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缘

閑雲野雀

<p class="ql-block">(接第三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第四章</span></p><p class="ql-block"> 书给我带来了荣耀,也给我带来了烦恼,意想不到的烦恼甚至于灾厄来自于那场史无前例的浩劫。</p><p class="ql-block"> 1966年6月初,我刚升入中学,正赶上中共中央下发《5.16通知》,"文化大革命"便轰轰烈烈开始了。我那时还是一个懵懵懂懂才十三、四岁的毛孩子。刚迈入比小学宽敞多的抚顺市第五中学大门里时便满目惊诧:遍插校园的飘飘旗帜,夹杂着锣鼓喧天的呼喊,贴在四处墙壁的横标竖语,红旗、红标语、红桌椅、红袖标,红胸章、红帽徽、红卫兵乃至于黑板都涂上了红色,到处是一片红色的海洋,刺激的人们毛细血管扩张,头发根倒立,眼睛充满血丝,当然这不是学校欢迎我们新生的场景。多少年后方醒悟,这是一个东方老人家要"摧毁一切旧世界",建立红彤彤的全世界的空前大革命。</p> <p class="ql-block"> 按照那个年代的学籍编排,我的学生辈份属于"新一年",正好赶上"红卫兵大串联"的运动,既学习大连海运学院的"新长征"新精神,徒步走上北京去顶拜伟大领袖毛主席。由此,首先在全国掀起了交流革命经验"学生大串联活动",接着又掀起工人罢工的大串联活动,甚至一度波及到各行各业及农民。学生们都不上学,乘车也不用买票。 </p><p class="ql-block"> 我与同学李青春,张有志,王吉财到学校开了张给大连海运学院的介绍信,每人领到五斤全国粮票,五元钱,穿着仿制的黄军装,戴着假军帽,胸别毛主席像章,背起小行李,举着一面小红旗,就走上了去大连市的长途跋涉的路上。头两天我们还排成一队挺规矩的前行,人小鬼大,走着走着就累散了架,还没走到一半路程,就都丢盔卸甲了,红旗没了,军帽没了,甚至连行李都丢了,鞋和衣服也磨拙的又脏又破。张有志是随父母支边东北的南方孩子,体性脆弱。走到第四天,刚出了辽阳市,他就一屁股坐在地上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说啥也不走了。气得我们连踢带打又骂,恨恨地说如果因他没按规定要求一周内走不到目的地,大连院方要是不给签字核销回去的钱票咋办?张有志双手捂着他的裤裆说自己的"卵子籽"磨破了,再走恐怕会掉下的。天呀!这"宝贝玩弄"弄破了籽是啥模样?又惊奇又害怕中我们三人合力扒掉了张有志的短裤头,只看见他那又细又瘦的大腿根两侧都磨破了,半透明的睾丸两边也浸出通红的血丝。走还是不走?像条件反射引起了连锁反应,两条腿中间也顿时生疼的我一屁股坐在张有志一边,二比二。</p><p class="ql-block"> 我们四人年龄稍大一岁的李青春气得将介绍信一撕两半说,我和吉才先走,咱们在目的地会齐,合上了这个信算我们捡着,见不到面回不去都他妈倒霉。结果,幸亏我带了一本《中国分省新图》抄了近道,我俩比他俩还先到大连一天。我们四人会齐后又返回家乡。只是打那以后,张有志落下了毛病,老是夹着腿站着,劈开腿呈圈型走路。</p> <p class="ql-block">  张有志的经历并不稀奇,在那个不平凡的年代能创造出很多的神奇,我们学校的一对高三的男女同学更传奇。他(她)俩徒步去毛主席的故乡湖南韶山冲串联"取经",经取的如何不得而知,但女的"停经"了却是事实,走了大半年女的腹部隆起老高地回来了。两人被"双开"(开除学籍和户籍),被下放到农村,却仍然保留着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生下一对龙凤双胞胎后,男孩取名为"文联",女孩命名为"株联"。</p><p class="ql-block"> (未完待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