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煤海铸丰碑,热血丹心照山河

曲仁(红工)家园

<h1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致曲仁矿友的一封信】</span></h1><p class="ql-block">亲爱的矿友们:</p><p class="ql-block"> 今年是曲仁煤矿开采110周年纪念。近日,借助DeepSeek查阅史料,将散落于地方志、行业档案中的曲仁矿务局沿革进行梳理,形成这份《广东省曲仁矿务局历史沿革(纪略)(见附件)。从1915年新会人卢敏卿创办协兴公司,到2002年曲仁矿务局被列入广东省人民政府政策性关闭名单,近百年老矿的历史沧桑在数字脉络中渐次清晰。那些我们亲历的夺煤会战,那些刻在骨髓里的采掘建制番号、矿区曾经的热气盎然,此刻以另一种形式重获新生。</p><p class="ql-block"> 这些由AI检索汇编的文字,虽不及我们掌心的老茧深刻,却意外拼凑出集体记忆的全景。当看到系统自动标注的:“ 1944年日军占领韶关,富国煤矿被侵占"时,当年铁蹄下的矿工苦难的面容竟在眼前一一浮现;当读到“ 1956年更名为国营曲仁煤矿公司,后升格为广东省曲仁矿务局,正式纳入国家计划管理体系”的文字,才知道老树新枝,曲仁煤矿是从那一刻开始逐年枝繁叶茂的。回望历史,让我们这代曾经为她奉献过青春和热血的矿山人有了更恒久的记忆。</p><p class="ql-block"> 今将这份数字档案与诸君共享,惟愿它成为永不锈蚀的时光胶囊。愿其中每段记述都能叩响你我记忆的矿灯,让地心八百米深处的呐喊、工作面上绽放的笑纹、更衣室铁柜里珍藏的全家福,永远在历史长河中铿锵回响。</p><p class="ql-block"> 致敬110周年开采历史的曲仁煤矿!</p><p class="ql-block"> 致敬并肩同行为曲仁煤矿建设发展奉献光热的矿友们!</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葛明</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right;">2025年3月28日于深圳</p> <h1><p>附: </p><br><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广东省曲仁矿务局历史沿革(纪略)</font></p><br><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根据与DeepSeek对话整理)</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r></div><div> 广东省曲仁矿务局(原曲仁煤矿)是广东省历史上重要的煤炭生产企业之一,曾为广东的能源供应和工业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以下是其历史沿革及关键节点的梳理:<br><br></div><div><font color="#ed2308">一、民国初期的煤炭需求与早期开采(1915-1920年代)</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br>1. 背景:依赖进口与一战影响</font></div><div> 民国初年,广东省用煤主要依赖越南鸿基煤矿进口。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1918年)爆发后,海上运输受阻,广东煤炭供应紧张,促使本土煤矿开发需求激增。</div><div><font color="#ed2308">2. 首次尝试:协兴公司(1915-1918年)</font></div><div> 1915年:新会商人卢敏卿创办协兴公司,在韶关钩咀岭开采白煤(无烟煤),但因运输方式原始(肩挑、牛车转运至武江船运),成本高昂,经营3年后亏损停产。 <br> 1918年:开平侨商谭子良联合台山侨商黄耀东等人,以协兴公司名义恢复开采,转至丝茅坪开新矿井,并修建轻便铁路(4公斤/米钢轨)。但因煤层薄、煤质差,最终仍亏损停办。<br><font color="#ed2308"><br></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二、规模化开发:富国煤矿的崛起(1929-1940年代)</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1. 富国煤矿的创立与扩张 </font><br> 1929年:新会商人谭礼庭集资收购协兴公司采矿权,成立富国煤矿股份有限公司,转移至煤层更厚的茶山开发,并购买16公斤/米钢轨修建9公里轻便铁路,1930年建成通车。 <br> 1930年代:铁路运输提升效率,1935年运煤量达13.73万吨,成为广东重要煤炭供应基地。<br></div><div><font color="#ed2308">2. 抗战时期与战后恢复 </font><br> 1944年:日军占领韶关,富国煤矿被侵占。 <br> 1945年后:公司恢复生产,并在花坪开发新矿井,借助银行贷款扩大规模。<br><br></div><div><font color="#ed2308">三、建国后的转型与国营化(1950-1960年代) <br>1. 公私合营与国营化 </font><br> 1951年:广东省工业厅支持富国煤矿改为公私合营,投资扩建矿井,1957年产量达19.32万吨。 <br> 1956年:更名为国营曲仁煤矿公司,后升格为广东省曲仁矿务局,正式纳入国家计划管理体系。<br><font color="#ed2308">2. 运输瓶颈与升级 </font><br> 1950年代,原有轻便铁路年运输能力仅15万吨,导致煤炭积压。此后逐步升级基础设施,支持产能提升。<br><br></div><div><h1><font color="#ed2308">四、历史意义与后续演变 </font></h1><font color="#ed2308">1. 资源型企业的典型路径</font><br> 曲仁煤矿从民国私营企业到建国后国营矿务局的演变,反映了中国近现代工业从民间资本驱动到国家主导的转型特征。<br><font color="#ed2308">2.名称变迁与时代烙印 </font><br> 文革时期:曾改名“红工矿务局”,后恢复原名。 <br> 2002年关闭:因资源枯歇和政策调整,最终退出历史舞台,矿区改造为棚户区安置项目(黄金村社区)。<br> 技术挑战:粤北煤田地质复杂,煤层薄且开采成本高,这一特点贯穿其整个生命周期。 <br> 社会影响:矿区形成的“企业办社会”模式(如职工社区、学校)为后续棚户区改造埋下伏笔。<br><br></div><div><font color="#ed2308">五、曲仁矿务局的发展与终结</font></div><div><font color="#ed2308"><br>1、成立背景与早期发展(1950年代-1960年代)</font><br> 1957年:曲仁煤矿开始筹建,矿区位于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原曲江县)及仁化县境内,煤炭资源储量较丰富,是粤北地区重要能源基地。<br> 1960年代:在“三线建设”和“大跃进”背景下,曲仁煤矿逐步扩大开采规模,成为广东省煤炭工业的核心企业之一,隶属于广东省煤炭工业局。</div><div><br><font color="#ed2308">2. 鼎盛时期(1970年代-1980年代)</font><br> 生产规模:曲仁煤矿下辖多个矿井(如一矿、二矿、三矿、四矿等),年产量一度达到百万吨级,是广东省最大的煤炭生产基地。<br> 社会功能:矿区形成完整的生产生活体系,包括职工宿舍、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高峰期职工及家属人数超过数万人。<br> 经济贡献:作为广东工业的能源支柱,其产煤主要用于省内发电、钢铁及化工行业,支持了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进程。</div><div><br><font color="#ed2308">3. 资源枯竭与转型困境(1990年代)</font><br> 资源枯竭:经过数十年高强度开采,曲仁煤矿可采储量锐减,矿井深度增加导致成本上升,经济效益下滑。<br> 政策调整:1990年代国家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煤炭行业面临市场化转型压力,但曲仁煤矿因历史包袱重、设备老化等问题陷入经营困境。<br> 初步调整:1998年,曲仁矿务局划归广东省韶关市管理,尝试通过关停部分矿井、分流职工缓解压力。</div><div><br><font color="#ed2308">4. 正式关闭与后续处理(2000年代后)</font><br> 2002年:广东省政府启动国有煤矿关闭破产程序,曲仁矿务局被列入政策性关闭名单,所有矿井逐步停止开采。<br> 职工安置:通过“买断工龄”、转岗分流、提前退休等方式安置约1.5万名职工,部分矿区移交地方政府管理。<br> 生态修复:关闭后开展矿区塌陷治理、植被恢复等工作,但部分区域仍存在地表沉降、水体污染等遗留问题。<br><br></div><div><font color="#ed2308">5. 历史影响与现状</font><br> 经济意义:曲仁煤矿为广东工业化提供了重要能源支撑,但长期依赖单一煤炭产业也导致区域经济转型困难。<br> 社会记忆:矿区遗址(如红工矿旧址)成为韶关工业历史的见证,部分建筑被改造为文化公园或展览馆。<br> 转型探索:原矿区部分土地纳入韶关市发展规划,尝试发展旅游、现代农业等替代产业,但整体转型仍面临挑战。<br></div></h1> 曲仁煤矿110周年纪念:<font color="#ed2308">百年煤海铸丰碑,热血丹心照山河</font><br><br> 2025年,曲仁煤矿在粤北群山的怀抱中迎来了开采110周年。这座深藏粤北群山中的“乌金宝库”,见证了近代中国工业化的艰难起步。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要迅速改变北煤南运”的号召响彻云霄,上万工人、知青从五湖四海汇聚于此,硬是用铁镐和炸药,在险峻的喀斯特地貌中凿出纵横百里的巷道。至20世纪80年代,曲仁煤矿年产煤量突破百万吨,占广东省煤炭产量的半壁江山;累计为广东省输送大量的优质煤炭,点亮万家灯火,驱动钢铁洪流。曲仁矿务局的发展历史,不仅是近代中国工业化进程的缩影,更是一部镌刻着血汗与荣光的史诗。<div><br> 原曲仁矿务局副局长葛明同志,作为这段历史的亲历者与建设者,借由DeepSeek平台,带领我们重温曲仁煤矿的峥嵘岁月,致敬“特别能战斗”的曲仁精神,也让我们得以再现这片热土的壮阔史诗!<br><br> 谨以此文,向所有为曲仁煤矿奉献青春的建设者致敬!愿工矿精神薪火相传,照亮新时代的奋斗之路。</div>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家园之歌</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作词:唐桂生</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span style="color:rgb(237, 35, 8); font-size:22px;">作曲:李 丹</span></p><p class="ql-block">我从矿山来 我的矿友伙伴</p><p class="ql-block">美好的回忆如歌岁月</p><p class="ql-block">唤醒我们沉睡的心灵</p><p class="ql-block">仿佛又投进了母亲的怀抱</p><p class="ql-block">啊,啊,在那美丽的土地上</p><p class="ql-block">有我们童年的歌谣 童年的歌谣</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从矿山来 我的父老乡亲</p><p class="ql-block">矿山的一切充满艰辛</p><p class="ql-block">那有你们酸甜和苦辣</p><p class="ql-block">仿佛又映现在我们的眼前</p><p class="ql-block">啊,啊,在那黑色的土地上</p><p class="ql-block">有你们美好的愿望 美好的愿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我从家园来 我的兄弟姐妹</p><p class="ql-block">家园的爱恋网络情缘</p><p class="ql-block">凝聚我们深深的依恋</p><p class="ql-block">仿佛又回到了童年的时光</p><p class="ql-block">啊,啊,在这块梦幻的空间里</p><p class="ql-block">有我们共同的追求 共同的追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