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文华/同居

文学丛刊

<p dir="ltr">作者:刘文华,男,江苏三强律师事务所律师,苏州大学法律硕士,税务师,英语翻译,盐城市诗词协会会员,写作爱好者。</h3></br> <h3>      看到这个题目,读者千万不要误会并认为,我在和别人同居,因而有感而发。</h3></br><h3>      婚外恋和同居一直是个敏感话题,用时髦正统的话说,有伤风化,法律术语叫违反公序良俗。婚外恋不一定同居,同居必有婚外恋。现在离婚率上升,结婚率下降,婚外恋和同居不能不说是一个重要原因。最近,最高院《民法典》婚姻家庭编司法解释二对同居财产处理做出规定,有人说是对婚外恋和同居“亮红灯”,还有人说婚外恋和同居会“人财两空”。说这话的人当然是好心,目的是劝人不要“婚外恋”,好比“有电危险、切勿靠近”,否则会“人财两空”。不知此话能否吓住一批正在准备或正在进行婚外恋和同居的人悬崖勒马?我看不能。好比法律吓不住犯罪,纪律吓不住贪腐一样,“人财两空”也吓不住婚外恋和同居。或者,可以反过来说,婚外恋和同居,像是“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h3></br><h3>      既有婚姻,为何还有婚外恋?既生瑜,何生亮?这是一个十分傻傻的问题。应该这么回答,就是因为有婚姻,才有婚外恋。婚姻十分神圣,结婚典礼时,好话说尽,山盟海誓。这是不是真的?是真的。后来,为什么经不住考验,让山盟海誓变成轻诺寡信?不是人变坏了,而是婚姻除了神圣,还有平庸和琐碎。神圣不能当日子过,过日子每天都和平庸和琐碎打交道。饮食男女,茶米油盐、吃穿住行,那么现实和真切,几乎看不到神圣的影子。现实以后,夫妻就为了生计计较、冲突,相互消耗,再坚固的山盟海誓,也难以固落金汤。还有,婚姻是靠性维持的,因为怀孕或怕怀孕、性功能、疾病、性冷淡、洁癖、性虐待、性偏执等各种稀奇古怪的原因,性不和谐协调,龃龉不合,一方不得不忍痛割爱。</h3></br><h3>      婚姻是爱情的坟墓。既然坟墓摆在夫妻面前,谁也不愿意往下跳。明智的选择就是跳出和砸碎坟墓,重回爱情。“下辈子还做夫妻”,是弥留之际才说的话,现在要说的是:“这辈子再也不想见到你”。现代教育只培养能人,不培养君子淑女。男人除了浑身本事,一无所长,脾气大了不得了,个性均如张飞,唯我独尊,一不如意,暴跳如雷,没有女人受得了。女人除了浑身本事,也一无所长,不会持家,不会做饭洗衣,不懂相夫教子,有时也脾气大得不得了,对丈夫颐指气使,视为奴仆。更有不少女强人,四海为家,三过家门而不入。男人数月闻不到女人味,谁能为山盟海誓在家死捱硬撑?不可能的。既然远水解不了近渴,那就找近水楼台。说不定女人也熬不住了,也在找近水楼台,一拍即合,顺水推舟,水到渠成、顺理成章。</h3></br><h3>      俗话说,孩子是自己的好,女人是别人的好。女人是否有好丑之分?当然有。女人各有不同,自然有好有丑。所有男人都误认为,好女人永远在别人怀里,自己怀里的女人再好,也只是差强人意。为什么会这样误认?是不是男人判断能力有问题?不是。男人的判断力好得很,比女人判断力好。可以这么说吧,男人除了对女人误判,对天下所有的事都不会误判。对女人误判的原因,不是判断力,而是男人丰富而邪恶的想象力,看到别的女人,哪怕不很了解,甚至根本不了解,男人也会把她想象得特别好。所以,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在别人眼里,你的女人是天下最好的,但你自己并不以为然,你或许还在想,那个所谓的别人,他的女人才是世界上最好的。</h3></br><h3>      就是因为男人丰富而邪恶的想象力,婚外性追求如同温泉,天天要向上顶、向上喷。辩证法说,分析任何现象必须内因结合外因。网上很多文章,分析婚外恋和同居,将原因归结为夫妻分居、媒介发达。这些是不可或缺的原因,但都不是内因,而是外因。有人甚至武断地认为,婚外恋和同居就是发达的通迅造成的,言下之意,如果没有发达的通迅工具,根本不可能有婚外恋和同居。发达的通迅工具不是婚外恋和同居的罪魁祸首,但发达的通迅工具的确对婚外恋和同居的扩大化和普遍化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也为婚外恋和同居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隐秘的联络沟通手段,但根子还在男人丰富而邪恶的想象力,在男女普遍缺乏的性渴求和性恐慌。