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风清景明,慎终追远;</p><p class="ql-block">放歌踏青,追逐春天。</p><p class="ql-block">暮春与仲夏之交,清明又至,</p><p class="ql-block">自是一年不同寻常的时节。</p> 清明·知多少 <p class="ql-block">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春季的第五个节气,一般在公历4月4-6日之间交节,此时气温回暖、万物洁净,适宜农耕播种,民间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的说法。清明还是唯一一个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日子,人们会扫墓祭祖,慎终追远。</p> 清明·习俗 扫墓祭祖 <p class="ql-block">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人们会去墓地、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上香祷祝、燃烧纸钱银锭等。现代也倡导鲜花祭扫、网络追思等环保方式</p> 踏青 <p class="ql-block">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p> 插柳 <p class="ql-block">清明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支柳条,戴在头上,或者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据说能避免疫病。</p> 放风筝 <p class="ql-block">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p> 清明·食俗 青团 <p class="ql-block">青团是清明节的特色的美食,每年清明将至,家家户户都会包来吃,这种食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青团子油绿如玉,软糯清香,吃起来甜而不腻,是清明与寒食节时江南一带人用来祭祀祖先必备食品。它寓意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许,希望家庭能幸福圆满,家人健康长寿。</p> 鸡蛋 <p class="ql-block">民间习俗认为,清明节吃个鸡蛋,一整年都有好身体。</p><p class="ql-block">清明节吃鸡蛋其源起是先秦时代某些地区有禁火习俗,多日的禁火寒食,煮熟的鸡蛋是度过这一时期的最好的食品储备。</p> 馓子 <p class="ql-block">馓子也是源于寒食节禁火,那个时候很多地方就会准备撒子,以便在禁火的时候有东西吃,撒子的成本比较低,而且易保存,口感酥酥脆脆的,很受老百姓的喜爱,所以一直流传到了现在。</p> 清明·古诗 结束语 <p class="ql-block">教育的智慧,就是时间的智慧。</p><p class="ql-block">六一幼儿园将二十四节气,传承给每一个中国孩子。</p> 园所详情扫码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