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棠花开忆荆川

王一峰

<p class="ql-block">  荆川公园位于常州市南门外陈渡桥旁。</p><p class="ql-block">1990年,常州市为了纪念出身于陈渡桥旁的“江南文武第一人”一一唐荆川,并弘扬他抵御倭寇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修建了該公园。</p><p class="ql-block"> 公园的规划设计是围绕陈渡草堂(現唐荆川读书处),故居和墓冢三处古迹而展开,并在园内遍植海棠,以此缅怀“荆川先生”的功绩。</p> <p class="ql-block">荆川先生气宇轩昂,披甲佩剑手握長抢挺立船头。</p> <p class="ql-block">  唐身处乱世,他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命运多舛。</p><p class="ql-block"> 唐荆川原名唐顺之(1507一1560年)</p><p class="ql-block"> 他出身于官宦之家,从小就聪明过人。在文学上他师法唐宋八大家中的欧阳修和巩曾,在理学上他推崇王阳明“道法自然”的本色论,所以他堪称远近闻名的儒学大师。他的道德文章从他亲书的一付对联中可見一斑:“道德根于书林,清白传之子孫”</p><p class="ql-block"> 他22岁参加京城会试,荣登榜首获一甲第一名,称为会员。看来前途无量。,</p><p class="ql-block"> 同年入职翰林院,后又调到吏部(相当于現在的组织部)任稽勋主事一职,具体工作就是考察官员业绩。只因他不谙官場潜规则且生性耿直不徇私情,以致得罪了上级和同僚,为此屡受排挤,心中多有郁闷。在嘉庆十八年他想面見皇上申诉,无奈当时昏庸的世宗皇帝深居内宫不事朝政,他又上书要求覲見太子,这可闯了大祸,因为太子毕竟只是儲君而不能主政,于是龙颜大怒,将其削藉遣返,削藉比贬謫严重得多,拿現在的话来说就是开除公职不再起用。</p><p class="ql-block"> 回到家乡之后他开馆授徒,潜心研习经史典藉,并涉足数学天文和军事领域。</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社会动荡不安,倭寇屡犯我东南沿海地区,再加上朝庭实施禁海政策,边民被迫内迁而失去生计,有些人也加入了倭寇队伍。这样一来倭寇如入无人之境,竟一路打到苏州常州城外,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连张继笔下苏州寒山寺的一口铜钟也被抢掠而去。百姓更是流离失所苦不堪言。</p><p class="ql-block"> 看到上述情况,荆川内心十分痛苦,为江山社稷计,他摒弃前怨主动到朝廷請缨,被绶于兵部郎中的职位,到东南沿海去征召渔民农民组建军队抗击倭寇。</p><p class="ql-block"> 他经常登临战船率部出击敌方,其中最大的一次战役发生在上诲崇明岛外的三片沙海区,一举击沉敌船十三艘,歼敌120余人,并缴获许多战利品,为此受到朝廷嘉奖,荣升兵部主事。此后敌方一看到扬着白帆插着“唐”字战旗的兵船,便转舵逃遁。同时为了安抚边民他还上书朝廷建议取消禁海政策。</p><p class="ql-block"> 由于常年征战在海疆他不幸染上重疾,病逝于海门外的战船上,享年53岁。</p><p class="ql-block">呜呼,一代将星就此陨落。</p><p class="ql-block">事后皇上赐谥号一一荆川先生</p><p class="ql-block">但历史不会忘记他,家乡的百姓不会忘记他。</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海棠林</p> <p class="ql-block">花团锦簇</p> <p class="ql-block">海棠依旧</p> <p class="ql-block">  竹林道上展出的海棠盆景,显得古朴而苍劲。</p> <p class="ql-block">人工湖面</p> <p class="ql-block">溪流潺潺 迎春花开</p> <p class="ql-block">荆川先生读书处</p> <p class="ql-block">绣球花开</p> <p class="ql-block">读书处庭院内的小桥流水</p> <p class="ql-block">曲径通幽</p> <p class="ql-block">  岁月悠悠,荆川先生虽然已离我们久远,但家乡的父老乡亲仍世世代代传颂着他的丰功伟绩。每年盛开的海棠花可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p> <p class="ql-block">EN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