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2025年3月22日,早晨七点半从有间民宿出发,在附近找了一家叫良心油条店的地方吃完早餐,开启了今日的淮安之旅。</p> <p class="ql-block">首站是淮安府署。</p> <p class="ql-block">淮安府署曾审理过窦娥案、李毓昌赈灾案等著名案件,文化内涵丰富。关汉卿以淮安府署为题材编写了戏剧《窦娥冤》。</p> <p class="ql-block">淮安府署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是全国仅存的两座府署之一,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其建筑规模宏大,占地五万余平方米,署内原有房屋50余幢、600余间,分东、中、西三路布局。淮安府署的正堂面积超过500平方米,高10米,气势恢宏,为全国衙署正堂之最。</p> <p class="ql-block">淮安府署不仅是淮安历史地位的象征,也是中国古代官衙建筑的典型代表。其建筑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宋时期,现存衙门原为南宋五通庙,元为沂郯万户府。明洪武元年,知府范中以元淮安路总管府府署加以修葺,洪武三年,新任知府姚斌选址上坂街以北,修建改造为淮安府署,一直沿用到清末。</p> <p class="ql-block">淮安府署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历经多次修缮。明正德五年(1510年),正堂及经历司毁于大火,后于正德十年(1515年)修复。清咸丰十年(1860年),正堂再次毁于大火,署理淮安府事的陶金冶于当年修复,至今在正堂中脊梁上仍可见其修复时留下的墨宝。</p> <p class="ql-block">淮安府署在明朝时管辖赣榆、海州(今连云港)、邳州、沭阳、宿迁、睢宁、桃源(今泗阳)、清河、安东(今涟水)、盐城、山阳(今淮安区)等九县两州,是江苏辖区面积最大的府署。</p> <p class="ql-block">淮安府衙与其南面的总督漕运公署、镇淮楼、山阳县衙首尾相连,雄居古城中轴线,总长度约1千米左右,占地近2万平方米。衙内有房屋50余幢、600余间,分东、中、西三路而建,淮安官衙大堂建筑具有官式建筑特征,体现了中国明清时期府衙建筑明确的形制规范与等级要求,具有淮安地区建筑文化特色。</p> <p class="ql-block">淮安府衙与其南面的总督漕运公署、镇淮楼、山阳县衙首尾相连,居古城中轴线,总长度约1千米左右,占地近2万平方米。衙内有房屋50余幢、600余间,分东、中、西三路而建,大门对面有七丈长的照壁一座,大门后有仪门,两侧各有牌坊一座,名日“表海明邦”、“长淮重镇”。中为大门、仪门和大堂、二堂,大堂面前两侧为六科书吏房,东为吏、礼、户科,西为兵、刑、工科。大堂、二堂之间有“三槐台”,二堂后为官宅上房,再后为“镇淮堂”。</p> <p class="ql-block">淮安官衙大堂建筑具有官式建筑特征,大堂大木构架为叠梁式,属小式做法。檐下斜撑的花纹与雕刻都吸取了地方做法。大堂建筑设前廊,顶部采用乌篷轩做法。两山为悬山式屋顶,五花山墙;建筑的屋顶用瓦也是民居中常用的青灰陶瓦,而非琉璃瓦件。正脊用板瓦砌筑成清水脊,两端置鱼吻;墙体则采用该常用的青砖砌筑三七墙。砌筑时墙体分为两层,外层为砖砌清水墙,内层为土坯。这种建造方式降低了造价,有保温效果,是淮安地区民居中常用的砌墙方法。</p> <p class="ql-block">淮安府衙内遗存有仪门、戒石坊、大堂等建筑。</p> <p class="ql-block">仪门,也是礼仪之门。在封建时代,当新官上任、上级官员来访时,到仪门正门前下轿,由等待的官员迎入仪门。当遇到祭祀大典,喜庆活动,皇帝颁发大典的时候,仪门也是要大开的。进入仪门有规定,上级官员走中间的正门,左右两侧叫生死门,府内工作人员走生门,冈犯走死门。西边是清代淮安府衙仪门前的一块清光绪年间的告示碑,碑文上的“钦加三品衔补用道江南淮安府正堂”几个字。</p> <p class="ql-block">淮安府衙内戒石坊,是皇帝赐给府衙作为官场箴规用以警戒官员的,南面题写的是春秋时期思想家苟子所撰的“公生明”三个大字。在戒石坊的前方就是淮安府衙大堂,在大堂的南面有东西两排房屋并列而建,是淮安府的六科,按古时左文右武的习俗,东侧为吏、户、礼三科,西侧为兵、刑、工三科,对应中央六部,是淮安府衙内的法定机构,也是知府办事的主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淮安府衙内大堂,占地500多平方米,进人大堂首先看到的是由皇帝钦赐、宋代思想家朱熹撰写的“忠爱”二字的匾额,意思是忠于皇帝,爱护子民。是淮安知府升堂办案,颁布大典的地方。在大堂前有一副楹联:“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莫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p> <p class="ql-block">后花园:原名“偷乐园”,意为“水亦忧,旱亦忧,太守之乐偷矣”,为明代知府张敦仁所取。天启年淮安知府宋祖舜认为“偷”字不雅,改为“余乐园”。</p> <p class="ql-block">府署中的古代刑具展展示了中国古代近两百种刑具,“老虎凳”“剥皮”“乳夹”……一张张刑具模型的照片看得人们触目惊心。</p> <p class="ql-block">淮安府署刑具展展示了多种古代刑具,包括老虎凳、盘头枷、剥皮凳、剥皮刀具等。这些刑具通过模型和蜡像的形式展示,让游客能够直观地了解古代刑罚的残酷性。例如,展示中有犯人倒挂在横梁上,头发上坠着石头,下方是滚烫的炭火;另一个场景则是一个工作坊,陈设着剥皮凳和剥皮刀具,蜡像人物手持利刃。