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春光明媚,春暖花开,正是踏青出游的好时节。2025年3月17日,我们旅行团41人从广东茂名西站乘坐夕阳红专列,经广东、广西、贵州,到达四川广元市,开启了访蜀探古赏花之旅。</p> <p class="ql-block">广西山青水秀甲天下,犹如一幅幅美丽的水墨画。</p> <p class="ql-block"> 贵州好山好水好地方,黄灿灿的油菜花把山村点缀得美丽如画。</p> <p class="ql-block"> 四川广元市热情迎接各地游客光临。</p> <p class="ql-block"> 18日中午抵达唐代女皇武则天出生地的广元市,团友分乘三辆中巴车,前往旺苍县米仓山大峡谷。山高路险,进山的水泥道路尚未完成,汽车在崎岖不平,迂回曲折的羊肠山路上颠簸攀爬,一边悬崖峭崖,一边百丈深渊,何止九曲十八弯,惊险刺激,有游客晕车呕吐,让我们尝到了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滋味。好不容易才到了景区门口。</p> <p class="ql-block">一线天</p> <p class="ql-block">半边崖</p> <p class="ql-block">撑腰崖</p> <p class="ql-block"> 米仓山大峡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亿万年前的古代海洋边缘地带,经过多次地质构造运动,形成了今天独特的高山峡谷,悬崖绝壁,壶穴潭池的自然奇观,见证了大自然沧海桑田的巨大变迁。阿呢佗佛,有谁又知道再过亿万年,地球又会变成什么样子呢?</p> <p class="ql-block"> 龙潭大峡谷分布着十八个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壶穴潭池,河水依次流经串珠状的每个潭池,形成了奇特景观。</p> <p class="ql-block"> 一块巨石像压在潭中的一条黄龙头上,名曰镇龙石。</p> <p class="ql-block"> 龙潭绝壁如刀削斧砍,像城墙般矗立,大自然的杰作令人惊叹。</p> <p class="ql-block"> 龙潭飞瀑落差高达150米,冠绝川东北地区,号称秦巴第一高瀑,如一条白练凌空直下。可惜时逢枯水期,缺少了雄伟壮观的磅礴气势,未免令人遗憾。</p> <p class="ql-block"> 3月19日上午,来到革命老区旺苍县东河镇的中国红军城。这里曾是川陕苏区的中心,1932年到1934年,红四方面军开展革命活动的根据地,1935年4月,红四方面军从这里踏上长征之路。</p> <p class="ql-block"> 腰鼓队在红军城门前载歌载舞迎接游客。</p> <p class="ql-block"> “当红军最光荣”,“打过嘉陵江,迎接党中央!”等红军标语历历在目。</p> <p class="ql-block"> 参观红31军军部旧址。重温革命历史,缅怀红军业绩,传承红军精神。</p> <p class="ql-block"> 在四川旺苍扩编而成的红31军,是一支具有光荣历史的战斗部队。1928年秋,鄂豫皖地区的工农武装起义是它的起点,黄麻、商南、六霍起义诞生的光山赤卫队、商南武装小组和红1军3师第7团是它的前身。1931年10月,这三支部队在安徽六安的麻埠合编为红25军第73师后,随即投入到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第三次反“围剿”斗争之中。</p><p class="ql-block"> 1932年10月,因第四次反“围剿”的失利,红73师随方面军进行战略转移,开始了血战漫川关、北入关中、南进汉中的艰苦转战,粉碎了敌人的围追堵截,翻越大雪封山、荆棘蔽道的天险巴山,似神兵天降,突然出现在川北重镇两河口,胜利地实现了方面军的战略转移。</p><p class="ql-block"> 红73师217团作为红军先遣部队,在师长王树声、政委张广才率领下,在两河口打响了入川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枪,波澜壮阔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创建史由此展开。</p> <p class="ql-block"> 红31军诞生于鄂豫皖,发展壮大于川陕边。全军将士抱着改造社会的坚定信念,胸怀共产主义的理想,高扬民族解放的旗帜,投入到酷烈的反对国民党军阀三路围攻及六路围攻的浴血拼杀之中,并以顽强斗志强渡嘉陵江、血战剑门关、威震千佛山、喋血百丈关,三过雪山草地,胜利完成了伟大的长征。</p><p class="ql-block"> 红军是人民群众的靠山,人民群众是红军生存的根基。红31军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参与地方政权的建立,获得了劳苦大众的爱戴和拥护。数以万计分到土地的农民踊跃参加红军,广大群众配合红军反围攻作战,使旺苍成为催生红军精神的沃土。</p> <p class="ql-block"> 参观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p> <p class="ql-block">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副总指挥王树声、参谋长倪志亮等领导亦住在旺苍城,部署指挥多次战役。</p> <p class="ql-block"> 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成为运筹指挥的中枢,支援前线的战略后方。红四方面军独立师、少共国际先锋师、水兵连等均诞生于此。这座光荣的“红军城”,同红四方面军的光荣历史一样,载入中国革命史册。</p> <p class="ql-block">“发展苏区的文化运动,提高苏区工农的战斗力”。</p> <p class="ql-block"> 红军宣传标语</p> <p class="ql-block"> 古镇风貌</p> <p class="ql-block"> 品尝当地特色美食豆腐宴。</p> <p class="ql-block"> 城里盛开的玉兰花,无需绿叶衬托,挂滿枝头,高雅绽放。就象红军精神,永放光彩。