</h3></br><h3>      记得计划经济年代,通讯极不发达,没有电话,没有手机,更没有网络,男人虽有丰富而邪恶的想象力,但想搞婚外恋异常艰难。记有老家有位生产队长,对女社员具有极其丰富而邪恶的想象力,但苦于无法更多与女社员接触沟通,所以很难得手。有一天夜里,他在生产队打更(值班),丰富而邪恶的想象力让他在打更棚里辗转难眠。他想一户一户到女社员家中,勾搭他认为最有可能得手的女社员。由于没有电话,没有手机,无法得知女社员的丈夫是否在家,他想出了一条打探妙计。他披上大衣,一户一户到女社员家敲门,如果是女社员开门,他先问其丈夫是否在家,如果在就立即回头,再到下一家,如果不在,就进门搭讪勾引;如果是女社员的丈夫开门,他就说是借手电筒的,一般情况下,女社员的丈夫不会怀疑他的邪恶动机。那天夜里,他一共跑了十五、六家,十分凑巧,每家都是女社员的丈夫开门,他只好说是借手电筒的。他一共借到了十几个手电筒,大衣口袋、大衣袖中实在放不了那么多手电筒了。<br></br></h3></br><h3>      到了最后一家,凑巧那家女社员的丈夫也在家,他依然说来借手电筒,当女社员的丈夫将手电筒借给他时,一不小心,大衣里的手电筒全部滑落在地,生产队长自知技俩败露,吓得面如土色。女社员夫妻俩十分善良,没有想到生产队长的邪恶动机,只是问:“队长,你借那么多手电筒干嘛?”听了社员的问话,队长感到邪恶动机并未败露,于是灵机一动,镇定自若说:“接上面通知,今夜有阶级敌人到生产队场头抢粮食,上面要求,立即组织基干民兵夜间巡逻,但手电筒不够,就到各个社员家中借用,明天一定归还,谢谢你们对生产队工作的支持。”社员夫妻俩满脸狐疑,但觉得生产队长说得很有道理,也就没往深处想。这件事被和队长一同打更的副队长说了出去,于是,生产队里的孩童编了个顺口溜说:“队长夜借手电筒,挨门逐户不空手。一共借了十六个,掉在地上尽出丑。”队长此事败露后,男社员们都警觉了起来,白天到外乡赶集或拾粪,无论多远,夜里都要赶回来,以防队长再来借手电筒。</h3></br><h3>      生产队长借手电的年代已经过去,但男人丰富而邪恶的想象力还在。前一段时间,网上有篇文章说,农村婚外性行为、婚外恋、婚外同居现象蔓延,该文的数据资料并不翔实准确,有几分猜测和想象,但描述的现象的确存在。该文将原因归集为,男人外出打工,女人离家陪读,男女性别失衡、外部诱惑增多等等,这些原因不无道理,但都是该现象的外因。现在很多人选择不结婚,结婚后又离婚,离婚后不再婚,但为了满足性和情感的需要,采用非婚恋、婚外恋、婚外同居的方式解决,渐渐成为一种趋势。人类当初选择婚姻制度,而不是同居制度解决男女情感结合、性结合问题,肯定有它的道理。婚姻制度从一夫多妻到一夫一妻,经历了对男性滥性的限制和对女性性权的保护,女性从男性的性附庸演变为男性的性伴侣,男性的性专断演变为男女的性平等,女性的性觉醒、性自主、性保护日臻完善,也使婚姻制度走到了顶峰。</h3></br><h3>      婚姻是有证的同居,同居是无证的婚姻。是不是可以这样设想或预测,婚姻制度已走到了尽头,走向了反面,走在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阶段,越来越成为情感的牢笼,性自主的镣铐,性欢乐的羁绊,人们希望和期待的可能是更加宽松、随性、自主的性结合方式?这种方式,不需要发证,结合完全自主、随缘、相对固定;这种方式,倡导好聚好散,愿散则散,互不拖累,互不死缠,随时拎包走人;这种方式,往往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藕断丝连、分而不断;这种方式,可能各有隐私,不计前嫌,只争朝夕,活在当下;这种方式,绝不刨根问底、防偷防盗、循规蹈矩、布满雷池;这种方式,可有一男半女,共有财产,处理依法办事;这种方式,由于更加轻松、自由,可能才备受珍惜、爱护,唯恐失去。</h3></br><h3>      同居方式,虽然没有完整的制度性规范,但已进入法律视野。法律对同居财产处置、子女抚养明文规定,看上去是在处理“后遗症”,实质上是对同居的社会存在的一种法律承认、不可回避。未来,也许还有比同居更加合适、可选的男女性结合方式,这不是法律规范出来的东西,而是人类对自己最有切身利害的两性结合方式的自主探索、自我选择、自我完善。未来人类两性的结合方式,应该更加多元、开放、包容、可选,不应该“一棵树上吊死”或“一条道走到黑”。以上均为胡思乱想、一家之言,仅供读者参考。</h3></br> <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y3ls-uYyWjRceAUNP8u97g"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