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追思英烈志 薪火相传勇担当 四(2)班 第七周成长周报

小幸福

<p class="ql-block">  3月31日,北京金地老君堂实验学校举行“清明追思英烈志 薪火相传勇担当”主题升旗仪式。在清明佳节来临之际,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p> <p class="ql-block">  丁老师着重强调了清明追思英烈的重要意义。她激励同学们,身处和平年代,虽无需直面战火硝烟,但传承英烈精神的使命从未改变。鼓励同学们把对英烈的缅怀转化为学习动力,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积极践行担当精神,从点滴小事做起,努力提升自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积蓄能量、勇毅前行。</p> <p class="ql-block">二十四节气之一一清明</p><p class="ql-block">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五个节气。斗指乙,太阳到达黄经15°,便为清明。清明节气因为节令期间"气清景明、万物皆显"而得名。清明是反映自然界物候变化的节气,这个时节阳光明媚、草木萌动、百花盛开,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国南方地区,此时已呈气清景明之象;北方地区开始断雪,气温上升,春意融融。</p> <p class="ql-block">清明节的由来:</p><p class="ql-block">1、寒食节融合说:清明节最初起源于古代的“清明”节气,这是一个标志着春季中期的节气。随着历史的发展,清明节逐渐与寒食节融合,形成了今天我们所知的清明节。寒食节是古代一个纪念介子推的节日,传说介子推曾割股肉供晋文公(重耳)食用,后来晋文公为逼介子推出来接受封赏,放火烧山,导致介子推和其母亲抱树而死。为了纪念介子推的忠诚,晋文公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禁火寒食,由于清明与寒食节的日期相近,加之寒食节的禁火寒食习俗,两个节日逐渐合二为一。</p><p class="ql-block">2、墓祭演变说:清明节的起源,有传起源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被大众纷纷仿效,在这天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p> <p class="ql-block">清明节小知识:</p><p class="ql-block">1、清明节为什么总下雨?</p><p class="ql-block">清明节期间,正值春天气候多变,冷暖空气交汇频繁,所以容易下雨。古人认为这是天地感应,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可以告诉孩子,虽然这不是神仙在哭,但雨水滋润大地,也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和希望。</p><p class="ql-block">2、清明为什么要吃青团?</p><p class="ql-block">青团是用艾草汁和糯米粉制成的绿色食品,象征着春天的生机。吃青团的习俗与寒食节有关,因为寒食节期间不能生火,所以人们准备了这种可以冷食的点心。青团的绿色也代表着新生的希望和自然的复苏。</p><p class="ql-block">3、风筝飞走能带走霉运吗?</p><p class="ql-block">放风筝是清明节的另一个传统活动。古人认为,将风筝放飞到天上,然后剪断线,可以让风筝带走疾病和霉运。虽然这只是一种民间信仰,但它反映了人们希望摆脱不幸、迎接好运的美好愿望。</p><p class="ql-block">通过这些有趣的故事和解释,同学们清楚的理解清明节的文化背景和传统习俗,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节日背后的深层意义和文化传承。</p> <p class="ql-block">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是祭祀、祭祖和扫墓的节日,时间一般在公历4月4日至6日之间。清明节的习俗有以下几种:</p><p class="ql-block">·扫墓祭祖:清明扫墓,即为“墓祭”,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祭扫祖先是对先人的缅怀方式,其习俗由来久远。</p><p class="ql-block">·春游踏青: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p><p class="ql-block">·放风筝:放风筝是清明节人们最喜爱的活动之一。·荡秋千:秋千最早叫“千秋”,汉代以后成为清明及其它如端午节、寒食节等节日的民间游戏。·插柳植树:清明前后,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p><p class="ql-block">·吃青团:青团子是用一种名叫“浆麦草”的野生植物捣烂后挤压出汁,取汁同晾干后的水磨纯糯米粉拌匀揉和制作团子。</p><p class="ql-block"> 需要注意的是,清明节忌穿鲜艳衣物、忌嬉闹喧哗、忌过晚扫墓、忌参与他人扫墓、忌空腹上坟、忌探视亲友。</p> <p class="ql-block">  清明节日,是人们扫墓祭祖、慎终追远的日子;清明节人们饮食上必吃的食物除了"青团"这种主要食物外,在全国各地都还会有一些区别和饮食习惯上的差异,但无论与否,"青团"始终还是清明前后和当天的主角食物之一,在不同的地方清明前后还会有吃春饼、艾叛、暖菇包、鸡蛋等等的习惯。</p> <p class="ql-block">  清明节放纸鸢的习俗源于古代的巫术,古人认为放风筝可以放走自己的秽气,因此很多人在清明节放风筝时,会将自己知道的所有灾病都写在纸鸢上,等风筝放高时,就剪断风筝线,让纸鸢随风飘逝,象征着自己的疾病、秽气都让风筝带走了。</p> <p class="ql-block">  清明时节,春光明媚,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这个时节对于中华儿女来说,更是一个充满思念与敬意的特殊日子-一清明节。它不仅仅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更是一个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精神的重要时刻。</p><p class="ql-block"> 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会按照传统习俗,纷纷前往祖先的墓地,献上鲜花、纸钱等祭品,表达对先人的怀念之情。同时,也会进行扫墓、修墓等活动,以维护墓地的整洁与庄重。这些习俗不仅是对先人的尊重,更是对家族血脉和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p><p class="ql-block"> 然而,在这个特殊的节日里,我们更不应忘记那些为了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们。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p> <p class="ql-block">  春风拂青松,清明祭忠魂。清明追思忆先辈,红色基因代代传。为进一步推进爱国主义教育,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我们应牢记历史、珍爱和平,同时普及了中国的传统文化。</p> <p class="ql-block">  缅怀,是为了更好地前行;传承,是最好的纪念。我们应铭记历史,珍视和平,把对英烈的追思之情转化为拼搏进取的强大动力,让英烈精神薪火相传,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