景平台11个、服务小木屋2个,合理布局休息座椅。 沿国道213线和省道209线设置旅游外部交通标识10个;游客中心、科普中心等新建停车场所4个、12000㎡。 三是附属设施建设方面:新打造黄河九曲第一湾景区标志性景观“河曲马广场”3570㎡,建河曲马雕塑和嘛呢堆等人文景观。 游客中心场平27000㎡,设黄河第一湾景观标志,寓意“水是生命的源泉”,树池、花台、绿化工程全部完工。 科普中心场平17800㎡,设黑颈鹤雕塑、树池和倡导环保理念的风车,设置LED电子显示屏2台。 再最后看一眼法螺观景台,然后告别黄河九曲第一湾。 1113H我们再次回到唐克镇的河曲马广场,这时天气晴朗正好拍照。现在我们知道这是2014年规划修建的黄河九曲第一湾标志性景观——河曲马广场。 我们沿S209省道一直向南开,1312H在红原县阿木乡附近看到白河滩上有很多帐篷,地图上显示为“岗卡洼帐篷宾馆”。帐篷宾馆不难理解,肯定是供游人住宿休息的地方,吃喝住宿好办,但上下水怎么解决? 白河河滩到处都是这样的景象。S209省道一直沿着白河河滩向南延伸。 终于见到一匹马,不知道算不算是“河曲马”。 在红原县城南,白河河道变得宽阔起来。1960年红原县成立,周恩来总理为红原县命名,意为红军长征走过的大草原。 红原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中部,北与若尔盖县相接,东西与松潘、阿坝、黑水县相邻,南与马尔康市、理县相连,南距成都450公里,北距兰州640公里,县城海拔3504米。 红原历史,除唐代在刷经寺地区设有恭州、流县外,到新中国成立前基本无建制。公元1253年元灭宋后,建立土司制,设松州、潘州,辖地包括红原中北部大部,后划归陕西行省。明朝时,县境中北部仍置松州,隶松潘厅,有松潘草地之称;南部置杂谷安抚司。清代时,县境西北部隶松州,东南部壤口、四寨属四土中的梭磨土司和卓克基土司,后又隶理番厅。中华民国时期,红原南部和北部分别由理潘县和松潘县管辖。1954年3月,四川省藏族自治区(即今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设治红原刷经寺,时间长达4年。1958年8月,阿坝州府迁治马尔康,理县由原地域迁往红原境内,治地刷经寺,红原始有正式建制,遂有今日红原境界雏形。1960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红原县。 1431H路过红原机场,该机场位于切玛尔安玛附近,距离红原县城约48公里,海拔高度约3535米,属于高高原机场。2014年8月28日该机场将正式通航。红原机场和九黄机场比翼齐飞,可使游客免去车马劳顿,在3天内游玩若尔盖草原和九寨沟、黄龙。 1452H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叫查真梁子,这里有个观景台,竖了几块大石头,说是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准确,这里只是黄河的一个支流“白河”与长江上游的一个支流“铜锅河”的分水岭。 山北(壤口乡文部沟)还有一水发源,称壤口曲(藏语意为“铜锅河”),向南汇入大渡河支流梭磨河,为长江上游支流。山南发育嘎曲河(白河)名曰龙日曲,流程400公里,于若尔盖县唐克乡索克藏寺院附近注入黄河。 过了查真梁子以后我们钻进一条大山沟,向刷经寺前进。在红原县城吃午饭的时候听说刷经寺有红军墓碑,我们一路寻找想去谒陵。亚克夏山又名长板山、马塘梁子,海拔4800米,高耸云天,山势陡峭,沟壑纵横,终年积雪,气候多变。 1952年,奉命前往黑水剿匪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西线部队轻骑兵师137团进驻垭口,在其营地附近发现了十二具排列整齐的红军遗骸,于是收殓遗骸,造坟立碑,敬献花圈,举行了一个庄重而简单的祭奠仪式。亚克夏山红军烈士墓是我国海拔最高的红军烈士墓。 这就是当年修建的亚克夏山红军烈士陵园,距红原县刷经寺镇约13公里,是阿坝红军长征遗迹的组成部分。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八十周年,我们来此谒陵很有意义。 1935年6月至1936年8月,中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长征路过红原,经过刷经寺。爬雪山、过草地、越沼泽,历时一年零两个月,经历长征中最为艰难的岁月,这片草地深印着红军的足迹,镌刻下中国革命史上那段最为艰难、最为悲壮的征程。在这片草地上留下了“金色的鱼钩”和“七根火柴”等动人的故事,留下亚克夏山红军烈士墓、日干乔大沼泽、色地坝、年朵坝大草地等革命遗址(其中亚克夏山位于刷经寺境内)。 红原广大牧民群众为红军当向导,把自己家维持生计的青稞和牦牛支援红军。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时期和全国解放后,曾多次高度评价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时藏羌人民的革命业绩,并深情地将其赞誉为中国革命史上特有的“牦牛革命”。现在这里是长征干部学院亚克夏教学点。这里的红军烈士墓于一九八〇年七月七日被四川省政府定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于二〇〇六年五月二十五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由政府出钱修善了陵园,新建了纪念广场,树立了两块新的石碑,成为红色传统教育基地。 杨建设的父亲是老红军,这里长眠的是他父辈的战友,因此他一定要跑很远的路绕到院子里去向红军烈士致敬。我隔着围栏用相机记录下这感人的一幕,这种感情不是能用语言表达的。 这所废弃的房子应该是五十年代部队住过的营房,那时候中国很穷,老百姓盖不起这样的房子。 我们沿S209省道一直向南开到马尔康县的三家寨转G317国道,向东过鹧鸪山隧道(全长4448米,海拔3341米)进入理县。1820H到达理县甘堡藏寨景区,甘堡藏寨是四川省理县甘堡乡的一个藏族村寨。甘堡藏寨位于理县至马尔康百里藏羌文化走廊的中心地段,G317国道旁,距成都市192公里,距理县县城8公里,是一个典型的嘉绒藏族聚居的大寨子。 现在这些寨子都是旅游胜地,路口有大幅旅游广告。我们的心情是越早赶到成都越好,姚昌勤已经来了几次电话问我们几点到,准备在成都为我们接风洗尘。 1854H路过桃坪羌寨。桃坪羌寨,位于理县杂谷脑河畔桃坪乡。羌寨距离理县城区40公里,汶川城区16公里,成都139公里,是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黄线旅游圈的重要景区。 这是我们整个行程拍的最后一张照片,过了桃坪羌寨天就黒了。我们从汶川上了都汶高速,穿过连续的隧道群,于2135H赶到了姚昌勤家楼下。今天是阴历八月十五,明月当头,姚昌勤请我们在他家楼下品尝成都名吃“梭边鱼”火锅。 西藏自驾游到此全部结束,15天时间我们用车轮子在中国西部地图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句号。我们每个人都经受住了这15天的考验,顺利走完了全程。其实对于这样的旅行来说,重要的并不在于到过哪里,看到了什么,而在于能否坚持下来走完全程。通过这次旅行,我们切身感受到了祖国的巨变,我们的国家变得越来越强大,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b>谒亚克夏山红军烈士墓</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律 新韵)</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红军翻越马塘梁,</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血染征衣志未央。</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鱼钩故事传千古,</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火柴微光暖心房。</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雪岭埋骨魂不散,</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草甸开花分外香。</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今朝重走长征路,</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center;">接力奋斗当自强。</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注:1935-1936年红军长征过红原,经刷经寺翻越马塘梁,今谒烈士墓作此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