</p> <p class="ql-block">此外,淮安府署内还展示了其他古代刑具,如倒吊坠石和二龙吐须。倒吊坠石是将人倒吊挂起,头部朝地,头发绑着石头,下方放一盆烧红的木炭,让受刑者感受到头发和头颅被慢慢加热烤焦。二龙吐须则是让犯人吃下大碗面条后倒吊,使面条从嘴巴与鼻孔流出,堵塞呼吸道。</p> <p class="ql-block">淮安府署展示了多种古代酷刑,这些刑具和刑罚手段反映了中国古代刑法的残酷性。</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老虎凳</p><p class="ql-block">这是一种通过固定受刑者的身体并施加压力来造成极度痛苦的刑具,常用于逼供或惩罚。</p><p class="ql-block">炙烤刑</p><p class="ql-block">通过高温炙烤受刑者的身体部位,造成严重的烧伤和痛苦。</p> <p class="ql-block">站笼</p><p class="ql-block">受刑者被关入狭小的笼子中,无法站立或坐下,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导致身体极度不适甚至死亡。</p><p class="ql-block">扒皮</p><p class="ql-block">据记载,贪污60两银子的人会被处以扒皮处死的极刑,这种刑罚不仅残忍,还具有极强的威慑作用。</p> <p class="ql-block">斩首、腰斩、凌迟</p><p class="ql-block">这些是古代常见的死刑方式,其中凌迟尤为残酷,通过多次切割受刑者的身体使其在极度痛苦中死亡。</p> <p class="ql-block">淮安府署的酷刑展示不仅让人了解古代刑法的严酷,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犯罪行为的严厉态度。</p> <p class="ql-block">府署还展出了一些针对女性的刑罚,女木马刑等!</p> <p class="ql-block">淮安府署的古代刑具展,不仅让我们领略了古代司法制度的严厉与公正,更让我们对现代法治社会充满了思考与期待。在这个展览中,我们不仅能够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更能体会到法治精神的力量。</p> <p class="ql-block">淮安府署是了解中国古代衙门设置的比较完善的场所,十分值得一看!</p> <p class="ql-block">六月飞雪窦娥冤就在此发生!</p> <p class="ql-block">窦娥3岁丧母,父亲窦天章是个穷秀才,为了筹借上京赶考的路费,把7岁的窦娥卖到蔡婆婆家当童养媳。窦娥17岁成亲,不久丈夫亡故,她就和婆婆过着清贫凄凉的痛苦生活。善良的窦娥想安份守己地与婆婆相依为命,度过一生。但流氓恶棍张驴儿父子以救过蔡婆为借口,闯入她家,强迫窦娥婆媳嫁给他父子为妻。蔡婆婆面对强梁,准备屈服,但刚直的窦娥进行了坚决反抗,并对婆婆的糊涂行为加以嘲笑。</p> <p class="ql-block">张驴儿为达到霸占窦娥的目的,买来毒药想毒死蔡婆,不料却把自己的父亲毒死了,于是他转而以“药死公公”的罪名要挟窦娥。窦娥为捍卫自已的贞洁和尊严,不肯“私休”——嫁给张驴儿,宁愿“官休”,因为她这时还对官府抱有“明如镜,清如水”的幻想。然而楚州太守桃杌滥用大刑逼供,使她明白了“衙门自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的黑暗现实。善良的窦娥为使年迈体弱的婆婆免遭酷刑,毅然招承了罪名,未经复审,便被判斩刑。</p> <p class="ql-block">她在被绑赴法场时的路上唱道:天上有日月朝暮悬,地上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有灵就应该把清浊分辨,但它们怎么把大盗盗跖与品德高尚的颜渊混为一谈,使“为善的受贫穷命更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p> <p class="ql-block">在悲愤地述说了封建社会黑白颠倒、是非不分的现实之后,她对当时人们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天地发出了指斥和咒骂:“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为了不使婆婆伤心,即使在自己临死的紧要关头,她还提出赴法场时不走前街走后街。</p> <p class="ql-block">临刑之前,窦娥发下三桩奇特的誓愿:一要自己的鲜血都飞在悬挂于旗杆上的丈二白练上;二要三伏天降下瑞雪,遮盖尸首:三要楚州大旱三年。窦娥的冤死,终于感动了天地,三桩誓愿一一实现了。</p> <p class="ql-block">三年之后,窦天章赶考得中,官拜参政知事并加两淮提刑肃政廉访使,来到楚州。窦娥的鬼魂前来告状,冤狱终得昭雪。</p> <p class="ql-block">关汉卿塑造的窦娥是一个平民妇女的典型形象,她不甘屈辱、不畏强暴,善良又质朴,对亲人细致体贴,是封建社会中一个安分守己的普通妇女,但她又不是一个任人捏合,逆来顺受的弱女子,她身上有着反抗恶霸的勇气和力量,既有封建思想的烙印,也有反抗性格的影子,具有既认命又不认命的矛盾性格。</p> <p class="ql-block">《感天动地窦娥冤》的题材是从中国民间长期流传的“东海孝妇”的故事演化来的,最早记载于《汉书·于定国传》。关汉卿对这个故事加以根本性的改造,塑造了窦娥形象。</p> <p class="ql-block">府署每天九点有场景演出,比较搞笑轻松,可以悠闲一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