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将抽象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轻松理解并掌握,一直是老师们探索的重要课题。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的出现,为我们的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和活力。</p> <p class="ql-block">3月28日上午,由奈曼旗教研室承办的“通辽市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全域应用直播课”活动,在奈曼旗新镇学区朝古台校点拉开了序幕。此次活动开展了五年级下册“容积和容积单位”的双师课堂教学,收获颇丰。</p> <p class="ql-block">一、课前:精心筹备,资源整合</p><p class="ql-block">在准备“容积和容积单位”这一课时,教师团队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理解容积的概念、掌握容积单位间的换算以及建立容积单位的实际表象是重点;而容积与体积概念的区分、推导容积单位的进率则是教学难点。</p> <p class="ql-block">教师们充分利用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丰富的教学资源,挑选出与“容积和容积单位”相关的优质视频、动画、课件以及拓展资料等。这些资源涵盖了生动形象的容积概念讲解动画,如通过展示不同容器装水的过程,直观呈现容积的含义;还有详细演示容积单位换算过程的视频,让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可视化。此外,平台上的名师教学设计也为老师们提供了诸多宝贵的教学思路。</p> <p class="ql-block">在备课过程中,教师团队反复研讨,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平台资源与自己的教学思路巧妙融合,精心设计了教学流程。在新授环节,穿插平台中的实验视频,帮助学生理解容积单位间的关系。</p> <p class="ql-block">二、课中:双师协作,互动教学</p><p class="ql-block"> 课堂上,双师课堂模式正式开启。线上教师通过平台视频,以生动有趣的方式讲解容积和容积单位的知识。线下教师则在教室里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p><p class="ql-block">在学习容积单位时,通过实验视频,展示将1毫升水逐滴滴出的情景,让学生感受1毫升的实际大小。又通过动画演示1升水倒入两个500毫升容器的过程,直观展示1升与1000毫升的关系;线下教师则准备了相应的实物教具,如1升的量杯、250毫升、500毫升的烧杯等,让学生亲自操作体验,建立起容积单位的表象。</p> <p class="ql-block">在讲解完容积单位的换算后,线上教师通过平台推送了几道练习题,让学生即时作答。线下教师在教室里巡视,观察学生的答题情况,对于遇到困难的学生给予个别指导。答题结束后,线上教师公布答案,线下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讨论解题思路和方法,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p> <p class="ql-block">三、课后:评课交流,总结提升</p><p class="ql-block">课程结束后由奈曼旗第三小学刘慧松老师和奈曼旗新镇学区朝古台校点吉木斯两位老师对这堂双师课进行了深入的评课活动,认为双师课堂充分发挥了线上线下教师的优势,线上教师的讲解生动形象,知识传授精准到位,线下教师能够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和个性化指导,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明显提高。</p><p class="ql-block">同时,老师们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加强线上线下的互动环节,例如增加线上教师与学生的实时提问和解答,让学生更加投入到课堂中来。</p><p class="ql-block">通过评课交流,授课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明确了改进的方向,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p> <p class="ql-block">四、平台应用培训:挖掘资源,提升能力</p><p class="ql-block">评课结束后,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们运用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的能力,学校组织了平台应用培训。姜玉玲老师详细介绍了平台的各项功能和使用方法,包括如何更高效地搜索和筛选教学资源,如何利用平台的备课工具进行教学设计,以及如何运用平台的互动功能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等。</p><p class="ql-block">老师们认真聆听,积极参与实践操作,在培训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并得到解答。通过这次培训,教师们对平台的认识更加深入,掌握了更多实用的技巧,为今后更好地利用平台资源开展教学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p class="ql-block">这次“容积和容积单位”的双师课堂教学及后续的评课、平台应用培训,是一次非常有意义的教学实践。国家中小学智慧平台为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支持,双师课堂模式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创新,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借助平台资源为学生带来更优质的数学课堂,助力学生在数学学习的道路上不断进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