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缺一,找胡适

李长在

<p class="ql-block">近读胡适。读到胡适日记节录,笑死我了。胡适这样一个大人物,想必是日理万机。没想到,7月13日到18日(年份不详),他竟然六天打了五天牌。</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span>打的什么牌呢?日记里没写。我想不大可能是掼蛋,最大的可能是麻将。因为胡适曾经说过,只有读书可以忘记打麻将,只有打麻将可以忘记读书。在胡适的日常爱好中,打麻将和读书是平分秋色的。</p><p class="ql-block">胡适的太太江冬秀,也是个麻将迷。她不识字,不从政,又有钱又有闲,经常邀请朋友到家搓麻。胡适打麻将极有可能是跟太太学的,算是妇唱夫随吧。</p><p class="ql-block">胡适是个大学问家,大政治家,大社会活动家,什么道理他不懂?打麻将费时间,伤身体,并且有损形象,他不懂吗?但他坐在麻将桌前几天不挪窝。他也曾发誓赌咒再也不来了,可是第二天又坐上了。这麻将有多大的魔力,你去想吧!</p><p class="ql-block">我脑子里突然跳出一个疑问,胡适打牌来不来钱?如果说不带点彩,干打雷不下雨,你打死我也不信。小赌怡情,就是说的他们这个层次的人。他不靠这个过日子,却能从中找到灵感,找到乐趣。</p><p class="ql-block">胡适是个真君子,他把自己连续几天打麻将的事写在日记里,把自己平凡的一面展现给后人。他如果不写进日记,我们哪知道大人物也这么可爱。不过这也说明他没有把打麻将看成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p><p class="ql-block">胡适还说过,麻将是我们的国粹。能称得上国粹的,除了京剧就是麻将了。而且现如今,麻将的群众性普遍性又远远超过京剧。京剧太高雅,太复杂,有点脱离群众,不像麻将这样接地气。</p><p class="ql-block">从胡适唱京剧打麻将那个时候到现在,已经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半个多世纪,京剧的爱好者越来越少了,麻将的参与者却是越来越多了。山南海北,城市乡村,随便走一走,麻将桌比酒桌少不了多少。三年疫情期间,各行各业都不太景气,唯有棋牌室生意兴隆。</p><p class="ql-block">我打麻将也有年头了。退休以后,没有多少爱好,只是看看书,打打牌,这倒与胡适有点像。但是我也从来没有像胡适那样一坐几天。</p><p class="ql-block">我对麻友比较挑剔,不对劲的人坐不到一起。</p><p class="ql-block">不遵守时间的人我不喜欢。有的人特拖拉,说好的时间,他每次都是最后一个到,老是三个等一个,“闲敲棋子落灯花”。有一次约定时间8点,有一个老兄过了半个小时才姗姗来迟,还嘻皮笑脸没有一点歉意。我说一句“你迟到了”,站起来走了。</p><p class="ql-block">牌桌上啰哩吧嗦的人我不喜欢。有的人一坐倒嘴就不停,故意散布虚假信息引人上当。我性子直爽容易轻信,经不起忽悠,老是吃亏。你吃了亏还要受他嘲笑,越是心情不好越容易放炮。</p><p class="ql-block">赢起输不起的人我不喜欢。麻将桌上本来就有输有赢,有的人只能赢不能输。赢了就得意忘形,输了拉着个脸。甚至有的出言不逊,掀桌子走人。本来是找个乐,结果惹一肚气,你说这何必呢。</p><p class="ql-block">我的麻友圈子原来有八、九个人,约个局不太难。后来不断有人退出,只剩下四、五个人,不是你忙就是他不得闲,十天半月还凑不齐一桌,眼看就散伙了。</p><p class="ql-block">读胡适我发现胡适不仅是个文人,还是一个很好的麻将搭子。我上面说的那几种毛病他都没有。假如我早生20年,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和胡适搭上线,成为他的麻友,一边搓麻,一边向他请教学问。一旦三缺一,就打电话给他,胡先生您好,在忙什么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