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今年,山阳县紧紧抓住文旅资源普查的契机,创新采用 “12345” 工作法,全方位、系统性地开展工作,为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p><p class="ql-block"> 建立“一套机制”,统筹全局强保障。 </p><p class="ql-block"> 山阳县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文旅、自然资源等40个部门及镇办共同参与的文旅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分工明确,协同配合,形成高效的工作网络。同时,制定并印发详尽的普查实施方案,对普查范围、内容、方法以及时间节点作出清晰规划。通过建立定期汇报、沟通协调和监督检查制度,及时解决普查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难题,为普查工作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p><p class="ql-block"> 突出“两类资源”,靶向培训提质效。 </p><p class="ql-block"> 山阳县针对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独特属性,精准开展4场专业培训,累计培训230余人次。在文化资源普查培训中,邀请文物、非遗等领域的专家,深入讲解文化资源的分类、认定标准和价值评估方法,有效提升普查人员对文化资源的认知与鉴别能力。旅游资源普查培训则邀请旅游规划、景区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士,围绕资源调查方法、评价体系以及开发利用思路进行授课,切实增强普查人员对旅游资源的分析和开发能力,为高质量普查工作筑牢人才根基。 </p><p class="ql-block"> 建强“三支队伍”,协同作战聚合力。 </p><p class="ql-block"> 山阳县组建了专业技术队伍、基层普查队伍和专家委员会,三方协同发力。专业技术队伍由8名旅游规划等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借助先进技术设备,开展实地勘查、数据采集和分析处理工作。基层普查队伍以8名县文旅局干部和镇村干部为主体,发挥他们熟悉本地情况的优势,深入乡村,全面收集文旅资源信息。专家委员会由8名“8 + 4”类资源领域的专业人员构成,全程为普查工作提供专业指导,确保普查工作科学、规范开展。 </p><p class="ql-block"> 落实“四项制度”,高效推进保进度。 </p><p class="ql-block"> 为保障普查工作按时完成,山阳县强化四项制度。一是通过建立工作进度通报制度,定期督促工作进展,已下发2次通报。二是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制度,规范审核流程,对普查数据层层把关。三是落实宣传工作制度,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渠道开展宣传,累计发布线上动态11条,发放宣传单3000余份,发布报道6篇,LED屏滚动宣传10余条。四是完善经费保障制度,确保普查经费及时足额到位,为普查工作提供坚实的资金后盾。 </p><p class="ql-block"> 聚焦“五项重点”,成果转化促发展。 </p><p class="ql-block"> 山阳县围绕五项重点工作,积极推动普查成果转化。一是及时梳理研判,对普查录入的386条文化资源和380个旅游资源进行系统梳理与分类研判,为后续开发提供基础数据。二是强化规划引领,结合普查成果,初步谋划16个产业链项目,融入“十五五”旅游发展规划,明确资源开发方向。三是积极策划招商,将8个优质文旅资源包装成招商项目,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建设。四是推进文旅融合,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推动文旅融合,培育具有影响力的文旅品牌。五是加强推广宣传,利用多种渠道宣传普查成果和文旅产品,提升山阳文旅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