</p> <p class="ql-block"> 剑门关,位于四川广元剑阁县,是中国剑门蜀道上的一处重要关隘,扼守四川的北大门,素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p> <p class="ql-block"> 从游客中心乘坐一号索道上山至仙女廊。</p> <p class="ql-block">再乘坐二号索道直达海拔1200米的玻璃观景平台,观赏剑门崖壁的独特地貌和美景。</p> <p class="ql-block"> 望云坪。紧靠雷霆峡,到此观云赏雾,似云从脚下起,雾从身边来,恍入仙境。云飞雾散后,巍巍石壁,座座奇峰,峥嵘毕露。俯瞰大地,美景如画,百里山川,村庄田野,尽收眼底。</p> <p class="ql-block"> 雷神峡,为崖壁断裂形成的狭缝,阴不见底。峡长150米,宽不足1米,深100余米。峡外空旷,每当山雨来时,风入峡中,发声似雷,因名。</p> <p class="ql-block"> 再乘索道到仙女廊坐观光车到石笋峰,经绝壁廊、雷呜桥到剑门关楼。</p> <p class="ql-block">绝壁廊</p> <p class="ql-block">雷呜桥</p> <p class="ql-block"> 剑山石笋,元阳巨石,活灵活现。</p> <p class="ql-block"> 山势峥嵘的七十二峰形若利剑,俨然一道天然屏障。</p> <p class="ql-block"> 蜀道天险,剑门雄关。</p> <p class="ql-block"> 剑门关,三国时期,诸葛亮在大剑山断崖峭壁处依崖垒石为门,建关设尉而得名。有1700多年历史。重要军事要塞,历代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两川咽喉,蜀北屏障”之称。</p><p class="ql-block"> 关楼屡毁屡建。在冷兵器时代的上百次战争中从未被正面攻破。李白叹其“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杜甫赞其“惟天有设险、剑门天下壮”。俗话说:走过了剑门关,人生从此无难关。</p> <p class="ql-block"> 劍門关,北伐军行图。从蜀汉建兴五年(227)到景耀五年(262),为巩固政权,兴复汉室,蜀汉丞相诸葛亮、大将军姜维先后16次北伐魏国。剑门关成为北伐大军的主要通道和粮草供给的重要基地。</p> <p class="ql-block">南门剑阁牌坊</p> <p class="ql-block"> 入夜观看剑门关实景崖壁灯光演艺秀《剑门长歌》。以穿越剑门蜀道千年浩瀚历史为主线,将五丁开山、秦统六国、蜀汉北伐、姜维守关、诗词盛唐、明皇幸蜀、红军攻克剑门关等历史硝烟、风云故事呈现在游客眼前。</p> <p class="ql-block"> 3月20日上午,漫步古蜀道,观赏翠云廊。近万株千年古柏在蜀道两旁组成一条绵延的绿色长廊,被誉为“世界奇观,第一古道”。</p> <p class="ql-block"> 剑阁县素以“柏木之乡”著称,柏木品种达5属10种,尤以耸立于剑门蜀道翠云廊两侧的古柏闻名于世。此古树群分布蜀道古柏301株,最高树龄2300年,最大胸围7.2米,最大冠幅22米。习近平总书记曾到此视察。</p> <p class="ql-block"> 大美蜀道石板悠悠,历经风霜,依然坚实稳固。古柏千年旺盛,依旧苍翠欲滴,遮天蔽日。千年蜀道,如今成了徒步者的天堂。</p> <p class="ql-block"> 先主柏。 公元211年,先主刘备率庞统、黄忠、魏延等将士,为立蜀汉、匡汉室,过翠云廊、走剑门关、立足葭萌(今昭化),后西取益州(今成都)立国称帝,先后数次往返于此,留下千秋史话。</p> <p class="ql-block">帅大柏</p><p class="ql-block"> 1963年3月21日,朱德委员长视察翠云廊时,在松柏长青树前,随行人员感叹地说:“这树真大!”农民向导随即说:“前边还有一窝(棵)帅(硕)大的树!”随行人员不解问:“什么是帅(硕)大的树?”朱德委员长熟谙川北乡音,十分幽默地说:“帅(硕)大的树就是很大的树,大树里的元帅。”此树因之得名。</p> <p class="ql-block">三国鼎立柏</p> <p class="ql-block"> 剑阁柏,属柏木珍稀品种,至今世人仅发现这一株,树龄2300年,又名“松柏长青树”。主干端直,高27米,胸围3.64米、冠幅8米,剑阁柏如松似柏,干如松,皮如柏;果实呈椭圆形,状如松果,裂纹是柏果,因首次在剑阁县发现,定名为“剑阁柏”,2018年被评为中国最美古树之一,2020年被评为四川省“十大树王”。</p> <p class="ql-block">隆中对柏</p> <p class="ql-block">夫妻柏</p> <p class="ql-block"> 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故名结义柏。</p> <p class="ql-block">张飞柏</p> <p class="ql-block"> 据传,这些古柏是张飞镇守阆中时与军民一起种植的,共有10万多株。经过历朝历代无数劫难,留存至今的古柏,还有8000多株。</p> <p class="ql-block">张飞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2023年7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翠云廊考察时指出:</span>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这片全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之所以能够延续得这么久、保护得这么好,得益于明代开始颁布实行“官民相禁剪伐”、“交树交印”等制度,一直沿袭至今、相习成风,更得益于当地百姓世代共同守护。这启示我们,抓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搭建好制度框架,抓好制度执行,同时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发展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p> <p class="ql-block"> 右边是 张爱萍将军的题字“翠云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